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

她原本出身于富贵之家,虽然是不受重视的女孩子,但生活也算如意顺遂,但她的丈夫、著名诗人徐志摩,却亲手将她推入万丈深渊。

徐志摩对所有人都谦和有礼貌,唯独对她冷酷刻薄,为了追求林徽因,逼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逼她打胎,这个男子,为了追求爱情,硬生生将她推出了自己的世界,全然不顾其死活。

在和徐志摩的这段婚姻里,她满腹委屈,不曾感受过半点温存,惨遭抛弃后,她又痛失爱子,生活坏到让她想到了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最终她选择活下来,触底反弹后,她在绝望中转身,逆流而上,成为中国最早的女银行家、女教育家。

张小娴曾说:一个女人,最重要还是活得好。只要活得好,从前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伤害,所受过的白眼,一切恩情爱恨,后来的一天,都付笑谈中。

张幼仪亦如此,这段糟糕的婚姻,让她经历了苦痛和悲切,却也促成了她的逆袭,带来了新生。

一:封建大家庭的女儿

1900年12月29日,张幼仪出生在江苏宝山县一个村子,父亲为她取名叫张嘉玢,小名幼仪。

张家是当地的巨富,家里有两台红顶轿子,祖辈曾在清朝做官,其父还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医生。

生在这样的大家庭,是张幼仪的幸运,她不用忍受饥饿和寒冷,但也是她的不幸,因为越是名门望族,越讲究制度规矩,礼仪孝道。

张幼仪生性倔强,爱好体育,颇有男子的阳刚之气,小时候有些顽皮,但这样的性格是大家庭所不允许的。

有一次,她在玩耍中不小心摔倒,恰巧父亲看见,非但没有安抚,反而给了她一巴掌,理由是她丢失大家闺秀的端庄。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张幼仪虽然是家里第一个未裹足的女孩子,但她始终都遵守着中国古代良家妇女的“三从四德,温良恭俭让”。

其实,张幼仪是渴望挣脱封建枷锁的,看着哥哥们出国留学,她无比向往。

12岁那年,张幼仪看到上海《申报》上登载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广告,求学心切的她向母亲提出了读书的请求,但父母的态度却是:

“女孩子家读书不读书无所谓…女孩子家活着就是为了结婚,你得留在家里,时刻准备着接受命运的安排。”

张幼仪是聪明的,她告诉父亲,学费低廉,既可以学知识,还可以节省家里的开支,父亲这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学校后,张幼仪努力学习,她渴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但事与愿违,读了三年书,她就被迫离开学校,只因家里为她订了婚事。

那个年代,女孩子的命运,生来就不由自己做主,那颗渴望接受教育的种子,刚露出萌芽,就被扼杀了,虽然她想和命运抗争,但终究还是陷在了时代的漩涡里。

所以,晚年的张幼仪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

二:媒妁之言的婚姻,悲剧的开始

张幼仪的婚事,是四哥张公权做的媒。

时,留学归来的张公权担任都督的秘书,在视察学校时,他在杭州第一中学,发现有个学生作文尤为突出,文笔老到,大有任公梁启超的气魄,且书法俊秀,才华横溢。

几经打听,得知此学生乃是一个地主富豪人家的独生子,名为徐志摩,便有意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

在世人眼里,接受西方教育的徐志摩是先进的、前卫的,而张幼仪则是落伍的、土气的,事实并非如此。

在张幼仪十几岁时,就有人评价道: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所以,张幼仪的哥哥觉得,他们一个秀外慧中,一个才华横溢,乃是天作之合,不仅如此,张家是巨富,徐家也不差,两家足够门当户对。

随即,张公权给徐志摩的父亲写了一封联姻信,徐申如看到后,欣喜不已,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

当兄长将徐志摩的照片放到张幼仪面前时,她看到照片上的男子“白白净净,文质彬彬”,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是欢喜的,甚至对他充满了期待。

但和张幼仪的态度相反,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就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乡下土包子”。

接受新思想的徐志摩,渴望自由恋爱,对于媒妁之言,他及其反感,但又无力抗争,所以,他将所有的怨气都放到了张幼仪身上,他从一开始,就像一只刺猬一样排斥她。

他们的婚礼及其轰动,但他们的新婚之夜却是沉默的,张幼仪后来回忆,她在新婚之夜曾想告诉丈夫:“我非常高兴能成为你徐志摩的妻子,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照顾公婆,做个贤妻良母。”

但当时张幼仪所接受的教育,是不允许她先开口的,她在等丈夫主动开口,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沉默。

这该死的沉默,从此贯穿了他们整个婚姻生活。

其实,张幼仪曾想打破沉默,但每次她想要辩解时,徐志摩都扔出一句:“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

徐志摩的任性、漠视,将张幼仪坠入孤苦的境地,这使得原本就羞于开口的她,变得更加沉默、胆怯和自卑。

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就是一个没有见识的女人,他从来不给她表达的机会,他们的婚姻,就像两个不同轨道的行星,刹那相遇后,又各自冲着自己的方向滑行了,越行越远。

三:被逼离婚,人生陷入最悲苦的境地

虽然张幼仪懂事、孝顺,对徐志摩更是体贴,每逢他深夜用功,她会为他泡一杯茶,披一件衣服,平心而论,在徐志摩短短的一生中,对他最为关心的,不是林徽因,不是陆小曼,而是张幼仪,她让他更多地享受了爱情的朴实和家庭的安逸。

但,纵然她如此温柔,徐志摩依然觉得她一无是处,用他的话来讲就是:“对于我丈夫来说,我的两只脚是缠过足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虽然并无感情,但他们还是有了儿子,徐志摩开心的跳起来,只因他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可以追求自己一心向往的“自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徐志摩开始去欧洲留学,但在他的家书里,从不问张幼仪,甚至关于儿子也只字不提。

