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鬼,但鬼未伤我分毫……”这是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句子。

也许写这句话的人,就像清朝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先生一样,觉得牛鬼蛇神其实没有那么恐怖,反而是人心隔肚皮。

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有一位老人住在墓穴里长达30年之久……

独居墓穴?难道这是《神雕侠侣》中隐匿于江湖的古墓派?还是一个新的聊斋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失去亲人

其实这个故事说起来既不恐怖也没有什么奇幻色彩,反而非常让人心酸,故事的主人公叫陶少堂,他从小的人生路就走得很是坎坷辛酸。

陶少堂出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早早离开了人世,撒手人寰,只能把他丢给爷爷照顾。

跟着爷爷虽说不会少他一口热饭,也有片瓦可以遮风挡雨,但本来那时的旧中国就在风雨飘摇中,很多地方民不聊生,连大人都度日艰难。

更何况一个带着小孩的独居老者,除了勉强有口吃的,老人再也没有能力给他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了,读书上学更是想都不敢想。

另外陶少堂还有一些堂表兄弟,都是淘气的半大小子,平时别的孩子被欺负了,都可以抹着眼泪说:“我去告我爹,我去告我娘。”

只有他除了爷爷,谁都不管,但要是和亲戚家的小孩有什么矛盾,爷爷知道了也从不管谁对谁错,每次都只是对他说:“那你乖一点儿,不要去惹事嘛,你看见那些调皮的娃儿就躲着点儿。

长此以往,其他孩子看到陶少堂身材瘦小,而且没有人会给他撑腰,欺负了他也不会被骂,于是他们开始变本加厉地戏弄他。

这也逐渐让他养成了唯唯诺诺,怕跟人打交道,内向不爱说话的性格。

后来,陶少堂的爷爷也离他而去,眼看老人走了,家中的其他亲戚为了从爷爷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遗产中多分一点,毫不顾及亲戚的情分,对他诸多刁难。

虽然那时的他已经可以帮助家人做很多力所能及的农活了,可是在亲戚眼中仍然把他当成吃白饭的累赘,互相推诿,甚至还有人说他不吉利,是“扫把星”,因此谁也不愿意收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戚们的所作所为让陶少堂寒心,但他也知道,大家的日子都穷,所以他也没有埋怨这些亲戚,只是想着“人挪活,树挪死”,既然已经无牵无挂,不如外出讨生活也许还能寻一条活路。

在简单地收拾了行李以后,陶少堂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踏上了谋生之路。

现实总是残酷的,对陶少堂这样既没有上过学,又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人来说,本来出外谋生就不容易。

再加上他个子也比较瘦弱,一看就不像能干体力活儿的样子,性格又木讷寡言,所以在社会上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机会飞黄腾达。

他带着简陋的行李辗转多地,基本上只能在农忙的时候帮雇主打打零工,因为本身就是一副好欺负的样子,他还会常常遇到被克扣工钱或者被工友欺侮的遭遇,一个人在外日子也没比在家的时候好多少。

很多时候也得靠捡垃圾、吃剩饭、找个屋檐随便睡一宿才能维持生计。

02 远离尘缘

看透了世间冷暖,尝过了人生百味的陶少堂最终还是决定回家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想着回家后还有爷爷留下的一间破屋可以勉强落脚。

遗憾的是当他回到村子以后,才发现几家叔伯为了多争一点儿地,把爷爷的破屋子一把火烧过以后推平了。

于是身无分文的陶少堂只好去山林中找活路,渴了就喝几口山泉,饿了就采集野菜野果,偶尔运气好,还能猎捕几只小动物打打牙祭。

在山林里不时也能找到一些草药,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找到的草药处理干净拿到镇子上去换取一些收入,然后再买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

作为一个正常人,年轻时陶少堂也曾想过像别人一样娶妻生子,享受天伦之乐。

但一方面是自己条件实在是太差,他也不敢想象会有人看上自己,退一步说就算有人愿意嫁给他,他这样连养活自己都不容易的人,又有什么能力去养活老婆孩子呢?

