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项目是主编在福州拜访手工艺人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在福州之行的最后一天,他和磁器创意总监谧谧相约去见了一个艺术家,就是本文中提到的张诺然。当他们得知张诺然在福州参加一个驻地艺术项目之后,就去看看张诺然的创作。了解到这个项目的发起方之一《HOMELAND家园》杂志,一直在福州做在地文化,主编和谧谧非常感兴趣,就去拜访了杂志社,这个选题就在《福州日报》的大楼里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创生力”2021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展海报

11月6日,福州仓山陈厝里不时有当地居民、观光客和艺术家走进,庆祝着艺术与在地文化给这一片略显年代感的地区焕发出的新气象。

《HOMELAND家园》杂志在烟台山办的艺术家驻地项目——“城市创生力”2021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进入成果展览期,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1月3日,参与此次驻地计划的有邵洋、Jason Haynes、华子毅、龙淼渊、张诺然五位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在福州古城里,艺术让人们重新关注脚下的土地

艺术家驻地第一周短视频

项目的发起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福州仓山区,福州错落的城市景观如同群青远山,而烟台山则是柔软的一隅静美花园。它是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末端,完整而真实的承载着仓山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文脉,被当地形容为“人间烟台,百年仓山”。

远眺烟台山

2019年,仓山区人民政府、福州万科、《HOMELAND家园》杂志发起“温暖的街区”共建公益计划。历时半年余,制作推出了“仓山宝藏”特刊,用更贴近当下生活的角度,记录仓山区这些年来的变化,展现出整个仓山区如今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台山改造后的景观

“城市创生力” 2021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就是这个公益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该项目以万科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为阵地,创作街区公共艺术。主办方希望通过艺术驻地的形式,探讨烟台山街区和当地居民的连接和更多可期待的城市未来性。

2021年8月2日,“城市创生力” 2021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发起全球招募,经过三位项目顾问共同评定,五名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进入这次艺术驻地计划的最终创作。主办方带着艺术家们穿行在福州的车水马龙、古厝小巷和山间村落,在艺术家唐明修的漆园里触碰大漆真实的肤质肌理,也来到闽侯县方庄最大的龙舟厂亲眼窥见带着山青味道的木头蜕变成为威严的龙舟骨架。

艺术家来到唐明修的漆园观摩漆艺

艺术家来到方庄龙舟厂,第四代传承人方剑伟分享造船细节

经过2个多月的实地走访,并基于烟台山和福州的在地文化进行艺术创作,最终于11月6日在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举办艺术成品的驻地联展。

“城市创生 力”2021烟台山 艺术驻地计划宣传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艺术展开幕式上,《HOMELAND家园》副主编许灵怡致辞

这次艺术驻地展分为室内展区与户外展区两种类型。 室内展区共九件作品,展厅位于忠烈路陈厝里; 户外展区位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乐群路,五位艺术家的五件作品散布在街区各处,在他们的作品中,外地游客览略福州传统文化的潮起潮落,当地居民重拾旧日的金色乡愁。

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乐群路的户外展区,游客观赏张诺然作品《镜中》

与烟台山有关的艺术表达

行人在浏览“城市创生力”2021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张贴海报

在福州古城里,艺术让人们重新关注脚下的土地
艺术驻地展布展过程

在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时间内,艺术家们走遍福州去了解在地文化,感受街巷脉络,拜访工坊、工厂、艺术家工作室,了解手艺、工艺,对福州这座城市和烟台山这片街区的印象,从模糊到逐渐熟悉,然后才开始着手进行创作。除了五位驻地艺术家,本地美育团队小山里,以及当地的工匠、艺术家、艺术机构,甚至居民亦参与其中。“在地性”成为了这次展览最为醒目的符号。

烟台山驻地艺术家在开幕式上进行自我介绍

烟台山艺术驻地过程中,艺术家们来到嵩口镇

为了更加了解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磁器采访了参与这次创作的三位艺术家:华子毅、张诺然和邵洋,分享此次驻地艺术创作的作品和对烟台山及福州文化的感悟。

