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者,天地之和也

和,故百物皆化

泱泱华夏

一撇一捺皆是脊梁

浩浩九州

一曲一乐皆是骄阳

11月26日晚,由指挥家刘沙执棒,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名家名师领衔,包括国内顶尖竹笛演奏家唐俊乔、古筝演奏家罗晶、琵琶演奏家汤晓风、青年唢呐演奏家刘雯雯,携手深圳交响乐团,于深圳音乐厅献上名为“海派民乐”的协奏曲音乐会。

据悉,本场音乐会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将民族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在追求传统民乐当代价值的同时,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担当融入其中,呈现当代气质的诗意境界,抒发情致,传达气韵,向观众们展现“乐和天下”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会名为‘海派民乐’,有着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解。”上音民乐系副教授、琵琶演奏家汤晓风介绍说:一指地域上海,本场音乐会的演奏家们从上海音乐学院走出去,有着别的地域所没有的特色,这便是“海派”——一种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则是以“海”这一具象来描述民族音乐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特点。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演奏家小组能够走出去,正是得益于“海派民乐”艺术海纳百川的特点,民族音乐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交响民乐 浩瀚开场

唢呐与管弦乐队的竞奏互相映衬

本场音乐会包含四部作品,由《百年涅槃》拉开序幕。《百年涅槃》为唢呐与乐队而作是大型原创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的第四乐章,由上音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

唢呐代表着呼唤,如民族号角般的旋律呼唤一个新世界的来临;涅槃意味着重生,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走到今天,新时代的盛世如涅槃重生一般引领着中华民族进入一个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刘雯雯老师每次练习这首作品时都心潮澎湃、慷慨激昂。这首作品所表达的“龙华精神”,既是百年中共产党人坚守信念,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乘风破浪的写照,同时也刻画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对黑云散尽,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希冀。

唢呐代表着对光明的呼唤,它有一种强烈的对于新时代不断前行的激情,唢呐的旋律也写到了极致,用中音唢呐来诉说历史。”

刘雯雯说,在这首作品旋律中,唢呐不仅仅是一个独奏乐器,它和管弦乐队的“竞奏”相互交融、相互衬托,乐队震撼人心的律动把唢呐这件乐器衬托得刚好,毫无违和感。

中国的唢呐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它孕育于中国民间音乐土壤中。“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民乐传承者,不仅要继承前辈们的衣钵,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在传承和创新中打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展示中国民族音乐青春力量的崭新面貌。”

英雄落泪 儿女情长

21弦亦刚亦柔展现铁血柔情

上音教授、作曲家何占豪创作的古筝协奏曲《英雄泪》,取材自毛泽东诗作《蝶恋花·答李淑一》,诗作中不仅表达出一代伟人的柔情一面,更传递出对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英雄儿女的惋惜与悲痛。

在何占豪先生看来,音乐的本质是美,核心是情,家国情与儿女情背后的每个音符都有故事。“情”字当头,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音乐家,何占豪老师一直探索“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弦的古筝是如何演绎如此震撼又细腻的乐音的?上音民乐系教授、古筝演奏家罗晶老师解释,“这首作品是何老师为建党百年专门改编而成的古筝协奏曲,是对英雄们的一首赞歌。作品源自毛主席的诗句“泪飞顿作倾盆雨”,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最最真挚的情感。就古筝这件乐器本身而言,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亦刚亦柔,所以可以非常全面地表现出这首乐曲中所描写的英雄气魄,以及英雄背后缕缕柔情,细腻传神,动人心弦。”

有着浓烈上音情怀的罗老师还告诉我们,其实在七月份时便有一次与苏州交响乐团合作的“海派民乐”音乐会,两场音乐会在阵容和曲目选择上都有很大跨度,非常全面。“在与各地杰出交响乐团合作的时候,见到很多上音老同学,这让我们上音人去各地演出时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也为此感到骄傲。”

经典演绎 时代强音

向新时代青年传达中国担当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也是一部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作品,展现蒙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歌颂祖国年轻一代的革命精神。

作品于1972年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1977年公演,1979年被波士顿交响乐团列为演出曲目,在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该曲在结构上把中国标题性套曲、多段体与西方交响性套曲、协奏曲单章化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民族歌舞音乐的特定体裁和既定音调的隐喻性写作手法融合在一起。

汤晓风表示,这部作品所带来的感动不仅仅只在过去那个风雪交加的年代,它让身处新时代的我们依然能够共情。它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共通的情感,无论是在过去、当下,亦或是未来,都能让听众及演奏者为之动容。这部作品技术难度非常高,这得益于身为作曲家之一的刘德海先生,他本人高超的琵琶演奏技术以及对于琵琶传统技法的创新型运用。当然,对演奏者的要求也就相应比较高,只有在精准地演绎该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较为全面地表达出该作品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情感。

汤老师认为该作品向新时代青年人传达了一种中国担当,“众所周知《草原小姐妹》描述的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拥有强大的精神内核,告诉新一代年轻人,当每个个体都拥有强大的信念,每个人都焕发出无穷无尽力量时,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值得青年一代学习。”

飞歌跳月 歌颂幸福

多支大小不同竹笛自如切换

音乐会尾声《飞歌》登场。竹笛协奏曲《飞歌》是唐建平应亚洲乐团的委约而作,作品引用苗族飞歌和彝族阿细跳月等多种民歌素材,展现欢腾的节日场景,歌颂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唤醒听众昔日的美好回忆,勾画出美好生活的蓝图。

作品在保有原始民歌韵味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全新的音乐语汇赋予了古老的民歌以别样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歌》是一部在技巧上极富挑战性的作品,上音民乐系教授、竹笛演奏家唐俊乔说:“《飞歌》这部作品是唐建平老师立足传统,扎根西南文化,在这样的基调上创作而成的协奏曲。它本身的旋律为观众们所熟悉,在演出中,我能感受到作品带给现场听众的愉悦感。整部作品篇幅较长,动静结合,采用了许多传统技巧,如梆笛的剁音、花舌、厉音、吐音,使整部乐曲听起来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唐俊乔教授认为,这首作品并不像《愁空山》和《野火》那一类,更多体现循环换气、快速复杂变化音和气息与音乐配合,它是跳跃性音乐的灵动与大量高音区对于口劲和气息耐力的挑战。这种有大段高音区的乐曲要在音色上展现出它的靓丽,穿透性,而又不能太尖锐和炸裂,对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气息控制的难点,同时,还要配合连续大段性的传统装饰音加花在极快速度吐音的演奏过程中被清晰表达,更增加了演奏难度。

对于多支大小不同的竹笛,她言道:“作品当中有一大段需要使用低音大笛来演奏,与吹梆笛不同,低音大笛要求演奏家有深厚的控制气息的能力,才能吹奏出那种绵长的、富有张力的音乐旋律。而且,在演奏长篇梆笛高音后突然跳转到低音大笛来演奏慢板抒情的段落,就其本身而言,在不同笛子之间自如地变换也是一种技术呈现。”

民族传统乐器与西洋交响乐的融合,让观众们感受到民族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民族音乐勃勃生机和磅礴力量。上音民乐系是中国民乐领域的一面旗帜,近年来,上音民乐人不断创新与探索,在传承与践履中,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进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据悉,上音与深圳交响乐团交流频繁,双方于2019年签署合作协议,深圳交响乐团成为上音研究生学子的艺术实践基地之一。11月中旬,上音研究生部、作曲指挥系一行赴深交开展艺术实践课程。

音乐不绝,艺术永恒

民族音乐,经典流传

来源:民乐系

供稿:海上音讯社

文案:韩宝怡、金典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