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大家前不久都被“《梦想改造家》132万建红砖房事件”刷屏了,小印在上网冲浪的时候发现不少“专业”人士称此房为“粗野主义乡村风”。

今天小印就和大家聊一聊到底什么是粗野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梦想改造家》中的红砖房

这不是一篇晦涩难懂的艺术科普文,而是想让大家切身感受粗野主义的美!

粗野主义,魅力在哪?

在小印心中,粗野主义(Brutalism)就像一位饱经沧桑、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胡子拉碴且不修边幅。在冰天雪地里,拿着廉价辣口的伏特加,守着一簇篝火,一边低声呢喃“内心已腐朽,毁灭即拯救”,一边回忆着自己的荣光。

建筑师Ricardo Bofill作品,Montigny-le-Bretonneux

粗野主义这个词汇最早源于法语短语béton brut(未处理的混凝土),用来形容使用粗糙和厚重材料建造的建筑,这种建筑以功能和结构为重,不拘泥于材质和细节。

如果说建筑要与建筑材料之间建立动态的联系,那粗野主义的“硬汉形象”无疑是混凝土赋予的。由最原始的材料建造出来的大楼自然也是最野性最厚重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师Ricardo Bofill作品,Noisy-le-Grand

1955年,建筑批评家雷纳·班海姆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粗野主义》的建筑长文。在文章的开头他便说出了粗野主义的特点:“图像的记忆、清晰的结构展示和直观的材料属性。”

从这些特点中我们不难发现粗野主义的诞生受到了包豪斯的影响。

与包豪斯相同,粗野主义也遵循着“形式服从功能”的原则并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几何特征,但它又独立于包豪斯,构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建筑风格体系。

建筑师 Maritin van Trek作品,Les Orgues de Flandre

如果说踏入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是踏入春天,在解冻的湖水中荡漾,那么粗野主义则是耸立在寒风中,感受冰雪覆盖万物后的寂静与朴素。

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 ©Rory Gardiner

现在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粗野主义诞生之时,一起感受它曾经的荣光。

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 ©Rory Gardiner

那时二战的炮火让西欧国家化为废墟,在战争的无情摧残下,欧洲社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为了满足战后重建的需要,廉价便捷、耐用结实的粗野主义风格建筑很快就走进了设计师的心。

这是机械时代的人性化关怀,它诞生于大众,服务于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赛公寓

马赛公寓顶部

当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拔地而起,伴随它诞生的不只是公认“第一栋粗野主义建筑”的称号,还有阵阵质疑声。

一生都游走在人、机械与自然中的柯布西耶对马赛公寓寄予了厚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能让马赛公寓不是一栋冰冷冷的建筑,而是成为充满爱与温暖的社区。

巴比肯综合体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于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粗野主义建筑作为设计师们创作战后乌托邦世界的载体,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拔地而起。

巴比肯综合体、海沃德美术馆、罗宾伍德花园、英国国家剧院、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艺术剧院......

罗宾伍德花园Robin Hood Gardens©Rory Gardiner

罗宾伍德花园Robin Hood Gardens©Rory Gardiner

对于粗野主义建筑而言,暴露在外的不是混凝土,而是它们毫不掩饰的真挚的心,反碱也只是历史赋予它们的沧桑,被雨水冲刷后留下的黑色印记展示着它们的坚韧与不屈。

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艺术剧院

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艺术剧院

粗野主义是城市中破碎的英雄群像,是对悲苦人类的救赎,是居民的避风港。

粗野主义,怎么惨被抛弃?

当然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类都需要被救赎,所以我们创造艺术,然后抛弃和毁灭艺术,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粗野主义也不例外,它服务于大众,最终被大众抛弃。

第比利斯仪式宫

第比利斯仪式宫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筑界的潮流风向标转向了后现代主义,人们对粗野主义的敬仰变成了审视。

烂尾房?毛胚房?太过粗糙?毫无美感?安全隐患?在这些质疑声中,粗野主义迎来了低谷。

巴比肯综合体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八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中产阶级不断扩大,人们迫不及待地追求精致生活,向上流社会靠拢。毛糙沉重的粗野主义被贴上了“贫民窟”、“撕裂社区”、“混乱肮脏”的标签。

巴比肯综合体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粗糙的肌理和沉重的结构已经不再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这种为战后经济复苏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已经不再适合经济飞速发展的八十年代。

巴比肯综合体The Barbican ©Rory Gardiner

不仅如此,建筑材料的不断丰富也让混凝土不再成为设计师的首选。五光十色的玻璃陶瓷,轻便防水的钢材金属,应有尽有的涂料油漆都是粉饰混凝土的绝佳材料。

讲求精美的倾向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材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晶莹。这显然违背了粗野主义的本质。

