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篇:造孽啊!走进今天土拍市场,我还以为到了鹤岗!

我在文章底部放了个投票,想看看大家对后市的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得出来,大部分购房者对明年广州的走势还是不太乐观。

但其实我想说一句,土拍市场不够火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咱们继续聊聊这个话题。

我做了张表,将今年成交的地块都列了上去,工程量浩大,不过能非常直观的总结广州2021的土拍成绩了。

三场土拍,合计成交87宗地块,总建面积1502.48万平方米,总揽金1983亿元。

一张图,分化却很大。

.01

不同场次的分化

市场正回归理性

一是不同场次的土拍分化。

从第一场到第三场土拍,我们经历了爆热-骤冷-化冰三个阶段。用“高开低走,峰回路转”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我整理了一些重要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三场土拍的变化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拍率骤低骤高,最后回归平稳。

溢价率不断下调,甚至全部底价成交。

国企拿地占比不断提升,越秀、珠实、保利出现的保利越来越高,剩下的也都是些大型民企,小开发商逐渐没了身影。

所有现象都在进一步印证我昨天的那个观点:

广州土拍市场,正在从市场定价,转为zf定价。

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听过的一个关于土拍市场的生动比喻:

土拍市场就像是zf开的一个面包店。

你发现很多人在排队抢面包,仔细一看,门口牌子写着“售完即止,下月再来”,一种稀缺感刺激着人类遗传DNA里的生存恐慌,使得你也参与其中,不问价格,抢到为止。

你没抢到面包,懊恼地直捶胸顿足,下个月又去排队,结果发现门口的人稀稀落落,开始怀疑这家店的面包是不是有问题,自己还该不该买。

是的,面对竞价的土拍市场,开发商不像我们想的那般理智,有时候根本不是市场逻辑在支撑,而是恐慌逻辑,从众逻辑。

别人都拿了地,我没有,我会恐慌。

别人都没拿地,我拿了,我会畏惧。

现在广州政府的调控方向,就是打消开发商的这层顾虑,用“有形的手”去规范市场行为逻辑,避免高价地王的产生,同时进一步降低流拍率。

这对普通购房者而言肯定是好事,大大减小了我们接盘高价地、站在高岗上的可能性。

.02

不同区域的分化

有新热点,也有区域土储告急

除了场次的分化,不同区域之间也有了巨大鸿沟。

我重点讲讲以下几个信息:

1、能看到,今年成交的地块主要集中在增城、白云,这些区域会是明年新盘的主力供应大户。

2、黄埔今年公开市场招拍挂成交的地块不多,都有条条框框的限制,目标群体是比较明确的。

第一次土拍中成交地块,推出的产品都将以大户型为主,知识城那两块地做的是别墅,黄陂地王也规定了不低于30%总建筑面积要拿来做大户型,建议改善群体重点关注。

第二次土拍中成交地块则都有限价约束,我们现在基本上都能将项目售价猜得八九不离十,知识城地块预计不超过28481.83元/㎡,黄陂地块预计不超过46795.85元/㎡,和目前片区内的售价差不多。

建议不急着买房的刚需客可以等等这两块地。用今年的价格买明年的房子,岂不美哉。

3、能预料到,有几个板块明年的风头会很盛。

首先是南沙横沥岛尖。

南沙今年成交的地块,90%以上都在横沥岛尖。

我们总说今年是横沥岛尖的“大年”,现在看来,明年才是。

因为横沥岛涉及的项目太多,篇幅有限,改天我们做期横沥岛特辑,再和大家详细聊聊这些区域怎么选。

还有番禺广州南站、新造板块。

这两个板块还都和越秀地产有关系。

目前,星寰TOD已经接棒星瀚TOD,在年末扛起了广州南站供货的大旗,明年还会有新鸿基TOD的入市。

新造的地块则基本上都是越秀拿的,总共三块地,以年为周期进行销售丝毫不成问题。

4、天河、海珠、越秀土储告急。

越秀就不提了,没地,永远没地。

另外天河今年可是一宗地都没有拿出来卖。

现在的供货全靠天汇珠花壹品撑着,它们都在东边的广氮和天河智谷,库存消化周期仅有4.4个月,为全市最低,北边只有二手房在流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珠今年拿出来公开拍卖的地块则大多都是“蚊型地”,体量不大,无论地位高端还是刚改,都主打快周期销售。

这两个区域的土储都靠旧改撑着,但众所周知,旧改项目周期长,耗费资金大,配套落地比较慢,想要片区面貌彻底改善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有新盘谁不想买新盘呢,可惜没有。

主城区购房者真是太难了。

5、最后说一些值得期待的事情吧。

今年天河没上的地,燕塘地块三、梅花铝厂(南厂区)地块,明年可能会入市挂牌。

第二次土拍中海珠、黄埔、南沙地块,规定了首套住房购房家庭(或个人)购房总套数占新建商品住房规划总套数的比例不低于50%。

这是广州首次出现此类规定,如何执行,值得关注。

你们呢,对明年广州的集中拍地有什么期待,都可以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