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一年一度让人自卑又上头的《令人心动的offer》又开播了。

豆瓣7.5,在offer系列中一如既往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前两季聚焦于律师不同,第三季则是把目光放在蝉主期待已久的医学生身上。

提到医生,我们总是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去看待他们,但一想到要和医院近距离接触,冰冷的仪器,满屏白大褂的医生……

依然会感到莫名的慌乱。

代入感太强,感觉下一秒就要被拔管了

流程跟前两季差不多,挑选8位医学生进入三甲医院实习,最后竞争浙大第二附属医院提供的2个面试名额。

但观察室的加油团嘉宾却来了个大换血,没了“双北”的何炅和撒贝宁,取而代之的是孟非、周深、毛不易、易立竞、胡海泉和陶勇。

我应该不是最后一个知道毛不易和周深有学医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了芳心纵火犯,确实少了那味,好在有专业性拉满的陶勇医生。

除了在专业知识上进行解读,还摇身一变成了本季的金句王

在得知第三季要做医生季时,网上一片喝彩,因为相比自带距离感的律师,医生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节目还没开播,八位实习生的学历就被曝了个遍,4博3硕1本。

有人吐槽,这学历一点都不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反驳。

还有一些“内行人”表示,上面这些学历也就那样,节目组追求“脸”,真正优秀的人又看不上这个offer。

相比律师季带火了红圈所,凡尔赛,草根逆袭等一系列热词。

医学季则是处在争议的漩涡中,比如“普且信”的实习生;观察团输出没营养;医生与患者偶像剧式的剪辑;没有offer的心动的offer等等……

有人觉得“医学季”远不如前两季的“律师季”好看,也有人被医院里真实的故事成功破防,还有人质疑,为什么没有底层的工作。

虽然槽点不少,但蝉主依然觉得这一季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综艺效果。

究竟是神仙打架,还是菜鸡互啄?

在江湖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上一季动辄斯坦福、人大、中国政法大学的高颜值海归扎堆,足够让人窒息。

没想到第三季直接从学位开始卷了起来。

虽然每个人学医的理由各有不同。

相同的是——

无一例外都是普通人眼中的学霸。

有八年本硕博连读的科研型学霸,为了读博士后,不惜放弃工作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出自医学世家的第四代湘雅传人。

不仅专业知识过硬,个个都是多边形战士。

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基础,别说和外国人流畅沟通,用各种晦涩难懂的英文文献做术前汇报也不在话下。

以及独属于医生的凡尔赛——

一般人矫正牙齿不舒服,只能找医生。但医生不舒服,不仅能自治,还能顺便申请个人专利。

实习生尚且如此,带教医生就更不用说了。

副主任起步,头衔一大堆,各种SCI论文更是发表到手软。

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一轮笔试和面试。

虽然医生面试没有律师那么剑拔弩张,主要就是自我介绍,回答学医的理由,未来20年的自己是什么样。

也画个肝胆,打个结说来就来。

与以往直接发offer不同,这一季发放的是最终面试资格的offer。

要知道,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五年本科毕业,要规培三年,才能正式工作。

这八年是最基本的,想要拿到博士学位,绝大部分人则需要付出十二年。

好不容易拿到医学博士,但这不过是三甲医院的敲门砖,想要进入三甲医院,需要过四道关:

第一道:初筛简历;

第二道:简历复筛。70份简历里面只取10%,也就是说90%的人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道:进行面试。看各种的反应能力,哪怕科研能力很好,但不爱说话也不行;

第四道:笔试和心理测试。主要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能力。

也就是说,这70个医学博士里面最后只挑1个。

别的不说,有内味了。

它不是不合格的下饭综艺

却是合格的医学科普综艺

老实说,《令人心动的 offer》算不上一款合格的下饭综艺。

各种打码镜头,时不时让人心惊肉跳,让人想捂眼快进。

相比其它职业有一个入职缓冲期,医学实习生在进入医院的那一刻就已经踏上了战场。

第一期穿刺,隔着屏幕都觉得肉痛。

第三期直接开颅手术,蝉主在看到这个词时,后脑勺闪过一丝凉意。

原以为只是给个远景的镜头就完事了,没想到节目组从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到手术的过程,再到最后的缝合脑膜……都来了个全方位展示。

手术之细节,完全不拿观众当外人。

蝉主就不放图了

如果说上一季是《令人自卑的offer》,那么这一季就是《令人胆颤的offer》

面试结束后,八位实习生被分到三个不同的科室,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肝胆胰外科,开始自己的实习之旅。

原以为是实习小白开启精英人士的飞升之旅,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加班到凌晨。

遇到值夜班的时候,更是要随时面临各种突发状况。

一晚上被on call 22小时,只能睡一个小时,第二天一早依旧照常上班,开会,查房。

然而像这样的情况,不过是医生的常态。就算成了科室主任,也需要24小时随时待命。

困到连眼睛都睁不开,但医生的自我修养也不能丢。

即便是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霸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该挨骂的还是得挨骂。

这一季并没有预想中一群“精英厮杀”的感觉,反而更像一场社畜的职场冒险记,将普通人对医生的滤镜统统打碎。

除了各种硬核的医学知识。

还有各种科普干货:

和前两季悬浮在空中的红圈所,以及遍地西装革履的社会精英相比,这一季显得更加真实接地气

医生不仅是治病,也是治人

“医学生”到“医生”,虽然只差了一个字。

但转变的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与成本,都是难以想象的漫长与艰辛。

医院没有红圈所的逼格,也不如互联网朝气蓬勃。这里没有精致妆容的精英,也没有热血激昂的唇枪舌战。这里只有收病人,问病史,写病历,查房,做手术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严谨,与永远在第一线坚守生命的医护人员。

医生给了他们独一无二的幸福感,同时他们也会常常陷入成就感和自我否定的死循环中。

他们延缓生命,挽救生命,甚至是送别生命。

压力各行各业都有,医生更甚。

入职医院后,医学生都要从住院医师做起,然后一步步升上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运气好的话,做到主任医师需要15年。然而这些“好运气”,却是用无数个日日夜夜换来的。

别的职业或许可以摸鱼躺平,但医生却要终生学习。因为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人。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需要时常提供人文关怀。

遇到敏感词能避则避,尽可能不给病人过多的压力。

这里的敏感词是“癌症”

被用CA替代

即便是叱咤手术台的科室大牛们,曾经也经历过“好心办坏事”的医学小白阶段。

各种各样令人窒息的现实问题扑面而来。

对于我们来说,不仅能以另一种角度深入了解医生职业,还能从中看到不少人间真实。

向老人隐瞒癌症的一家人。

有被术前告知不要抢救选择安安静静地走的56岁乐天派阿姨。

以及一个人去做开颅手术的23岁女老师。

在被剃下一头秀发后,她先是摸了摸头,显得有些无措。

面对医生护士的关心,嘴上说着没什么。

等到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医院作为承载生命的特殊场所,医生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考试错题还有改正的机会,律师官司输了还有下一场。

但医生一旦失手,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一代代医者前仆后继的传承与坚守,可是很多人都忘了,医生也不过也是一群普通人。

生死这个话题,无论何时何地被提到都让人感到沉重无比。

不去刻意渲染,也不用刻意避讳,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点亮“在看”,医生远离我们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

微博:@蝉创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投稿、媒体、商务合作

至邮箱:pr@chanchuang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