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山东国企改革再亮成绩单:稳中推进 整体任务完成占比达85%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梁雯 吴亚娴 张绪棽 济南报道

2021年是国企改革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目前如何确保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标任务,是国企工作的重中之重。国企改革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工作,形成了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截至10月底,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整体任务完成占比达85%,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的上半年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结果显示,我省位列A级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效力: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水平

目前,山东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改革的深入推进有效提升了省属企业活力效率,促进了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12月2日,“国企改革看山东”——新闻媒体走进山东国资国企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见面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通报了目前山东国企三年行动的最新进展情况。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省属企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10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7137亿元、利润总额812亿元、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9%、43.8%、46.6%,较2019年分别增长36.5%、23.2%、20.2%,各项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目前,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分别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2、3、4位,比2016年底分别提升5、7、3个位次,如不含直辖市,均列首位。

在山东省属企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山东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方面的诸多举措。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运行更加高效规范。

强根铸魂,乘势而上。党的领导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无限效力。张斌表示,目前已全面完成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党建入章”,在全国率先制定国有企业党委研究决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示范文本,被中央组织部在全国推广。“省属一级企业已全部制定党委研究决定事项、前置研究讨论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

加强董事会建设是省属企业增强效力的第二张“王牌”。目前,山东各省属企业已经基本配齐省属企业董事会成员,通过制定《关于加强省属企业董事会建设的意见》《省属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专职外部董事制度。截至10月底,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中已有1718户建立董事会,占“应建”企业比例达99.9%;已建立董事会的企业中有1560户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占比达90.8%。

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激发经理层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水平。目前,山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控股子公司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两项规范”、《关于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截至10月底,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中已有2818户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涉及经理层成员6247人,占比分别达到96.7%、97%;在257户子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在职职业经理人375人。

在加强企业管理能力方面,山东省属企业不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亮点。在国务院国资委“三个标杆”评选中,山东能源、华鲁恒升、青岛双星等3户企业入选标杆企业,中泰证券数字化转型与流程管理入选标杆项目,潍柴集团特色WOS管理模式入选标杆模式。

合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国有资本布局不够合理、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偏少、综合竞争力不强是国有企业长期面临的显著问题。

近年来,省属国资国企把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立足优化全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聚焦发展壮大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组整合,共重组组建引领型支柱型企业集团7家,减少省属一级企业9家,促进了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目前,山东省属企业合并重组动作频频,成为资本市场重头戏。省里先后整合组建了山东铁投、山东机场、山东港口、国欣颐养、国欣文旅、南郊集团、产权交易集团和人才发展集团,完成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另有6户省属一级企业整合到其他企业,打造了一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团。相关企业整合后协同效应迅速显现,山东重工、山东能源、山东高速、山东港口均处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地位。

企业重组带动了企业规模迅速增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相关企业资产和业务的整合,快速提升了企业规模实力和信用信誉。据相关资料显示,自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后,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后,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三,在世界500强中排名攀升至70位;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联合重组后,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山东重工重组整合山东交工、中国重汽后,重卡、发动机、重型变速箱的销量均跃居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通过企业重组让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不断彰显协同效应。在实施国有资本重组整合过程中,始终尊重企业意愿,遵循市场规律,以主业相近、产业相同为基础,通过实施彻底的整合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协同聚合效应,达到“1+1>2”的效果。山东机场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当年客、货运输量分别同比增长13.3%和17.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山东铁投改变了以往铁路资源分散、投资单位和建设单位相互独立的现象,整体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实现了山东高铁建设“年年有开工、年年有开通、年年有储备”。

目前,2020年,省属国企主业投资占比达到99%以上,70%以上的新增投资投向了功能性产业和新兴产业。国欣文旅、国欣颐养集团围绕培育全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将分散在10余家省属企业的非主业、边缘化、产业链碎裂的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进行整合,借助更高层次的平台,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产业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系统性培育打造“十强”产业领域龙头企业。

活力:”打破终身主义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

混改是国企改革的另一个重头戏,“混是第一步、改才是重点”。

为保证混改有效实施推进,在制度保障方面,山东省国资委先后出台系列文件。《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实施办法》《省属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混改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监督的实施意见》,建立混改全过程监督机制。出台《关于加强省属企业参股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对虚假投资、挂靠经营等不规范行为的专项清理整顿行动。

山东省属企业混改成效显著。“实施省属企业混改三年(2019—2021)工作计划以来,混改企业户数占比进一步提高。”张斌补充,目前山东特检与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完成合作,泰山保险成功引入世界一流保险企业德国安顾集团,宝武钢铁与山钢集团联合重组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由2016年底的28户增至目前的45户,增长60.7%。

随着国企混改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深化内部改革上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不断被激发。

截至10月底,省属各级企业参加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达10827人,占比达55.3%。今年以来,省属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人数626人,占比达3.2%。省属企业已实现全员绩效考核全覆盖,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绩效薪酬占比达60%以上。持续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2020年省属企业新增岗位中高校毕业生占比达60%。

“经过两年的强力推动,省属企业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激发企业改革活力和内生动力。”省国资委考核分配处处长曾繁领说道。

着力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问题,打破终身主义铁交椅。山东省属企业抓住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个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97%的省属各级子企业和经理层成员实现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其中257户省属子企业探索实行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华鲁集团所属环科院经理层成员全体起立,总经理揭榜竞聘,副总经理公开竞聘,新任总经理军令状;商银座集团2020年引入了首位职业经理人——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新零售首席专家康翔,借助头部企业的任职经历与成功经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截至2021年10月,银座集团营收净增8.78亿元,实现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3.5倍。

着重解决员工的进口关和出口关,让员工能进能出,铁饭碗成为历史。严把进口关,全面推行严格的公开招聘制度,在2020年招聘高校毕业生1.7万人,同比增长112%的基础上,2021年省属企业计划招聘2.2万人,同比增长29%,其中山东高速、山东国投、山东重工三户省属企业2021年招聘计划均达到3800人以上。目前省属企业公开招聘率达到了100%,省属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畅通出口关,完善员工市场化退出渠道,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业绩不达标的人员,通过培训、换岗、内退、解除劳动合同、引导自主择业等有序引导员工转型发展,实现员工合理流动。目前,省属企业员工市场化退出率达2.6%,约1.5万人退出省属企业。

员工收入能增能减,一改过去坐享其成的“大锅饭”。目前,省属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破除平均主义,合理拉大分配差距,推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一方面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人才倾斜。另一方面,强化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实行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省属企业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达100%,根据业绩确定的绩效工资占比达60%。

在中长期激励方面,山东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大力推行中长期激励,山东高速、华鲁集团、鲁商集团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基本实现全覆盖,山东高速、山东能源统筹运用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方式进行试点,山科控股、山钢集团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方面实现新突破。14户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位居全国地方国资监管机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