荷兰阿姆斯特丹WAM Architecten 赞丹酒店

面对这样的浪潮,粗野主义只能接受现状,将自己的本色掩盖在流光溢彩、华丽繁荣的城市建筑群中。

迈阿密博物馆车库,由五位设计师共同设计

Wolfartsweier 德国卡尔斯鲁厄

物欲横流的社会需要的不是朴素自然,而是光彩夺目。对于人们而言,粗野主义只是失败的遗产,而非昔日的财富。

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Rory Gardiner

英国国家剧院被查尔斯王子戏称为“核电站”,罗伯特图书馆被称为多伦多40多年来最大最丑的景观,建筑评论家Ada Louise Hustable称惠尼特博物馆是该市“最不受欢迎的建筑”。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粗野主义建筑都没有逃过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被拆除的罗宾伍德花园©saverobinhood

罗宾伍德花园这栋政府建造的社会福利住房却因结构设计催生了严重犯罪问题,并最终被拆除。

被拆除的惠康公司大楼©Paul Rudoiph

粗野主义代表作伯勒斯·惠康公司大楼于2021年全部被拆除。

巴尔弗朗大楼©Studio Egret West

位于伦敦波普勒区福利性保障住房的巴尔弗朗大楼,政府在保留公寓粗野主义审美特征的同时,将其改造成为高端公寓住宅楼。

Park Hill公寓©Martin Speck

Park Hill公寓它建立之初的目的是清理二战后的英国贫民窟,但却在八十年代工业退潮之后成为了滋生暴力与犯罪的温床,最终也走上了被改造的道路。

这些也都只是沧海一粟,诸如此类被拆毁被改造的建筑不胜枚举。或许粗野主义的衰落是必然的,是从它诞生起就注定了的。

“粗暴地拆除会浪费许多东西——浪费能源,浪费材料,浪费历史。”一栋栋大楼坍塌扬起的尘土足以掩盖粗野主义曾经的辉煌,推土机铲走的不止是建筑物残骸还有时代的呜咽。

大雪中的粗野主义建筑

大雪落在粗野主义锈迹斑斑的气管和肺叶上,它最终被埋藏在建筑史上的一隅。

硬汉“粗野”,如何转型?

艺术即循环,粗野主义被边缘化后又触底反弹,如今它带着更多的可能性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现在,当我们再次谈及粗野主义时,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纯粹的美学,以极尽理想的形态赞扬了艰苦朴素、不加修饰的淳朴人生态度。

©Cats of Brutalism

©Cats of Brutalism

“哪有什么粗野主义,一切不过只是猫咪玩具”。Ins账号“粗野主义的猫”(Cats of Brutalism)由布法罗大学(University at Buffalo)的三名建筑学硕士学生Emily Battaglia、Madelaine Ong和Michaela Senay创立。

©Cats of Brutalism

©Cats of Brutalism

这个账号旨在向大众传达粗野主义的美感。猫作为一种介质,将温暖、柔软和奇思妙想引入冷酷、坚硬和严肃的粗野主义形式中形成反差,更好地去展示粗野主义的复杂一面。

©Cats of Brutalism

这些作品让人们意识到“硬汉”也有柔情,建筑大楼也可以成为巨型“猫抓板”。

不仅如此,时装与网页设计也开始探索粗野主义的更多可能性。

Off-White Resort

时尚品牌Off-White Resort 为模特拍照的选址地就在巴黎大学城的 Maison du Brésil 巴西馆内,这座带有粗野主义风格的建筑与服装凌厉而简单的剪裁相得益彰。

Off-White

早在几年前,Off-White的The Ten系列,就将鞋舌内的海绵和缝线外露并保留出厂的 zip tag 等一系列的设计,都与粗野主义倡导的理念相同。

粗野主义风格的网页

在一个所有页面都融合了粗野主义的网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粗野主义的话“它的粗野和缺乏关注看起来很舒服或容易,粗野主义可以被看做是反应了年轻一代的轻松、乐观,以及今天的网页设计随意的一面。”

粗野主义风格的网页

我们可以看到,在粗野主义风格的网页上,杂乱的信息随意堆砌,毫无层次感和美感可言。但正是这样不加修饰的自然吸引了无数的平面设计师。

说回粗野主义建筑本身,被嫌弃的粗野主义终于在二十一世纪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不少设计师开始重新关注粗野主义。

安藤忠雄作品

光之教堂©松冈满男

安藤忠雄开始重新审视粗野主义,将混凝土与光影自然融合,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建筑作品,并于1995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无疑是建筑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未接受过科班教育的安藤忠雄和一直饱受争议的粗野主义相互拯救,让人们感受到最纯粹的“粗鲁的诗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Stephane Couturie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粗野主义的回春,不仅是艺术潮流的触底反弹,更是设计师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做出的无言反抗。

我们不知道关于粗野主义的争议还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我们始终记得粗野主义本就是为服务大众而诞生的。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朝雾

责编:菠萝

「小印安利TIME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shaohe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