另一方面,他自己尝尽人情冷暖,一直以来,除了爷爷奶奶在他童年时给过他温暖和照顾,其他人对他都是冷眼相向,甚至还常常伤害他。

于是他也关闭了自己的心门,不愿再跟人打交道,后来他便彻底断了这个念头,决定一个人了此残生,不再沾染红尘孽债。

03 孤身入墓

天有不测风云,晴天的时候陶少堂的日子还算好过,可是一到雨雪天气,他就没办法了,冬天寒风阵阵,日子更加难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办?陶少堂原想找个能遮风蔽雨的山洞生活就好,后来当他在山里游荡寻找草药的时候,就多留了个心眼,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居住。

果然像老话说的“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他在找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陈旧的墓室,墓碑已经看不出墓主人的名字了,后面的墓室进去后也空空如也。

虽然刚开始陶少堂心里也有些打鼓,毕竟在村子里从小就听过一些神神鬼鬼的故事,但陶少堂转念一想,自己都混成这般模样了,有什么鬼神还不能放过他呢?

另外,大家都说生平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自己虽然混得不好,但却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更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他就大着胆子在墓室里睡了一夜。

临睡前,他默默祷告:“如果有什么东西不愿意我住在这里,嫌我打扰您了,那就麻烦您给我托个梦,我第二天天一亮就走,保证不再回来。如果您不托梦,那就容我在这里安个家,度过晚年。”

果然这一夜风平浪静,于是陶少堂便开始了他墓室独居的生活。

为了不与别人发生纠纷,他还在村子里一家一家地询问过,直到确定那确实是无主的荒坟,他才安心地在墓里“安家落户”,过起自己的日子,他围绕着墓穴搭起了一个棚子用以遮风挡雨。

其实他在这里,没人打扰,与清风自然为伴,与花草树木为邻,生活反倒比以前安定了不少。

在别人眼里,他的行为很是怪异,但他非常勤劳,自己一个人打井、开荒、种菜和果树、养鱼、蜂、鸡、鸭等家禽,日子也越来越安稳踏实。

04 安度晚年

在过了一段时间的生活后,陶少堂又面临新的问题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劳作也越发辛苦,还好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乡里和县里的干部们注意到了这位孤寡老人。

在了解了他的实际情况后,扶贫组的工作人员想给他安排个房子,让他搬离古墓。

但陶少堂拒绝了,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自己在山上住了三十年,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自己亲手弄起来的,有感情了,也住习惯了,而且我也不怕鬼,相比来说,我更怕和人接触,我这把岁数,不想搬了。

在尊重陶少堂自己意愿的基础上,扶贫干部考虑到他的年纪已经不适合长时间劳作了,于是给他申请了低保。

这份钱虽然不多,但陶少堂一生节俭惯了,按低保可以领到的钱已经能满足他的温饱,他也非常满意。

有了政府的关心,陶少堂的后顾之忧也少了很多,这时的他已经愿意慢慢打开心门和乡镇还有村子里的人来往起来,赶集的时候,他也会看同乡打打牌,跟他们聊聊天。

当地的派出所也为陶少堂建立了一个“特别档案”,连续十任所长都和他成了朋友,他们不仅会定期探访老人。

在有空的时候,也会专门上山陪他说说话,讲讲镇里、村里的新鲜事。

逢年过节,乡镇也会安排工作人员探望老人,还会带一些老人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粮油米面等食物给他。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附近的水源都结冰了,那时已过八十高龄的陶少堂怕山路湿滑也不敢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派出所的民警还专门给他拉去两大桶水和足够生活的米和油,让老人可以安心在山上过冬。

看着老人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大家都为这个“古墓老人”感到高兴。

虽然他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风雨雨,但因为自己的善良和政府的关怀,即使孑然一身、无子无女,但依然能够在晚年得到照顾。

或许对他来说,可以享受平安自由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吧!

参考文献:

楚天都市报:《老人深山采药时发现古墓 搬入墓中居住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