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会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老师被誉为辛勤的园丁,他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典范,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他们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伟人必然有一位优秀的老师,比如我们熟知的徐特立老师,他培养出了为新中国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们,他曾经被称赞为人民之光;由此可见,一位伟人的成长必然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雍正帝也在少年时期受到过恩师的启发,他就是张谦宜

一、花甲进士

1644年清朝正式建立,满族从关外而来,入主中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更改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制度,但在教育方面却吸取了汉族儒家文化的精髓,历任皇帝都十分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能成为皇家子弟的老师,也是众多大儒求之不得的事情。

康熙帝8岁登上帝位,14岁开始执政。年幼的他正是受到众多老师的影响,陈廷敬、南怀仁、黄锡衮等人都在他执政期间给予他很大的支持;所以,在他自己有了皇子之后,康熙也十分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他曾经为儿子胤禛请过一位名叫张谦宜的老师,除了教授给雍正学问之外,他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作风更是对雍正之后的从政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谦宜出生于顺治八年,来自孔孟之乡的他毕生都在研究儒家学问。在古代,大多文人的梦想都是考取功名,进入官场,就如“范进中举”,张谦宜的一生也都在为中举而努力,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从小家境贫寒,只能依靠自己苦读学习,他并不能像那些富家公子一样一心钻在学问上,为了维持生活,他当了大半辈子的私塾先生以补贴家用,一边教书一边考试,但直到康熙51年,他才中进士,当时的他已经是63岁高龄了。

虽然考取功名,但这样的年龄对于朝廷来说,他的利用价值已经十分微小,康熙也不愿意在这位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臣子身上再废什么功夫了,得知他是一个做了半辈子学问的老学究之后,康熙赐给他一块写有“山东学究”的匾额,让他继续专心搞自己的学问,并且将他送到四皇子胤禛的身边,做他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铁面先生

能够成为皇子的老师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这意味着一旦控制了皇子的思想,就有可能在将来左右朝堂大局。秦朝时期的赵高被派去做二公子胡亥的老师,在关键时刻,竟然密谋除掉本应登上皇位的大公子扶苏,让自己一手培养的傀儡取而代之,从而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

但张谦宜对此却并不在乎,对他来说,工作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教书的对象从平民变成皇家贵族,他的态度也并没有因为皇子的身份而有所改变,对待胤禛也是一样的严厉,并且因为其担负着国家的责任,对这个特殊的学生更是严加要求。

张谦宜和其他官员不同,他善于学问,却不懂官场上的人情往来,胤禛摊上这样一位老学究,自然也是没了办法,唯有努力学习才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康熙看到张谦宜对自己的儿子尽心尽力,严格监督他的学习,胤禛相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此,康熙十分高兴,又想到张谦宜年岁已经大了,紧靠着每月的俸禄不足以养活他那一大家子人,所以康熙变着法的为他寻外财

三、廉洁奉公 刚正不阿

根据相关史书上记载,康熙在位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严惩贪官以正朝纲,当时他对外放出风声,说只有胤禛的老师张谦宜求情他才能够放过被查处的一位贪官。

这贪官所犯的罪并不严重,只是平日贪些小便宜而已,所以康熙真正的目的是想让张谦宜就着这个机会向贪官索要一笔钱,好让家庭生活充裕些,可当贪官听到风声带着大把的银子来求张谦宜时,却被一句“该杀”打发走了,眼瞅着大把的银子到了嘴边又飞走,却能对此不动声色,泰然自若,可见张谦宜是个清廉正直之官。

张谦宜作为一名老师,他不仅向胤禛传授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在为政方面给了他很多的启示。张谦宜本人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向当时年纪尚小的胤禛证明了“为政要廉洁奉公,一心为百姓着想,才能获得好结果”的道理,所以在胤禛登上皇位之后,他也实行了很多政策用来肃清贪官,以正朝廷之风。

四、吞金而亡

胤禛登上皇位的过程可谓是十分凶险,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也被大家熟知。当时康熙帝的儿子共有24个,其中九位参与了皇位的争夺,胤禛看似对于皇位没有觊觎之心,平日里吃斋念佛,但实际上他在背地结交人才,拉拢门派,暗中运作,才能将自己的兄弟一一打败,最终登上皇位,而这其中的血雨腥风,胤禛手段之狠毒,在后世也曾被人诟病。

康熙死后,四阿哥胤禛继位,他的老师张谦宜此时已经告老还乡。曾经的小小少年,如今成为一代帝王,雍正非常感谢老师,认为是他的严格要求,才能有今天的自己,所以他命人去老师的家乡山东寻找他,让他入京面圣,好给自己一个感谢他的机会,但对于张骞一来说,雍正夺得帝位的手段,他早有耳闻,他认为此时请他进京,恐怕是一去不返之事,竟然吓得连夜吞金自杀而亡,张谦宜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结局令人唏嘘,其中缘由说来也可笑,但从这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优秀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取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而改之”,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师,虚心向他人求教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