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热播的《女心理师》,真实还原了一名“讨好型人格”社畜在公司被惨虐的日常。

“小莫,帮我买个咖啡,我要卡布奇诺。”

“小莫,可以帮我做PPT吗?”

“小莫,小莫……”

每一次被叫到,他既恐慌又焦虑,因为没有一声“小莫”带着善意和关心。

给同事买咖啡不要钱,帮同事加班收尾工作。甚至公司聚餐不邀请他,还被请求他加班帮忙做PPT。

就这样,小莫成了职场里芸芸工具人中的一员。

因为害怕拒绝,不会拒绝,小莫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但在同事眼里他仿佛永远不会难过和疲惫,可他是吗?

他工作能力很强,待人充满善意,但他在职场中被恶意压的喘不过气。

最终他选择寻求心理咨询师贺顿的帮助,贺顿通过行为实验帮助“老好人”小莫如何拒绝。

当看到小莫第一次直截了当地拒绝了同事的无理要求,看完谁不说一句解气呢!

小莫的经历,让不少职场人狠狠的代入了。

摆脱严重的“讨好型人格”,更有效更彻底的方式之一是寻求心理咨询。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引导我们觉察自己的行为,了解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剧里到剧外,心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热议。

根据世卫组织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10亿人正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

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然而就诊率却不到20%。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意味着,在中国,心理健康到现在仍然是最被大众忽视的医学领域之一。

但热搜上的新闻和身边的事,却频频提醒着,心理问题其实离大众并不遥远。

“年轻人的空心病”、“中小学生跳楼自杀”、“大城市的生存压力”。

抑郁、焦虑、强迫、躁狂,或许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边。

不得不说,心理学这门课,每个人都需要补上。

前不久,《脱口秀大会》上,程璐对心理咨询话题进行了一番高能输出。

幽默地科普了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每个“爆梗”背后,都击中了心理咨询师的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很多人心理出了问题,他不看心理医生,他觉得自己看看心理方面的书就行。这就很荒谬。你比如说我骨折了,我不去医院,我在家看书,能行吗?”

这就来自于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典型的“病耻感”,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是靠自己排解。

但是,仅靠看书等方式是不够的。当已经无法通过一己之力解决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非常必要。

所以,他在脱口秀结尾“语重心长”地建议——

“不要不好意思。我觉得心理疾病就跟感冒发烧一样,一旦有了,就需要去找专业人士。”

相信如果有了更多这样的的节目和剧作,大众也能越来越敢于大方公开地谈论心理健康的话题,寻求心理咨询。

就像最近热播的都市暖心疗愈剧《女心理师》中, 来访者们受制于成长经历、原生家庭、社会刻板印象等困境,当他们已无法通过自身力量调节情绪、排解内心困苦时,都选择了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中学生尤娜困于无法修补离异父母的关系,便试图以极端方式吸引家长关注、维系家庭和睦;

单亲家庭长大的蒋静长期受高压管制,在对母亲心疼与厌恶的情绪中几近崩溃;

性侵案件中的“不完美受害者”李薇,面对外界的质疑百口莫辩……

这些取材于《女心理师》原著中的故事,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取得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学位、成为心理咨询师以后创作的。

在书中,她成功化用精神分析法,通过对一个个案例的抽丝剥茧,用科学的心理分析解决人们生活中所遭遇的困惑和难题。

如果你想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入的了解,一定不要错过小说《女心理师》。

透过毕淑敏的文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平和,开启一场暖心治愈之旅。



戳原文,开启一场温暖治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