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国全球化产业链的顶层设计
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由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构成。
消费国是美国和南欧(如希腊意大利等);生产国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 资源国是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东石油国。
美国处于产业食物链最顶端,负责提供消费需求,意思就是消费,买买买;还输出流动性,就是印美元,印印印。
当然还要搞点制度和标准,管理整条产业食物链,并彰显老大的权力和地位。
美国输出的制度,由三部分构成:
一政治上,是联合国;二经济和金融上,是美元全球货币体系;三贸易上,是WTO。
这就是全球化产业链的整套顶层设计。
02 生产国韭菜命
生产国在美国主导的体系中,一共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是德日。 美国选择让德国和日本工业化,一是因为这俩国家工业基础不错;
二是因为德日是制衡苏联阵营的最前线,一东一西顶在苏联家门口;
三德日是二战败国,美国直接驻军在两国本土,把两国拿捏得死死的。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是德日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时期。
以德日为主的生产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和盈余,赚了不少钱,工业化也基本完成。而美国则被逆差和赤字压得喘不过气,这是美国当老大时第一次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
1985年美日法德英五国(简称G5)签署《广场协议》,1987年美德法等G7国家(比G5多了意加)签了《卢浮宫协议》。
通过两个协议,美国收割了德日一把,同时也打击了德日,阻止他们做大做强。
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生产国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南亚各国,这些小国当生产国,美国不用担心它们将来做大做强叫板美国。
1997年,美国借亚洲金融危机,结结实实地收割了一把小国们。危机期间,泰国损失财富达1412亿美元,而泰国整个1997年GDP才1136亿。
现在地球人开始明白,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本质是一种全新的殖民掠夺方式,它叫金融殖民。
跟过去老殖民主义不同,它不占领别国一寸领土,只需要一张几乎0成本的小绿纸,先养肥各国,然后再收割。
危机之后,东南亚生产国一蹶不振。另外,随着全球化升级,他们的体量和产能也无法满足美国越来越大的胃口。
于是,中国成为第三代生产国。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入全球化产业链体系中。
在美国人的预想中,中国会成为它的工厂和经济殖民地。从拉美到德日,到苏联,再到东南亚,这盘棋中美国人从未失手,所以这次他们仍然认为自己稳操胜券。
03 资源国
在这个体系中,资源国的地位比生产国还低,生产国至少得到工业化的机会,通过工业化有机会改变自已国家命运。
但一个资源国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资源有多少。挖出来的资源用美元来计价和结算,他们缺乏话语权,很难利用资源来改变命运。
在资源国中,澳洲跟美国同属一个盎撒白人圈,沙特跟美国签了卖身契,享受美国的保护。
俄罗斯、中东产油国、巴西、委内瑞拉等资源国,在美元潮汐所伴生的金融灾害中没有什么抗灾能力。
美联储一加息,这些资源国的外汇储备马上告急,本国货币马上大幅贬值,这些资源国只是美元的殖民地。
04 美国站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上
美国现在债务堆积如珠穆朗玛峰,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一美国要稳住资产价格‘(美股美债美元),不能发生暴跌;
二同时要去债务杠杆,就是要收回美联储之前印的海量美元,防止债务违约。
现在的美股美债就是靠美联储印秒撑着,要收水又不能崩,这就是互相矛盾的两个任务。
美国人只有一个选择,加息。
让全世界的离岸美元流回美国填大坑,就像70年代末拉美危机,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美国人所做的那样。
离岸美元包括石油美元、欧洲美元、生产国美元。这些离岸美元,多为资源国卖石油,生产国出口实物产品,赚到的外汇储备,是净资产。
历史上每次加息,都会造成全球美元回流。新兴国家的外资挟裹着当地国资产外流,流回美国为美股美债接盘,拉美危机东南亚危机就是这样发生的。
至今为止,只有一个生产国避过被收割的命运。
这一次,只要最大的生产国守住外储余额在3万亿美元之上,美国的盘算就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