艺术家:华子毅

福建福州人。本科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目前作为一位涉及多学科的创意工作者活跃在艺术领域。她擅长用一个载体去模仿摄影现实的本质,或重新思考被广泛认可的真相。她还设计、制作了一些标识、海报,以及手工书等形式的作品,通过它们来传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考。代表作品:交互机器人作品《脸红》、交互出版工具《阴晴圆缺》。

华子毅作品《脸红》与《阴晴圆缺》

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完成作品:

《登上阁楼》/移动影像

《对视》/可穿戴花灯装置

《未来临的风筝》/出版物

华子毅在驻地期间走访园美术馆陈宗光的工作室

八岁时华子毅随父母搬到了福州,并在这座城市生活了近十年。十七岁后开始在国外进行生活学习。今年年初,回到福州的华子毅开始走访位于这座城市的中洲岛,对其历史与现状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希望可以通过这次驻地,接触到福州的更多面,同时将自己的所学以艺术的形式带回这座城市。

“当时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转发给我这篇招募文章,我仔细看了发现很多是我很感兴趣的。于是我就报名了。”华子毅说道。八岁来到福州的华子毅长期生活在国外,对她来说福州的记忆像是“跳帧动画”,“每年回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福州的记忆一直不是一个连续的影像。所以在这次驻地活动中我通过走访将以前看到表面的影像背后的故事发掘出来,补全了那些跳掉的‘帧数’

《登上阁楼》片段

华子毅于是将走访过程收集的影像素材用编程语言解构成一段名为《登上阁楼》的移动影像作品,华子毅在和许多老仓山居民的接触中记录下了他们的叙述情节,将这些口述记忆片段作为创作素材,结合作品再现这些老建筑主人及其后人提及到的视觉意象。并与声音艺术家刘辰合作,将采样的福州方言编曲重塑,作为声音部分,“补足视线在时空中的不可到达。华子毅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将参观者送回之前存在于烟台山的回忆空间。

《对视》

华子毅在花灯师傅郑祥霖家里观摩花灯制作过程

可穿戴花灯装置《对视》,灵感来自于烟台山乐群楼的历史往事。运用花灯装置来隐喻那一段历史,同时花灯也是福州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灯本身也承载着“美好愿景”这一象征意义。同时拜访到了花灯制作“非遗”传承人郑祥霖,并来到他的家中获得切实的花灯手工艺制作经验。这个艺术作品让人穿戴进花灯中,在这个花灯的空间中和历史连接在一起,创造一种和其他人的主动对视,传达历史讯息。

《未来临的风筝》

作品《未来临的风筝》,来源于烟台山马街场忠庐的屋主采访,忠庐的屋主告诉她,由于烟台山建筑屋顶结构的独特性,因此以前他们家经常在屋顶上放风筝。于是,华子毅把“风筝”这种意象拆分为两部分——转动的姿态与影像的现映,把这一段用风筝作为载体的历史用平面出版物的方式进行展出。

艺术家:张诺然

山东青岛人,现居云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艺术媒体专业艺术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油画专业学士。本科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记者活跃在采访现场,如今是一位活跃在实验话剧空间的当代艺术家。代表作品:先锋戏剧《她之地》、在地主题话剧《土地:戏·说》。

张诺然先锋戏剧《她之地》

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完成作品:

《镜与墟》/实验戏剧

《镜中》/光影互动装置

张诺然在烟台山故事会与当地居民谈论烟台山往事

在张诺然开启的空间实验剧场计划中,她在不同形态的建筑空间里创作实验剧场,让影像、音乐、建筑空间以及观众的肢体语言之间产生对话和互动。

张诺然在2014年就曾经参与到过《HOMELAND家园》组织的“手艺新生”艺术驻地活动。谈及时隔7年再次来到福州参加烟台山艺术驻地项目的感受,她表示这是源于她一贯的艺术创作动机“基于差异产生的刺激”,张诺然认为来到异乡,陌生的空间环境会对她产生冲击,从而使得她对空间内的叙事形成感知,“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我才特别愿意用驻地-艺术的方式去参与一些异地的生活,驻地相对还是一个长的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你可以去生活去观察,然后去参与创作。

