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D:dmxwsh9999

文/桂士辉

大名府关帝庙

大名府关帝庙坐落在道前街路北(现人民剧院),座北南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初在南城门外瓮城内。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因大名道台熊恩绂在道署被杀。继任道台龙舜琴采纳堪舆家建议,西移道署,费时一年将道署旧址改建为大名府关帝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名府关帝庙旧貌无存,建筑示意图志书缺载。结合柴续昌等知情人回忆,参考有关文献,可知大名府关帝庙建筑概貌如下:

关帝庙大门系牌楼式木质建筑,三孔门,四根立柱,架着横梁,上为斜架斗拱。镶嵌木质透雕饰物,顶为绿色釉瓦,古朴典雅。东偏有一座焚字楼。正北是二门三间,左右两间内各塑有一匹赤兔马,赤兔马旁站立一位马童持缰而立,两马一个耸耳瞠目似侯主人召唤,一则扬蹄甩尾似欲奔驰,造型精细,神态活现。二门北是座北南向的戏楼,戏楼前东西各有五间配殿。戏楼下面是二道过厅,有四扇木质透花隔扇将二道过厅从中分隔成前台后台。后台三大间是化妆室,前台广开三大间,东西十二米,南北宽约六七米。戏楼大门不经常开放,在戏台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角门供人出入。前台上方悬一匾额,上书“世事是式”。戏台东西两侧各建有看楼八间。看楼是敞篷式砖木结构,前有木棂护栏。正殿广开六楹,外面有栏杆围护。自戏楼前台中间有一条砖砌甬道,宽丈余,高出地面约三尺,隆起如脊,直达正殿,甬道两旁有专砌的花池高约三尺。正殿造型是前鼔栅后大殿连锁式建筑群,宽约十二米,深约十五米。鼔栅西侧高木架上架有一面牛皮大鼓,鼓面直径1.3米。东侧用粗梁支架悬挂一口大铁钟(现在石刻博物馆),人称“关庙大钟”,钟高2.49米,口径1.47米,重3.06吨,上下裂一长璺(音同“问”),声音不破,撞之仍远闻数里外,系明朝万历年间铸造。大殿正中塑有关羽坐像,玉冠绿袍,黑髯金面,闭目捻须,威严端庄。左有关平,顶盔贯甲,悬剑捧印,面目微笑,栩栩如生;右有周仓,乌盔皂甲,手持大刀,怒目而立,神情肃然。另外还有赵累、王甫像。殿中还悬挂数块匾额,如“亘古一人”、“威震华夏”、“赤日千里”、“万事人极”等等。民国成立时,议建武庙,正位左祀关羽,右祀岳飞,东序配以张飞等12人,西序配以赵云等12人。关帝庙改名为关岳庙,春秋两祀,设木主为位。正殿东侧有一道观——吕祖庙,供奉吕洞宾,有数名火工道人驻持,管理庙内一切事务,兼做一些道事。

关帝庙现存文物除大铁钟外,尚有清咸丰帝手书“万事人极”御匾,匾高1.06米,宽3.46米,字体为颜体,用切边剃心刀法刻制而成,匾额上部嵌一方篆字“咸丰御笔之宝”大印模刻,此匾制作精细,字迹苍劲,刀法洗练,是件难得的艺术精品。

民国时期,关帝庙东院改为电话局,西院为商务局。1951年,为繁荣群众文艺生活,拆除关岳庙,改建成人民戏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改建成人民剧院。关岳庙还与大名的革命运动有关,我县的五卅运动、五女师学潮等均在此地发起。

关注大名县微生活,知晓大名新鲜事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不属于我站案例,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大名县名城建设服务中心

▍整理:大名县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