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份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榜单”,我不羡慕排第1名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也不欣喜第2名的绍兴轻纺城,他们都名至实归,这是应得的成就。我唯独对排名第12位的余姚中国塑料城感到了惊讶。想不到,名不见经传的余姚塑料城居然能高居全国市场第12位,再对比路桥的中国日用品商城才排55位,路桥的台州国际塑料城更是排不上号,有着强烈的反差,更觉得弥足珍贵。人家余姚中国塑料城不声不响老早走在了前面,而我们黄岩还在极力打造的中国模具博览城,依旧停留在纸面上,真是落后太远太远了。

看人家余姚的塑料产业,截至2019年余姚塑料企业有8500余家,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388家,其中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塑料制品企业18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2.19亿元;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塑料制品企业29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8.07亿元。余姚塑料产业居全国县域城市首位,是中国最大的塑料原料集散地、浙江最大的生产资料市场。余姚的塑料产业已经形成了从贸易到制品加工、从模具到塑机设备制造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余姚中国塑料城年交易额超600亿元,更为余姚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合作、壮大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平台。

反观整个台州地区塑料企业总数达1万多家,从业人员18多万人,年销售额达300多亿,其中大型企业200多家,中型企业2000多家,加工户7000多家,共1万多家。上述塑料企业中占黄岩45%,椒江25%,路桥20%,温岭10%。可以说整个台州地区的塑料产值还比不过一个县级市余姚规模上塑料企业的产值。再放到我们黄岩,那就只相当于余姚规模上塑料企业的一半水平。查到最新的数据是2017年时黄岩模塑产业产值才300亿。可见,我们黄岩如此引以为傲的拳头优势塑料产业,在人家面前都不值一提。

也可以看出,黄岩塑料行业“低小散”的实情,规上企业占比不到5%,大部分都是个体小作坊。从前黄岩塑料行业中广为流传的“只要有一台注塑机,就可以生产”的豪言壮志和敢闯敢拼的精神,现在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同时也证明了黄岩塑料行业的低门槛和发展的窘境。

而黄岩没有与之匹配的大型市场平台和渠道,导致大部分塑料企业依附于义乌市场,也就成为人家的加工点,毫无主动权和成长空间,也就很难发展进步。当然,也有有志向的企业如今依托平台售货和网络直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依旧难以改变黄岩塑料产业落后于余姚的事实。

很多黄岩的企业不是不想着发展不想着壮大,不想着提升档次提升规模,但是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一条就是用地问题。不说远的,就自己身边的情况,我所认识的塑料企业当中,迁临海沿江的有3家,迁头门港的1家,居然还有2家迁到了路桥峰江,更有1家远赴了江苏苏北地区,那里土地便宜还不限电。这些企业当中甚至有几家规模还是相当可以的。

我也希望这些企业能留在本地,为黄岩的经济做出贡献,拉动产值,扩大就业,促进黄岩发展。但现实太难了,面对着小微园区一千万一亩的土地,面对着每月50元一平方的租金,很多企业不得不出走。即使留下来的,大多也为搬迁、房租、扩建弄得焦头烂额无心经营。

同样的,其他的黄岩产业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导致企业外流。而对于产业链要求比较高的模具行业,企业的外迁更面临着衰败的风险。反而,这些年外走的企业较少。因此,模具行为我们就能比余姚产值更大,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模具的产业优势挤占了工艺品和塑料等行业的空间。原来澄江的工艺品企业纷纷为模具让路,产业逐渐消亡中。这都不得不让人心痛。

黄岩本以工业立市,以工业为傲。如今落后的黄岩要是这基础也丧失了,更要被人笑话被人欺负了。同样的吹瓶机企业,坐落于发达的江苏张家港的企业用地100万一亩地,建钢架结构厂房,厂房面积多到空置一大片;而黄岩的当年拿地就300一亩,还要建四层标准厂房,最后还是挤挤索索。如今,黄岩的企业都在向空中要土地要面积,再也没有钢结构的一层厂房,都是四层起步,甚至六层八层的标准厂房。这无形中都增加了企业出厂成本,导致产品出厂价格竞争力全无。

黄岩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黄岩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黄岩将来的发展之路在哪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模具塑料产业是黄岩目前最有优势的产业,如果这个产业不能发展好,将严重影响黄岩的未来。

同时,路桥也不行了。以前路桥老对比义乌市场,现在看来连名不见经传的余姚市场也比不过。余姚中国塑料城目前面积已达18万平方米,吸引了近1400家商户。台州国际塑料城总占地234亩,总建设面积28万余平方米。面积比人家大多了, 知名度和交易额却差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