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夏天,杨振宁回国进行访问,当他准备返回美国的时候,他实在憋不住了,于是向前来给他送行的好友邓稼先问道:“寒春参加中国研发原子弹的事是真是假?”

邓稼回答道:“我觉得没有,不过我要和组织上求证下。”

后来,邓稼先求证过组织后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说中国研发原子弹基本上没有外国人参与。

关于寒春是谁,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疑问。寒春是一名美国核物理学家,她原名叫琼·辛顿,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是杨振宁的师姐,师从于物理学家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经费米的推荐,辛顿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和当时美国顶尖的科学家们共同研发原子弹。这些科学家们历时三年,成功地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并于1945年7月16日凌晨引爆。

1945年8月,美国将研制出的两颗原子弹先后投放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炸死了24万人。沉浸在研发成功喜悦中的辛顿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她突然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参与的研究竟然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这根本就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因此她十分痛苦。

辛顿一开始并没有来中国的打算,恰巧这个时候她的男朋友阳早从中国给她寄了一封信,邀请她一定要来中国见证军民携手奋战的场景。正好辛顿也想逃离核物理研发带给她的痛苦,于是辛顿就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前往中国之前,杨振宁还特意把他的师姐辛顿给送上了车。而辛顿也于1948年春天成功地抵达了中国,并且经过宋庆龄的帮助来到了阳早所在的延安。

来到延安后,辛顿学着男朋友阳早一样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寒春,住进了窑洞,和阳早过上了朴素的生活。

阳早在来中国前是通过寒春的哥哥韩丁认识寒春的。阳早有个梦想,就是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农场。

1945年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救济总署要招聘一批畜牧专家到中国援助。阳早之前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看过关于中国的描述,于是他果断地报了名,想要看看那个充满斗志,红色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阳早抵达了中国,不过一开始他是在国民党统治区生活,在生活了半年后,阳早看尽了国民党的腐败和混乱,认为这不是《红星照耀中国》所描述的中国,于是他离开了国统区,来到了延安,想要看看书中描述的共产党和红军。

来到延安后,阳早被分到农场养牛,在这期间,他看到了充满斗志的红军和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共产党。通过在延安的所见之后,阳早对共产党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他给远在美国的女朋友寒春写了一封信,让她一定要亲眼见证自己的所见所闻。

寒春从美国来到延安的第二年,也就是1949年,她和阳早结为了夫妇,两人在延安过上了一起放牧养牛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原子弹研发参与者中的一员,寒春的离开使她在美国遭到了不少非议。美国人根本不相信寒春到中国只是放牛,他们认为寒春肯定是为了利益将美国获得的研发成果给了中国,替中国研究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以后,寒春更是被美国的报纸公开诋毁。远在美国的杨振宁看到报道后,心里产生了疑问,于是杨振宁便在1971年回国的那段时间询问了好友邓稼先此事,想打消他心中的疑虑。

后来杨振宁接到邓稼先的信后,得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都是由我国自己的科学家研发的,杨振宁更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而寒春此时正在大西北和丈夫阳早共同钻研如何提升奶牛的养殖技术。因为那时候我国养殖奶牛的技术并不发达,甚至还非常的落后。也正是因为寒春和阳早的付出,我国养殖奶牛的技术才进入了机械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国内根本就没有养殖奶牛用的机械设备,而且人人都穷,也买不起设备,于是寒春和阳早就趁着回美国的机会去考察先进的设备,然后画成图纸带回中国,再自己研发制作并投入使用。而他们共同研发并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直到现在仍然是草滩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

从草滩农场来到小王庄农场以后,寒春和阳早两人更是共同培育了奶牛的品种,大大提高了牛奶的产量,实现了让大家都有牛奶可喝的梦想。

虽然两人的国籍是美国,但是他们并没有搞特殊,一直将自己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看待,后来他们还向周总理提出了加入中国籍的想法,但是被周总理给婉拒了,因为当时并没有相应的移民政策。

虽然二人并没有成功加入中国籍,但是并没有改变他们在中国的幸福生活,他们二人仍然每天携手去自己的奶牛农场看他们养的奶牛,去研发和改进奶牛的养殖技术和产品,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2003年阳早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中国开始实行绿卡制度,而寒春也是第一个拿到我国绿卡的外国人。

后来到了寒春晚年的时候,因为她们夫妻二人为中国奶牛养殖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准备给寒春分配楼房居住,但是寒春拒绝了,她始终坚持住在老的砖房里,过着简单的生活。

2010年6月8日,寒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曾经有人问过寒春后不后悔抛弃美国的事业来到中国,寒春答道:“我从不后悔,因为我参与了20世纪最伟大的两件事——原子弹和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