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25岁才华横溢的摄影师,被找到了,但只剩下一具冰冷的躯壳了!

很多网友看了他的作品,看了他留下的5000字的遗书,感叹道:“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很遗憾今天才知道你的名字——鹿道森。要是我能早点认识你,我能也给你一点温暖……”

他以无法回头的形式,做着人生最后的告别。

11月1日他开始联系寄行李给父母,与朋友出门吃饭、聊天。把最心爱的摄影器材送人。

11月22日退租,来到舟山。

11月27日1:00编辑了这条定时0点发送的微博。

11月28日发出,这天是他的生日。

他选择了在生日这天悄悄离开。当早上人们看到这封遗书时,已经晚了。

朋友紧张地马上报警,但最终没有等来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遗书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提到了几个共鸣点:校园霸凌、留守儿童、农村山区孩子、父母忙于工作,与子女感情上疏远。

一派意见是:责怪他的父母、责怪自己的父母没有好好保护自己、好好爱自己,谈到原生家庭对子女的伤害的。

也有另一派意见是说:“父母养你到这么大都不容易,上一代人谁不是打骂中长大的,我也挺过来的,不该跳海,这是自私,是不孝!”

这件不幸的事,你又是怎么看怎么想的呢?

1

原生家庭的伤,真的逃不出?

苏珊·福沃德曾在《原生家庭》中写道:“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

还有一句关于原生家庭的名言,被众人引用得更多,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鹿道森少年时期在不同亲戚家寄宿,亲戚待他不错,但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

后来父母回来了,母亲强势控制,父亲不负责任

“家里穷”成了洗脑的话。17岁的生日,连晚饭也没吃。接不到工作时,即使身无分文,也不敢和家人说,因为父母除了让他不要乱花钱以外,就是一遍遍复述:“家里没钱”。

没钱

因为安静懂礼貌,即使正常穿着也被同学笑称为“娘PAO”,被排挤、被欺负,让下跪、被威胁,甚至被一群人欺负。

而这一切,父母不知道,亲人也不知道。

噩耗传到家乡,他的姑姑称:鹿道森小学时,曾有一段留守的经历,对于在校期间被欺凌的事儿,大家都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倒少年的,如他所言:不是一根稻草,是无数的沙粒,他背着大山前行。“繁星之城,却没有一盏灯为我照亮。”

少年没有逃出来,没有坚持下去,寒夜和孤独一直伴随他,似乎一切的一切指向幼时起就没有被爱过的童年。

原生家庭的伤,真的逃不出?

不少经历过这些不幸的人,同情少年:“我的父母也这样。”

不少经历过走出来,或者没经历过的人,在指责少年。

2

“父母外出打工已是不易,哪里有时间还情感陪伴,哪里懂得和孩子沟通,跳海是不孝,是自私”

上一辈人开始,不少人将子女留给老人,夫妻前往大城市打工。为的无非是多赚几个钱,给孩子交学费,给老人看病。

到如今,仍然有着不少留守儿童留在了家乡,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父母。

我大学的一位同学描绘过她小时候9岁见到父母的场景:她躲在了奶奶的身后,很害怕。奶奶要她叫爸妈,她没叫;奶奶让她跟父母走,她大哭。

她父母生下她就去城市打工了,本来打算过几年就接过去。后来又生了弟弟,父母开了家五金店,要照顾门面,只能再照顾一个孩子了。她也就一直留在了乡下奶奶家。

平时父母很少回来,一年就见一两次吧!

后来虽然她也一直与父母、弟弟生活在一起,但总不及弟弟和父母亲近。她性子热情外向,但与父母就是没办法亲近起来。

多少人经历过或者正经历这样的分离、留守,间隔开的不只是空间、时间,可能还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

鹿道森的噩耗传到家乡,他的亲戚和邻居们都表示很惋惜,不敢相信鹿道森会做出这样的傻事。他的邻居称,鹿道森讲礼貌,话不多,很懂事。

邻居和姑姑称:鹿道森的父母都是农民,其父亲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很疼儿子。

网友在痛骂逝者:“本来挺同情他的,但谁都有可能有落魄的童年,这么点创伤就要死要活的,还曲解父母的关心,他的父母真该希望从没生过他就好了!

