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这两年,To B赛道真的很火热,马化腾就曾明确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一句话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提供了“风向标”。

很多创业者也从互联网的C端业务转型去做To B。在这里我们总结出,做To B业务最易犯的3类错误,希望能让大家在创业的路上少走弯路。

01

ToB把产品卖出去只是开始

做ToC,很多时候是把产品卖出去了,消费者收到货,如果没有产生售后,就完成了价值交付。但对To B来讲则不然,把产品卖出去仅仅是一系列工作的开始。

以定制链为例,我们有一个部门叫做交付好事业部,因为只有把产品交付好、运营交付好、服务交付好、事业交付好,才能帮助企服商做大做强。

做ToB,要实现产品价值,获得客户信任,继而产生复购,这是一个需要沉淀的过程。有时候因为客户的认知有限或者IT水平有限,你还得手把手的教会对方怎么用,所以做ToB并不是简单的把产品卖出去就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oB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保证客户的需求被满足,这样才能留住客户。

在定制链服务企服商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让客户的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响应和解决。同时,在过程中跟踪提供服务的有效性,时刻关注客户体验,衡量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响应时间、一次性解决率等。同时,不断尝试以更加主动的方式,提前预测风险并解决。

02

ToC注重价格,ToB注重价值

在C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语是“流量”、“体验”、“免费”等词语;而B端听到更多的是“项目”、“客户”、“服务”等词语。

因为C端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而企业则更注重所选的应用能否满足企业需求、能否对企业产生价值,对价格则不是那么敏感。

以美团为例,之前千团大战的时候,它所关注的是啥时候能到行业第一,甚至不惜通过大规模烧钱让利的形式,让用户实现指数增长,耗死对手,已达到垄断的效果,然后收割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ToB则不同,他们考虑的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对我最有价值,并不是谁便宜我采购谁的,一定是谁对我最大价值采购谁,价格会放在第二位。这跟To C的逻辑很不一样。To C对价格有相当大的敏感度,比如苹果的产品质量再好,但因为贵,必然会丧失一定的客户。

一句话总结就是:To B对价值的敏感,远远高于对价格的敏感。

03

做To B,要的是稳定增长

做To C产品,有爆发性增长的机会。举个最简单例子:拼多多是3年就干到了300亿美元,而且不足5年时间,市值已超1000亿美元,这种速度,在To B里面基本实现不了。但为什么很多人依然坚持ToB呢?

因为在过去10年消费互联网呈现爆发式成长的年代,ToB容易被忽视。如今ToC 赛道的创新和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而随着企业对降本增效需求的强烈,中小型公司的增多,投资人也本能地转换着赛道,重新审视这片显而易见的价值洼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与 ToC创业相比,ToB业务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会有谁一统天下。其次,ToB业务一旦建立,只要服务好自己的客户,产生信任,企业就不会乱换供应商,因为替换的成本和代价都很高。

所以,ToB要的是长期主义,虽然从短期来看,缺乏ToC的裂变性,但如果放在一个更宽泛的时间维度来看,每年保持稳定的增长,一定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