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鹅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舆论场上充斥着骂声。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对中国消费者奉行“双标”的国际大牌。如今看来,这一糟糕状况并无太大改善。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自虚假宣传被罚45万以来,加拿大鹅可谓负面缠身,而日前的“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一事更是让这个“羽绒服届爱马仕”的风评降到谷底。

被曝“不得退货”后,加拿大鹅经历的“嘴硬”、被约谈、改口以及扭扭捏捏地承诺“可以退货”等后续,无一不显露出其傲慢姿态。

到目前为止,几乎人人都知道,加拿大鹅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消费者有着极为宽容的售后退换货规则:顾客购买后最长可以在33天内毫无阻拦地申请线下退货。

由此可见,加拿大鹅是“看人下菜”的典型,中国消费者就是那个不怎么讨它喜的“人”。

另一边,与其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在中国的亮眼业绩。

2018年,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加拿大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当时没有参与任何促销活动,但依然位列2018年天猫双11前十大品牌,预售期间的成交额就超过了7位数。往后几年里,它一路高歌猛进,在国内开一家店火一家店,直到上个月初还有媒体称其销售额大涨八成。

02

区别对待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国际大牌,不止加拿大鹅一个。

据央视快看消息,著名奢侈品牌LV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支持“7天内退货”“30天内换货”,在美国和加拿大却支持“30天内退货”。

除了奢侈品外,你或许还记得曾经的丰田和宜家。

2011年,丰田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召回170万辆问题汽车,主要涉及日本、美国、英国以及德国等国,“中国大陆市场不受影响”。

2017年,宜家在北美地区召回导致8名儿童死亡的“夺命柜”1730万件,而同样的商品,在中国大陆地区不仅没有召回计划,还堂而皇之地继续摆在销售门店中。

近期的也有。就在今年8月,售价动辄10多元的“贵族”冰淇淋梦龙,被曝在国内使用的原材料比国外更廉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加拿大鹅也好,其他歧视国内消费者的品牌也罢,它们固然应该承受舆论谴责和口碑下滑的后果。但是,国际大牌一个接一个地区别对待中国消费者,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问题所在?

之所以挡不住“加拿大鹅”们的双标操作,最本质的原因或许是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纵观前述国际品牌,它们应对因双标而产生的负面舆论,有着一套几成“定式”的模式:先想办法平息事态,平息不了就出一个顾左右而言他的声明,声明解决不了就等被约谈后再勉强服软。

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们的做法并没有违反国内法律。比如退货,我们本就不支持线下无理由退货;再比如冰淇淋材料,国内标准对冰淇淋的材料要求本就比北美低。

法律法规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倾向。国际大牌被抵制得有多厉害,事态平息后就有多受欢迎,这表明,消费者始终更信任国外大牌的品质和其带来的身份感,即便明知溢价很高。

由此可见,谴责“加拿大鹅”的同时,我们还需考虑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引导国内品牌沉下心来耕耘品质、经营品牌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