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学术活动上,同期举行了首任院长李廷安、第二任院长钟世藩纪念铜像揭幕仪式。一级教授,我国儿科奠基人钟世藩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这对医学领域的钟氏双杰“罕见”同台。活动中还表彰了首届“李廷安奖”“钟世藩奖”“钟世藩青年创新奖”获得者。罗征祥、林曙光荣获“李廷安奖”,庄建、吴一龙、梁长虹、刘再毅荣获“钟世藩奖”,周清、钟文昭、梁会营荣获“钟世藩青年创新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南山院士在回忆起父亲时表示,“老一辈除了学术,就是想着为病人多做点事情”。父亲钟世藩在医学领域的言传身教,让他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讲话要根据事实,每一句话要有依据”。

回忆父亲钟世藩,坚守羊城等待解放

“当时我10岁,一家人跟着我父亲坐救护车从贵阳到广州,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李廷安——当时广州中央医院的首任院长”,那是1946年,在钟南山青少年阶段的记忆中,省医的前身、广州中央医院有着不少的美好回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当时的省医都是广州最大的医院,老百姓生病尤其是生重病时,都到这里来看医生。

1948年9月,首任院长李廷安因罹患癌症去世,钟世藩接任院长。

1949年一段时间里,总有一个人晚上来自己家,坐很长时间,自己困了都去睡觉了还不走,甚至是一个礼拜来三次,母亲后来才告诉钟南山,那是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卫生署副署长,至今还记得他的名字。“他是来劝父亲与全家带着医院的财产转移去台湾”,母亲廖月琴女士后来告诉钟南山,

“父亲当时坚决不同意”,父亲的话犹在耳边:“我是中国人,我就在这儿,我的工作)在这儿!”

新中国成立后,钟世藩带人将医院物资一一清点,移交给继任院长陈汝棠。既有文书、信件、图书,也包括房屋、药品、医疗与生活器材、建筑材料等。“当中有13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300万元”,钟南山说。

同时移交的,还有院长一职,钟世藩觉得自己真正的愿望还是想做医生,好好研究病毒,当好医生。

从父亲那学会了,讲话要根据事实

在钟南山眼里,父亲钟世藩等老一辈医生,除了学术,就是想为病人多做点事情,这也是自己永远记在心里的。工资并不宽裕,父亲钟世藩还用省下来的钱,买小老鼠做实验。后来,钟世藩在全国率先创办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科研奋战的同时尽心尽责治病救人,下了班还给孩子看病,有时孩子太小,还上门应诊,家长们也不时带着孩子到家里求医。每次看诊,钟世藩都给孩子全面一套检查程序做下来:喉咙、甲状腺、听/敲心肺、摸肚子、查手脚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儿科疾病鉴别诊断》,钟南山还记得,父亲退休时,大家劝他别工作,多休息,“他特别伤心,说自己没用了,怎么办?”老专家想到的办法竟是写书!当时钟世藩的眼睛已经复视得很厉害,可他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用一块布蒙着一只眼,仅用单眼,花了4年时间,写了40万字,详细讲解如何从症状鉴别来诊断儿科疾病,这在诊断技术有限的当时很管用,书一版再版。“医书首版,父亲得了1800元,他花了1000元买书送给学生学习,800元送给帮他抄书的温医生。”

在父亲还有很多为师为长的老一代身上,钟南山学到了怎么对待医疗、研究。“有一条特别重要,那就是讲话要根据事实,每一句话要有依据!”

黄埔、白云将建省医新院区

论坛开幕式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宏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排头兵,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国家战略目标,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汇聚的地缘和人才技术优势,努力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希望省医继续当好健康广东建设的“领头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排头兵”,积极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路径、提供经验,为推动广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学术论坛上,还举行了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办医签约仪式。这是继白云区之后,黄埔区伸出橄榄枝,助力广东省人民医院以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国际心血管医学中心作为支撑,逐步形成以东川路为核心,白云、黄埔相呼应的“一体两翼”腾飞格局。

为深化科学研究与产业的融合,论坛还举行了四部委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临床示范医院揭牌仪式。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于2021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科技部、工信部、卫健委四大部门支持,由2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协调各方资源,打造开放协同的生物材料创新体系,推进自主研发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旨在突破成果转化瓶颈,深化产学科融合,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真正成为行业示范和标杆。

此外,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达安基因院企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据介绍,院企融合创新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为医学创新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黎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