《镜与墟》海报

《镜与墟》剧照,左滑查看更多

艺术家张诺然在此次驻地计划中创作了实验戏剧《镜与墟》。《镜与墟》的剧本都是关于烟台山的生活,这些日子听到、看见的生活琐碎,历史的纵深也浓缩在这座小山上。“老仓山的几位阿姨给我讲陈靖姑的故事,说得绘声绘色,她让我去看《闽都别记》,还说福州女孩子24岁不能怀孕生小孩,否则会有厄运。陈靖姑牺牲的时候也是24岁。创作剧本之初,源自我对陈靖姑的一次想象:陈靖姑在被封神,进入庙宇成为塑像之前,是什么样子呢?”

《镜与墟》排练过程

她创作出一本万余字的剧本,并招募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福州人做演员,只用了短短两周时间完成排练。11月6日、7日两晚,在仓山影剧院上演了这场实验戏剧。《镜与墟》中提到的“陈靖姑”是很多福州人家里会祭拜的保护神,但是就连参演演员和当地一些观众也是看完《镜与墟》之后,才真正对陈靖姑的真实故事有所了解。陈靖姑及其所代表的古代女性的独立意识,也让大家心生敬佩。

互动装置《镜中》,本地人写下各种回忆、愿望的亚克力彩色圆片随风摆动

张诺然的另一个作品是光影互动装置《镜中》分为两个展区,分别位于乐群路的石厝教堂和陈厝里的室内展厅。她将许多亚克力镜面悬挂做成门帘,上面印有老仓山本地老百姓的只言片语。亚克力镜面灵感源自烟台山的许多教堂和别墅的彩色玻璃,它们就如同一个空间里的一处幻想入口。

张诺然《镜中》,亚克力镜面上刻着居民的言说片段

另一个展区在室外,亚克力的方盒安装在红色砖墙之上,上面也同样印有当地居民的话语。作为象征物,亚克力镜面指代文化交流之窗,普通人对烟台山的言说片段,交织成了一个社区的记忆和民间口述文学,这是对名言文学和权威言说下的烟台山的历史文化重要补充。

艺术家:邵洋

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居住在重庆。邵洋的艺术实践旨在探讨探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好奇于山水自然空间的更迭以及鬼怪神话故事的荒诞,对亲密关系的困惑、小心的排斥和努力的接近,对童年的贪恋和怀疑。创作方式以绘画为主,同时还涉及装置、文字等类型的。代表作品《自愿的依赖》《你知道吗》等。

邵洋纸本综合作品《爆炸的沉默》

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完成作品:

《自行移动》/绘画装置

《我正在经验而且我正在经验经验》/大漆

《制造邂逅》/不锈钢许愿树

邵洋在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展览现场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从小对国画的学习使她对这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邵洋看来,时代在更迭、发展,人们的观看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她希望能将传统的国画与当下的人与环境相联结,回归到人本身来进行创作。

邵洋在驻地过程中来到仓山区的古玩市场

在走访过程中,福州这些具有神性特征之物都给予了驻地艺术家邵洋一种“过敏体验”,激发她完成了一系列驻地艺术创作。“庙宇中人们敬拜点起的火、曾经作为通商口岸的福州枪炮之火、旧城市拆迁变化之火,这些火焰都作为意象成为了我的艺术创作来源。”

《自行移动》

在作品《自行移动》之中,邵洋以“火”为母题,试图勾勒出火从燃烧伊始到熊熊大火,再到熄灭的过程。“感觉是一个无限的循环,第一幅和最后一幅,画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装裱方式改变了。就好像是房子的装饰风格在改变,住的人随着时代在更迭,好像每一代人都在发生着某一些相似的故事,但是那些故事又有些许的不同,很像一种轮回与宿命。”

