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田间地头都是螺蛳粉“料包”!螺蛳粉产业成鱼峰区乡村振兴“金钥匙”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来到柳州市鱼峰区的柳州螺蛳粉原料产业核心示范区。在这里,众多村屯依托螺蛳粉产业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农民收入增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地成为“聚宝盆”

11月中旬,记者来到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放眼望去,金黄的稻谷,一片连着一片,稻穗垂下,粒粒饱满。

王眉村螺蛳粉产业园内,一家螺蛳粉企业的螺蛳养殖基地负责人熊朝宣,在田间查看情况后介绍,这些稻谷马上就可以收割了,在收稻之前,需要先收螺。

原来,这些稻田采用的都是稻螺共养模式。稻谷可以加工成米粉,螺蛳则成为螺蛳粉的配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王眉村。

熊朝宣说,稻螺共养水田共计150多亩,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这种共养模式,螺蛳的排泄物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有机肥,水稻生长中的微生物也能给螺蛳提供食物营养。水田依靠天然的山水,原生态养殖,不打农药,水稻、螺蛳品质好,也能大大提高螺蛳粉的品质。

水稻旁边,还有上千亩的豆角种植基地。豆角已经全部收完。柳州覃保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覃保林,正在指导农民翻地,为明年开春的种植做准备。

覃保林本人加上其他农户,一共种植豆角1000亩,产值达到1200多万元。作为本地种植户的“豆角大王”,他不仅给农民传授技术,还管销路,大家都跟着他奔向小康。

不仅大力发展水稻、螺蛳、豆角种养殖,王眉村还种植有辣椒、竹笋、木耳等各种螺蛳粉需要的原料,种植面积已突破7000亩。

村民正在摆放木耳养殖棒。

除了王眉村,鱼峰区还以打造螺蛳粉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为抓手,重点建设里雍镇龙江村、龙团村、长沙村,白沙镇大电村、新安村等,多个大米、豆角、木耳等原材料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鱼峰区螺蛳粉原材料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已建成示范面积6950亩,年可生产豆角12500吨,辣椒、毛木耳等175吨,竹笋425吨,螺蛳300吨,总产值达3.82亿元。白沙镇以柳州螺蛳粉为主导产业入选2021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完成收获的豆角田。

延伸壮大产业链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是实现农产品提质升级的“金钥匙”。鱼峰区螺蛳粉原料种养,也催生了一批加工龙头企业。

白沙镇、里雍镇一直以来都有腌制酸菜外销的传统,但产业却一直发展不起来。黄彦志是土生土长的白沙人,20多年来走南闯北经商。随着螺蛳粉产业的发展,2015年,他回到家乡希望把“酸产业”做大做强。2016年,他成立了石山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没有技术,就自己组织技术人员总结突破;没有市场,就自己带头做销售,拓展市场。公司从最初的年产200万斤,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万斤。

黄彦志说,公司主要初步加工螺蛳粉需要的酸笋、酸豆角、酸菜等。如今白沙、里雍两镇的农民种植的竹笋、豆角全部都包收,量还不够,还需外购。即将进入冬闲季节,他将利用这个时间,带领农民种植腌酸用的芥菜,同样包收。

下一步,他打算建设一个丘陵地带的竹笋高产基地,并通过“农业+旅游”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公司解决了30多名工人就业,好几名工人曾经都是贫困户,有了固定的工作,日子越过越好。

里雍镇龙团村盛产大米,以前大米都是直接被外地品牌企业收购,但卖不了好价钱,农民收入也不稳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后来驻村工作队员张英彬出谋划策、亲力亲为,成立公司,又建起了大米加工厂,如今“龙团大米”名声在外。

杨来香是龙团村党支部书记,她说,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公司,今年大米产量将达到600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三四十万元。

农民越来越幸福

走进多个村屯,记者看见,依托螺蛳粉产业特色优势资源,农民们纷纷建起了“螺蛳粉产业楼”。白墙灰瓦的小楼,门前庭院瓜果飘香,鲜花点缀……这些被青山绿水包围的山村,仿佛世外桃源。

王眉村村民黄先生以前一直在外打工。“挣钱不多,家里老人小孩也无人照管。”如今,他回到家种豆角,空闲时,还可以给承包田地的老板打工,不但可以照顾家,收入也比以前高多了。

“主要农产品都不愁销。”鱼峰区农村农业局局长吴子均介绍,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科研院校科技攻关,原材料基地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民”、“公司+村集体+农民”、“科研院校+公司+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螺蛳粉企业采取订单保底收购、“保底收购+入股分红”等形式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2021年,示范区内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达10万元;2020年,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86元,高于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7%,今年还在增加。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吴子均表示,下一步,鱼峰区将持续推进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原料标准化和品牌建设。

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设立螺蛳粉原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大涉农产业项目投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白沙、里雍两镇农业基础设施,集中打造一批品质优标准高的螺蛳粉原材料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2025年,鱼峰区力争发展笋竹5.5万亩、豆角2万亩、毛木耳300万棒、螺蛳基地4500亩、辣椒和香葱基地6000亩,年产量达33.66万吨,产值约8.16亿元。同时,推进螺蛳粉原材料地理标志认证,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发展自主品牌。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鱼峰区将与广西农科院、柳州螺蛳粉学院等开展合作,对从事现代农业、绿色产业的新型“绿领”农民加强培育,对优秀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新农民、农场主、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专项补贴和奖励,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采写:南国今报记者廖艳明 策划:刘山

本版图片均为今报实习记者何俊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