这段话很熟悉:我父母说过,我老公也说过。

事情已过去几天,今天我才写是因为终于想明白了。

3

陨落的玫瑰少年,不该再责怪他或父母,不过是他们成为父子母子不相宜

晚上看了鹿道森遗书的全篇,还是老公转给我的。中间有一段特别触动我,我就读给老公听,想与他讨论。

但没读完,老公打断了:“我看过了,文笔很好,但我看了没感觉。”

字字沁血的文字,老公也明白我曾经经历过校园霸凌,但他的想法仍然会是:你是成年人了,小时候那些不要再讲了,应该学会调节自己,早该走出来了。

你要跟一个纯理性思维的人谈文艺、谈梦想、谈哲学,谈“人为什么活着”,不如与他聊聊“怎么好好活”。他只会怪你太敏感,太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还在幼儿园时,每天午睡的时候,有个女同学会掐我的手背。

我在小学时每天被同学要求下跪,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照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找的我。后来一起被要求下跪的同学,在好心的一位邻居奶奶发现后,告诉了她的父母,她的父母每天就会接她放学。

我一直没明白我的父母为什么没有发现,为什么没有保护那个小小的我。

即使成年后,一次我说出了这些事,父母对我的劝告也是:“都过去了。”然后一个继续做家务,一个继续出门打牌。

我的勇敢只是渴望一个拥抱的回馈,但并没有得到。

即使我现在30多岁了,孩子也上幼儿园了,但想到这些,记录下这些文字,我的手和心仍然在颤抖。

父母当时的反应,我是很难受的,感受到的只是寒意。

但我的父母对我是极好的,在所有人看来也是极好的,给我的是他们能给的最好的物质条件。

只是可能他们不会懂抑郁症,不会懂我在愁些什么,有什么好愁的。即使我老公明白地告诉过我妈:“她是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我妈也没当一回事,可能觉得这不是病,睡个觉就能好了。

网友为鹿道森配的图

其实,我的父母是爱我的,我一直知道;

鹿道森的父母一定也是爱着他的;

我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

正如我们也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只是受到知识水平、眼界视野、喜好性情的影响,我们不一定能明白对方,不会明白对方的痛苦,不会明白对方的努力与付出,不会明白你的给予不一定是子女或父母想要的。

鹿道森而言,他其实是有朋友的,报警的是看到这封遗书的朋友。上过他的免费摄影课的同学,也都很喜欢他。

在我们看来,明明他没有那么孤单。只是可能,他对心灵上的共鸣要求更高。

而一直追求艺术、创作的摄影题材多为神话的他,一定与干了一辈子农民工的父母,会有着很多的观念冲突。比如开始准备学服装设计的他,被父母要求改了专业,“因为父母觉得那专业是进厂的”。

他们双方有错吗?

都没有。

不过是成为父子、成为母子,他们有些格格不入,却又没有找到调解这种差异的方法。

4

作为父母:学会用孩子接受的方式爱他,也接受每个孩子不一样的现实

有敏感多虑的孩子,也有乐天派的孩子。父母该温言软语,还是三令五申,都得看孩子的接受程度。

比如我家两个孩子,皮,有时气急了我也会打手板。但立马又可能对你嬉皮笑脸,“妈妈妈妈”叫个不停,幼儿园的新鲜事,继续小嘴巴哒哒哒地讲下去。

但换成我小时候,可能父母大声点,我就能躲被子里哭一晚上,然后心里把“最喜欢妈妈”换成“最喜欢爸爸”。

教育最难的就在于:

同样的方法,并不适宜每个孩子;

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孩子,效果差异会很大。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可能像鹿道森一样,有着极强的艺术创造力,但不会做那些数学题。

如果当时他的父亲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因为9岁的他,不能完成跨级功课,就狠狠地踢他。

5

作为子女:接受自己,学会自我救赎

很多人在埋怨原生家庭,包括我自己。但有用吗?

子女不能选择父母,那父母又能选择子女吗?如果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是塞回去,还是置之不理呢?

我们需要学会救赎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童年的自己:你是很好的,你受到那些伤害并不是因为你不好。

第二步,是接受童年没有理解、保护我们的父母,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就如同我们的偏执一样,有着我们的局限性。

第三步,我可以救赎我自己。

其实正如卧轨却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美句的诗人海子一样,鹿道森选择结束生命,却留下了对生命的祝福:
“陌生人,请你一定要记住,你是值得被爱的!”

“请你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吧!”

正在热播的《女心理师》,杨紫主演的女心理师,正是在给患者的一次次心理治疗、接触更专业心理导师之后,慢慢走出了童年的噩梦。

我相信,你我也可以!

世间美好的事物很多,美味的食物很多,动听的音乐很多,美丽的人很多,鸟语花香都是一道景致。

活下去不见得好,但如果没有选择继续走下去,我们一定不能感受这些美好。

希望你能被爱,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更爱自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