《我正在经验而且我正在经验经验》

邵洋来到艺术家唐明修的漆园观摩漆艺

大漆是福州最负盛名的传统工艺,许多福州艺术家以它为材料进行创作。这次驻地的调研中包括了几处漆艺家的工作室与大漆工厂,以此为契机大家也得以深入了解了这项工艺。邵洋与福州青年漆艺家胡杰彬工作室合作,制作了《我正在经验而且我正在经验经验》的大漆身高柱,放置在位于陈厝里的室内展区展览。她在身高柱上标记下福州男、女的平均身高,参观者亦可在身高柱上对应找到自己的身高。

《制造邂逅》

另外一件名为《制造邂逅》的不锈钢许愿树作品,在安装时就已经吸引了游客停留拍照打卡。邵洋在与本地居民的交流过程中记下了他们的愿望,也向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普通人征集愿望,最后将这些愿望放置在许愿树上。“作品表达了一种理念:在异欲望的今天,荒谬和信仰的关系到底是什么。”邵洋说道。

烟台山故事会,来自马厂街的几位阿姨分享自己的故事

此次艺术驻地过程中,艺术家们不仅在各种工作室、艺术园区进行灵感收集,和当地居民的交流也是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大部分作品都是脱胎于这些民间口述文本中的记忆故事。张诺然在路边张贴“烟台山故事会”海报时结识了几位阿姨,这几位阿姨的讲述成为了张诺然的话剧作品《镜与墟》的起点,“阿姨说她从忠烈路嫁到了马厂街,虽然都在烟台山,但是她觉得她是马厂街的女人,却是烟台山的女孩,这句话让我深受感触。”

后来在烟台山故事会上,这几位阿姨手拉手来到了现场,带着诺然逛到过去的家,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新的空间。这几位阿姨像推开自己家门一样进去,福州女人的特质在这个空间中非常自然地流露于她们之间,烟台山的少女在这一刻回家了。

联展结束几天后,许灵怡才缓过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她对这个结果显然是满意的,在她看来这个驻地计划 “其实是针对城市公共艺术方向的一个探讨,探讨这座城市里面的街区需不需要艺术,艺术怎么介入,让更多的公众来感受到这个城市里面一些有意思的文化特质。”

家园在哪里

《HOMELAND家园》杂志社

《HOMELAND家园》对于在地艺术项目的热情早在创刊后的几年间就初生萌芽。从2010年开始,《HOMELAND家园》就开始策划有关手工艺的“寻找老手作”、“老手艺 新设计”和“漆与匠”等封面选题。2014年,当时正在尝试城市新公益方向的正荣公益基金会找到了他们。双方都对民间传统手艺文化充满热爱,想让这些已经逐渐消失于福州日常的老手艺回到日常,于是一拍即合,发起了“手艺新生”公益项目。

“手艺新生”项目在福州、北京等地进行展览

这次尝试让《HOMELAND家园》杂志的小伙伴们似乎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也为《HOMELAND家园》杂志主办各种公共文化艺术项目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HOMELAND家园》意识到应该逐渐改变只是将本土文化做记录的方式,从本土文化的见证者变为参与者,从此,他们不断尝试将选题的制作和公共项目的执行结合到一起。

“漆息相关”艺术驻地计划联展现场,项目顾问唐明修在观赏驻地艺术家刘帅的大漆作品《凝固的频率》

《HOMELAND家园》“仓山宝藏”特刊中,记录着项目“温暖的街区”的随刊别册

后来,《HOMELAND家园》不断复制这种模式的公共项目,例如与政府合作的嵩口改造项目,与福州世茂鼓岭文化小镇合作的山中漆美术馆艺术驻地项目等。越来越多的项目使团队对于自己的使命更加明确,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方因为这种新鲜的合作方式,开始关注《HOMELAND家园》。

在地文化的兴起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眼前所见的生活景致。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中说道:“现代文明真的把人变成了神,远的可以变近,没的可以变有。

我们总在试图缩短世界的距离,试图拥抱整个世界的一切。但是全球性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是表示在地性正在式微,正如艺术家华子毅所说:“在地性提供了非二元的视角,去补足对于未来的多重想象,去创造一个不会完全符合工业化逻辑的未来。”

* 部分图片由《HOMELAND家园》及烟台山艺术驻地计划艺术家华子毅、张诺然、邵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