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菩萨一样存在于贾府的李纨,只因一句判词,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是一句非常重的批判,直接指出李纨不积阴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情节发展,作者说李纨不积阴德,应该指的是贾府败落之后,李纨得以独善其身,却不肯对落难的贾府中人施以援手。

这就难免让人疑惑,按说贾府待李纨不薄,贾母体谅她孤儿寡母不容易,不但给了她双份月银,还格外给她田地自行收租,年底分红还能分到上等。另外,书中多次通过下人之口说李纨是个菩萨,说明她心肠好。综合来看,无论是出于良知,还是念旧情,李纨都不应该如此铁石心肠。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李纨不肯救助落难的亲人呢?

答案其实写在了判词里:“人生莫受老来贫”,李纨守财,一毛不拔,是害怕老来受穷。不过,透过这个答案,深入到李纨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其中有更深刻的原因。也是这些深刻原因,揭示了作者对那个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

青春守寡的李纨,深受道德禁锢,钱财是她唯一的安全感。

李纨无疑是个悲剧人物,二十出头就成了寡妇,从此,世间的繁华热闹都与她无关。书中说她“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并非她自愿这么做,而是当时的道德禁锢了她,她必须这么做。

为了突出这种道德禁锢,书中特别描述了她的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李纨出身于诗书大族,从小就被父亲教育要做贞节烈女,这就是强加于她的道德禁锢。所以,即使青春守寡,她也只能听任命运的安排,做一个安分守己不存任何妄想的未亡人。

这是精神上的禁锢。

从人性上来说,如果精神遭到禁锢,就会拼命从物质上来填补。如果贾府不败,李纨当然不需要担心物质匮乏,一生都可以衣食无忧。

但贾府偏偏就败落了。

其实,贾府败落,受打击最大的就是李纨,因为最没有安全感的就是她。

贾府败落后,贾府中人可以各凭本事在社会上立足,李纨怎么办呢?孩子还小,她所受的教育决定了她不能抛头露面,更不能像尤老娘一样带着孩子再嫁以谋衣食。即使抄家不会抄没她的私房钱,但生活来源没有了,年幼的儿子未来能不能有出息还是未知数。为了保障一生的衣食,她不得不把手里的钱看紧,一分都不敢乱用。

这就是“人生莫受老年贫”,如果儿子没出息,她又不能再嫁,再不看紧手里的钱,老来就会受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那时,谁又会来帮助她呢?

这就是社会制度对李纨的禁锢所造成的无奈: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严重缺乏安全感的李纨,在看不到未来的前提下,做出了冷漠无情之举,拒绝对落难的贾府亲人给予救助。

可以说她自私,但也是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逼迫之下的自保。

贾母对李纨的格外照顾,不是因为爱护,而是想拿她立牌坊。

人是感情动物,李纨是贾家媳妇,在贾府生活多年,难道就没有培养出感情来吗?怎么会对贾府中人如此薄情?

这就是作者赋予李纨这个人物的第二个悲剧:青春守寡的她,被贾府当成牌坊,她没有感受到爱与尊重。

贾府的绝对权威贾母是个慈眉善目的人,但真正和她接触就会知道,她的慈爱是假的,重脸面讲捧场维护贾府的安稳才是真的。比如她对宝玉的爱,可以说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简直爱到了骨子里。实际上,她对宝玉的爱,不是因为宝玉值得她爱,而是因为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贾母信奉神佛,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于是对宝玉“爱如珍宝”。

也就是说,她是把宝玉当成吉祥物来爱的。吉祥物当然要格外珍视,不能出一点意外,所以贾母还为宝玉找了个道婆当干娘。

在贾母看来,在先祖福荫的庇佑下,贾府只要维持了名声脸面,就能长长久久地享受富贵。李纨这个青春守寡的贞节女子,正是贾母所需要的,实在是个可遇不可求的牌坊,可以让贾府的“诗礼传家”有了更典型的体现。

李纨也是个聪明人,她当然能明白贾母的用意。贾母对她的那些特殊照顾,都是对她的奖赏,奖赏她做了一个合格节妇该做的一切。所以,在李纨看来,这一切都是她应得的,大家在“膏粱锦绣”中吃喝玩乐,是建立在她的牺牲奉献之上的。

也就是说,当李纨“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时,她其实是在忍耐。大观园的生活越繁华,李纨就越难受。天长日久,这份难受很容易转化为怨恨:都是青春年华,凭什么你们可以肆意享受生活,而我只能像个活死人一样活着?

人心虽然是肉长的,但如果长期让心存在于冰中,就会变得比铁还硬。强烈的反差,让李纨的心变得又冷又硬,失去了本性中的感情。

是的,从来没有人关心李纨是如何度过每一个漫漫长夜的,也从来没有人关心李纨被繁华热闹排除在外时,她有何感受。

这种心理其实很好理解,就像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长期被孤立,大家吃喝玩乐都不带她,而且剥夺了她的正常权益。久而久之,难免变成一个冷酷无情之人。

而造成李纨处于这种境地,还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原本她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可怜人,她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她却从此只能活成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她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去救助他人,显然是有些强人所难。毕竟这么多年来,贾府关心她的方式只是用钱来体现,那么她也就习惯了把钱当亲人。

这就是作者通过批判李纨的不积阴德而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李纨本是诗书大族教育出来的闺秀,但所谓的教育,却是希望她牺牲个人感受、牺牲青春、牺牲幸福,最终被迫活成一个没有情感、不积阴德的冷漠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社会能解决她的“老来贫”,如果失去丈夫后能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保留她基本的人权,她也不会变得铁石心肠,把曾经的亲人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