突然有一天,徐志摩来信要求张幼仪陪读,张幼仪自然满心欢喜地去和他相聚,后来她回忆说:“轮船上的我啊,激动又不安,害怕这是我和公婆的一厢情愿。”

事实也如此,当她走下轮船时,从密集的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徐志摩,她说:“怎么会不容易看到呢,他是人群里唯一一个显得极为不耐烦的人。”

而那张写满厌恶和反感的脸,像一盆冷水似的,让张幼仪不寒而栗,心又一次坠入万丈深渊。

去欧洲前,张幼仪本计划好好读书,但到了欧洲,她却变成了老妈子,洗衣、做饭、操持所有的家务,最让她心寒的是,她和丈夫同床异梦,在家里徐志摩只是沉默,从不正眼看她。

然而,更残忍的远不及此,后来张幼仪怀孕了,不曾想徐志摩竟然暴跳如雷,要她去打胎,她害怕地说:“听说打胎不好,有人因为打胎死掉。”

徐志摩听后,冷着一张脸反问:“那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难道所有人都不坐火车了吗?”

张幼仪身怀六甲,徐志摩却冷酷到极点,只因那会他爱上了林徽因,当林徽因对他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和张幼仪之间作出选择。”徐志摩立马跑回家要和张幼仪离婚。

徐志摩以“小脚与西服不相配”为理由提出离婚,张幼仪抗议后,徐志摩竟然一走了之,当次子满月后,他又风风火火地跑来要张幼仪签字,她含泪同意。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依据《民法》离婚的第一对,轰动一时,张幼仪成为别人眼里的弃妇,她自己也心碎至极。

但,另一边的徐志摩却欣喜若狂,还在报纸上大肆宣扬了一番,他恨不得让全天下人知道,他“解放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寒冬时刻,而离婚的那个冬天,就是张幼仪生命的冬天,最难的时候,她想过自杀,但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岂毁伤,孝之始也”后,她决定活下来。

四:完美蜕变,浴火重生

既然选择活下来,就要活出个样子,张幼仪开始奋发图强,她一边带孩子,一边求学上课。

然而,命运对她的打击远没有停止,1925年,刚满三岁的次子因病离世,张幼仪悲痛万分。

一个女人,最悲苦莫过于此了吧,先失去婚姻,后痛失爱子。好在,张幼仪又一次以可敬可佩的人格力量,跨过了丧子之痛,擦干眼泪后,她起身上路。

这之后,张幼仪的人生开始逆转,后来回顾自己的一生,张幼仪如此总结:去德国前,我什么都怕;去德国后,我什么都不怕了。

在德国,张幼仪用心读书,她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用功一百倍,才会换回一份收获,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张幼仪的干练、坚强初露端倪,她也慢慢找回了自信。

五年德国生活,张幼仪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926年,张幼仪回到祖国,先是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后来,她又出任濒临倒闭的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她每天上午九点准时到银行办公室,在办公期间,她低调、干练,正因为她如此努力,让银行起死回生,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人人佩服的风云人物。

除此外,她还担任云裳时装的总经理,这使她的经营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云裳公司也成为上海最高端的时尚汇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张幼仪的二哥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她又应邀管理该党财务,一时间威风八面,在乱世之年,她又做起了染布生意,几乎没有失败过。

张幼仪的转变,连徐志摩都刮目相看,他说:“她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小,独立的步子站的稳,思想有通道。”

在那个以夫为天的年代,能够挣脱时代的枷锁,活出独立、自我模样的女人少之又少,张幼仪就是其中一个。

在和徐志摩的7年婚姻里,张幼仪是负的,她被拿走太多能量,然而,经历了被冷落、离婚、丧子后,她的生命依然没有枯竭,反而更加坚强,犹如一株寒冬里的梅花,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美丽。

五:历经苦难,人生终得圆满

张幼仪的前半生,是委屈、是苦痛、是悲伤,她的后半生,是励志、是风光、是美满,而这一切,都是她凭借自己的不屈的人格,一步步走出来的。

1949年,张幼仪去了香港,认识了医生苏季之,苏季之性情温和,谈吐风雅,不料老婆弃他而去,相似的命运让两个惺惺相惜,久而久之,彼此产生了爱意。

1953年,苏季之向张幼仪求婚,她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后给自己的二哥、四哥、儿子写了信,儿子的回信让她泪流满面:

“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1953年8月,孤独半生的张幼仪和苏季之在日本东京一家大酒店举行了婚姻,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

张幼仪和苏季之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苏季之对她关心有加,后来,苏季之因为癌症先走一步,这对半路走在一起的夫妻,才彻底分开。

晚年的张幼仪,和儿子生活在美国,日子悠闲又自在,和徐志摩有关的三个女人,若论圆满,张幼仪当排在第一位。

晚年的张幼仪,在回忆往事时曾说:

我的人生一分为二,前半生,坚持旧时家庭的三从四德,对公婆尽心服侍,对丈夫委曲求全,却每每受到伤害和不公的待遇;后半生,在经历离婚、丧子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独自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学会了笑看未来。

张幼仪一直活到88岁,去世时,她让儿子在墓碑上刻了四个字“苏张幼仪”,仅四个字,已说明她不是徐家的人,而是苏家的。

张幼仪的智慧就在于,她能把生活所有的悲哀和心酸都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荒芜的世界和失爱的世界里,她凭借惊人的毅力,成为了自己后半场人生的主宰和赢家,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圆满的婚姻。

希望阳光下的女子,都能如张幼仪一般,无论命运如何刁难,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因为,只要你不放弃,人生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