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 下 为 正 文

烟台开发区早班车&烟台开发区微生活小编真朋编辑整理的消息:

当下的孩子中有90%以上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是被动地、艰难地在学习。要想让孩子的学习达到理想状态,就必须把激发他学习的欲望,而不是我们逼迫他去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因为他们还没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认为学习是一个苦差事。而且孩子永远不会因为家长的惩罚、督促或批评而喜欢上学习,越批评兴趣会越少。

在学习中我们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是:学习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学习差的孩子好像会越来越差。可这并不是孩子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很多时候是大人喜欢给孩子贴标签。长期在不爱学习的标签下,孩子就会对学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自卑而深信自己就是那个无法变好的差生。

三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开始反感父母的唠叨。请停止说孩子不爱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这类带有负面评价的话,换一个角度找找孩子的优点,多一点鼓励,或许是另一个样子……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01

消除学习倦怠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而单调的过程,根本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不管孩子对学习有兴趣还是没兴趣,都得坐在书桌前把课本上的知识一遍又一遍地看,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产生倦意的起因。

对此,家长可以想一些办法,缓解孩子对学习的倦怠之意。比如,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适量的运动使孩子脑筋更灵活、用不同的科目来调节学习的氛围等等。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有成就感?”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已经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显出来

02

消除学习倦怠

如果把主动学习比喻成一座五层楼:

一楼是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

二楼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楼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四楼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

五楼才是知识和技能。

家长要懂得学习的规律,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他就像一根钢钉一样,用锤子一敲就进去了;反之,像一个牙签一样,你一敲,他就折断了。要知道这个顺序不能违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鼓励孩子不断尝试,直至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04

让孩子了解学习的目的

导致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孩子自身对于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看看他们的回答就能明白:

爸爸妈妈要我读……

老师说要认真读书。

同伴们都读,我也就读。

不知道……

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不刻苦努力学习,懒懒散散、混混沌沌地过日子,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提不上去。

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想孩子学得好,首先要使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05

多给孩子信心

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功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父母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

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与书本相关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要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

父母要养成读书和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习惯,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这样,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07

给孩子适度自由

现在,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孩子多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好不容易压力减下来了,家长不应该再给了,可以要求孩子把学校的作业无折扣地完成,其余时间自由安排,让他快乐成长!

总之,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作为家长要关注自己的孩子,找到学习困难的原因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来源 | 改编自小学写作等

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分享

END

爆料微信:hudong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