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病率超一成,当年迈撞上抑郁症,

怎样才能好好活下去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引起了人们对抑郁症的广泛关注。很多抑郁症患者勇敢地走出来,站在镜头前,诉说着自己精神和身体上的种种困扰,也为普通人正确认识抑郁症,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纪录片总共6集,从不同人群、不同视角展开介绍。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第3集《步入老年》,几位抑郁症老人的经历让人心生悲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迈,本就带有些许失落和悲凉的色彩,当抑郁症不速而至,要怎样抗争,才能好好活下去?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世界约有3亿人患有这一疾病,我国抑郁症的患病比率也高达4.2%。

谈论起抑郁症,人们普遍想到的人群是青年人和产后女性。老年人作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却常常被忽视,这是因为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因素要复杂得多,也常常与其他身体不适混淆在一起。

了解背后原因,认识抑郁症的危害,才能帮助更多抑郁症老年患者走出困境。

一、老年人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保守估计在10-15%。高患病率背后隐藏着诸多原因。

1、年迈多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会逐渐变差,小毛病不断,生病、看医生、吃药、住院,变得越来越频繁。体力和运动机能下降,行动不方便,想做的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

看着子女们为生活奔波,自己帮不上忙,甚至还给他们添乱,内心的愧疚感就会冒出来。

尤其是年轻时在家里和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的老人,曾经那么能干,现在却无能为力,内心会有很强烈的失落感,总觉得自己没用了,看不到自身价值,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加之生病本就消磨人的意志。这些负面情绪不断堆叠,久而久之,就容易发展成抑郁症。

出现失眠、胃口下降、精神状态变差的症状后,又常常误以为是身体上的不适,看遍消化科、内分泌科,却无法解决问题,抑郁症常常被耽误,由轻度发展为中重度。

2、亲人离世。人的一生中,离别总在不断上演。活得越久,经历的生离死别就越多。

父母、亲人、至交,每经历一次永久的别离,心就像被扎一刀,人至暮年,那颗心早已千疮百孔。

在所有的失去中,最令人痛苦绝望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在这部纪录片中,老袁患病的直接原因是孩子自杀离世。

始终挥不去的伤痛,让他看不到活下去的意义和希望,在抑郁症的折磨中昏昏度日。

3、缺少沟通。子女长大后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有的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一年到头,与父母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年轻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自己的小家上,忙于工作和孩子,分给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老人们却时刻记挂着子女,对儿女会有一种情感依赖,但这种需求得不到回应,老人会陷入一种无形的孤独中。

即便子女与老人同住,两代人在生活方式、看待问题的态度上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往往说不到三句话话就呛了起来。话不投机半句多,子女们干脆不说了,老人活成了孩子们身边的隐形人。

还有一部分老人,为了帮子女带孩子,远走他乡,成为了老漂族。在陌生的环境里,找不到归属感,身边也没有熟悉的面孔和乡音。内心的孤独感与日俱增,抑郁症便找上门来。

二、抑郁症的危害远比想象中严重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对抑郁症有错误的认识。

“抑郁症不就是心情不好吗,看看搞笑电影,乐一乐就没事了。”

“什么抑郁症,就是犯懒、闲的。”

“她那就是在给自己的矫情和暴躁找借口。”

诚然,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但持续时间不长,程度不深,也可以自己调节恢复。可一旦患上抑郁症,就没那么容易恢复了。如果不加以重视,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会下降,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影响正常生活;身体会莫名的疼痛、无力,出现心慌、手抖的症状;抑郁症最大的危害,是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进而自杀、自残,危及生命。

老年人本就容易有一些健康问题,如三高症状、腰腿疼、睡眠差,如果患上抑郁症后,老人会对生活失去兴趣,不爱走动,心情失落,这些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若抑郁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其他疾病相互作用,会呈现放大效应,严重影响患病老人的身心健康。

三、防治抑郁症,这四点最关键

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虽然有些缠手,但只要及时干预,还是能够得到很大改善。

1、及时治疗。对待抑郁症问题不应回避,它和其他健康问题一样,也是身体生病了,只不过病在精神系统。正视它,坦然承认自己生病,并及时寻求医学帮助。很多网络上流传的抑郁症自评表并不专业。确诊抑郁症应当由精神科医生,凭借专业量表,进行测评。

一旦诊断为抑郁症,应配合医生,定期服药、复检。寻求正规医学帮助,才是治疗抑郁症最关键的手段。

2、积极锻炼。在《我们如何对抗抑郁》这部纪录片中。搞了一辈子研究的曹林教授竟患上了抑郁症,但他通过跑步,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还作为跑步活动的代言人,向病友宣传跑步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同,无需都采取跑步的方式,哪怕是在家中走走,伸展筋骨,只要适度增加锻炼,体质都会有所增强,身体上的舒适感也会让情绪有所放松。

3、增加社交。抑郁症的一大问题是很多人内心痛苦却不愿与人诉说。或者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又或者说了之后身边人不理解。导致这些人把内心封闭起来。

抑郁症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应当主动向家人和朋友表达需求,多走出家门,多与人聊天,宣泄不良情绪与负面想法,而不是沉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

4、拓展兴趣。积极寻求感兴趣的事情,跳舞、唱歌、学乐器,或者从事公益活动,把精神投入进去,放松身心,体验成就感,抑郁症会有极大改善。

纪录片中,毛爱珍在儿子因为抑郁症自杀后,曾深陷痛苦之中,但在十年间,她将精力投入到抑郁症公益活动中,既治愈了自己,也引领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这件事成为她活着最大的意义,也让她找到了自身价值。

在她的鼓励下,老袁学起了萨克斯,他的妻子丁香成为一名服务儿童的志愿者,两个人都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

对于未患抑郁症的老年人,锻炼、社交、增加兴趣爱好,对预防这一疾病也至关重要。

最新的研究统计中,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量近2亿。“如何对对老年人,考验着一个国家最后的良知。”老年人抑郁症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为人子女者,多留心父母的健康问题,任何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异常情况,都不应忽视。多些陪伴,和父母好好聊聊天,带他们看到这个精彩的世界,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享受丰富的晚年生活。

同时,从政策制定以及基层执行上,都应加强对老年抑郁症的重视,做好科学筛查,给予正规医治,及时开展心理疏导,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少一些精神上的困扰,多一些幸福和快乐。

重视老年人抑郁症问题,让每个人在青年时可以奋力拼搏,中年时扛起责任,步入老年后能够恬淡地享受生活。即便身体老去,但内心充满力量,永远觉得: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