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19年7月1日,我国上海居民迎来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管理条例的强制性实行,以先头兵的形式为我国各大城市做出了表率。

当然,上海人民在当时为此苦不堪言,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垃圾分类知识的启蒙,我国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在十几年前,我国仍然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是常任理事国之一,却很长时间在国际上没有能表达自己想法的地位。

我国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身处群狼环伺的资本国家的包围中,我们只有努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才能逐渐取得应有的尊重。也因此,我国曾经一心在发展经济等提升国家能力的方面,却似乎不小心忽视了其他的东西。

所以,我国人民对于垃圾分类是比较陌生的,并没有具体的概念,而上海市实行的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以及最令人们头痛的干垃圾和湿垃圾。

垃圾分类

可回收垃圾大家应该都能明白,就是那些废弃的可以经过回收处理再利用的物品,比如玻璃制品、废纸、废金属或者是塑料等等。有害垃圾指的是用完的电池、没吃完的药品等等会对人体或者环境造成危害的废弃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区分方式则是以能否用生物降解来转化成为有机肥,换句话说就是不会腐烂的垃圾和会腐烂的垃圾,而不是根据“干”、“湿”这样表面的含义来划分。而这样的划分方式也令不太熟悉垃圾分类的居民非常“痛苦”。

比如说一只小龙虾,如果我们要把它进行垃圾分类,一整只小龙虾就是湿垃圾,但是若是将它拆分开来,那么它的龙虾头和龙虾的壳就是干垃圾,其他的虾黄、虾肉是湿垃圾。

再比如说是年轻人非常喜爱的珍珠奶茶,假如将奶茶喝完了,那么直接放入干垃圾桶里就行,但要是没喝完——首先要将剩下的奶茶茶水倒进下水口中,再把奶茶里的珍珠、椰果等没有吃完的料放进湿垃圾桶。

随后我们要把奶茶的塑料杯和吸管放入干垃圾桶,洗干净了的话也可以放在可回收垃圾里。最后如果奶茶有配套的杯盖和杯套,则需要将其放进可回收垃圾桶。

如此复杂详细的分类方式,几乎“逼疯”了上海人民,甚至当时还有人根据四种垃圾分类编了一个顺口溜,用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即——

猪能吃的是湿垃圾,不吃的是干垃圾,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而能够卖钱卖猪的就是可回收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分类以外,定时定点也成为了打工人们扔垃圾的巨大难关,身在上海这样国际大都市的悲惨打工人经常会加班处理工作,如果错过了时间,垃圾只能堆在家里无法丢掉。

但是实行一年多以后,在2020年7月1日经过数据分析显示,在25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上海中,垃圾分类的达标率已经从以前的15%成功提高到了90%,经历了短时间的“阵痛”,当地市民显然已经能够很好地进行垃圾分类,效果也是极其好的。

然而在垃圾分类相关条例实行的过程中,甚至乃至2021年都依然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只是所谓的“文明城市”的表面工程,是劳民伤财的装面子行为,说人类制造的垃圾太多,为什么他还没有生活在垃圾堆中?

事实上,这都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关注国家新闻和相关数据统计的原因,2019年实行的垃圾分类条例,其实背后藏着许多人都不知道的真相。

垃圾分类的背后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人类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我们所制造出来的垃圾也在日益增加。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城镇的生活垃圾每年都会增长大概5%到8%,在2016年,我国的大型和中型城市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就已经有18850.5万吨的数量了,到了2020年就增长了1.3倍,有25489.5万吨。

在2021年,预计这一年里的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将会达到27097.2万吨。而作为我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的上海,在2016年所生产出来的垃圾也成为了全国第一,多达879.9万吨。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出来的垃圾就有差不多10亿吨,有2/3的城市都已经被垃圾所包围,其中甚至有1/4的城市周围已经不再有能够填埋垃圾的场所了,这是何其惊人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2019年,杭州每天生产的垃圾就已经达到了12000吨,而当时本地只有一个垃圾填埋场,从2007年到2019年,12年的时间里这个填埋场就已经堆积了1700多万吨的垃圾,甚至3到4年的垃圾加起来就能将杭州的西湖给填满。

然而这并不是说埋进去就完事了,这些垃圾会在地下存在很长时间,差不多需要300年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垃圾的自然降解速度将远远低于人类,我们在大力生产出垃圾的同时,以前的垃圾还没有消失,垃圾也就会越堆越多,直到将人类的生存空间占据。

事实上,垃圾的处理方式并不只是填埋的一种,还有堆肥和焚烧的方式。而垃圾分类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进行不同的处理措施。比如湿垃圾就可以进行堆肥,有害垃圾则需要进行专门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对人体或者是自然环境造成威胁。

又比如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再利用,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大量的本来可以再回到人类身边的材料进入自然环境,反之就会因为长期无法降解而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其中就包括塑料。

从1950年到2018年里,人类制造出来的塑料总共有大概63亿吨,但是只有9%的数量被回收利用,其他的仅12%的塑料被焚烧,最后绝大多数的79%塑料或被填埋在地下,或是被人类丢进海洋。

众所周知的是,塑料制品极难被降解,需要大概500年的时间才会消失,如果被焚烧,也会分泌出有害气体,对人类身体也会影响。

更别说那些进入海洋环境的塑料,不仅会对海洋造成污染,还会令海龟、海鸟等生物误食,从而造成器官衰竭死亡,并且塑料制品还会缠绕住海洋生物,轻则影响它们的生长,将它们的血肉勒紧,严重的还会使得它们无法受困,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饿死。

若是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些塑料制品被投入到可回收垃圾桶,就不会再有大量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对环境和生物造成影响。

除了塑料垃圾以外,其他的纸张等可回收垃圾、湿垃圾等等如果没有经过分类处理,与干垃圾一起进行焚烧,那么前者将会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二噁英。

与此同时,湿垃圾会由于大量的水分从而在焚烧时产生水蒸气,影响焚烧炉的温度,也会导致二噁英的产生,二噁英属于是一级致癌物,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相当于是剧毒物质。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要在2019年从上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的措施,这是对人类有利的大好事,并非是什么所谓的“面子工程”。

日本的垃圾分类

其实哪怕是现在垃圾分类非常发达、被称为是最干净的日本,也是在遭受了几年时间的垃圾堆积后才开始发生改变。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越来越多的垃圾。

在1960年,日本的垃圾就已经达到了730万吨,1970年更是大幅增长到了3000万吨,为了处理这些庞大的垃圾,日本将全国的垃圾都运往江东区的梦之岛进行填埋处理。

这些无疑是苍蝇的培育场,有着苍蝇需要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没有天敌的制约,因此江东区蝇灾频发,人们吃饭前不得不提前1到2个小时将门窗统统关闭,防止外面的苍蝇进入,再用杀虫剂将房间内的苍蝇杀死。

甚至是吃饭的过程中都不能放松,需要快速吃完,不然就会有大量的苍蝇闻着味从不知道哪个角落里钻进来。

直到1971年,江东区的民众将垃圾车堵在了入口处,要求在各个区建立自己的垃圾填埋场,否则将不允许垃圾车进入。事件越闹越大,再加上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日本意识到资源的有效利用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垃圾分类。

经过了几十年时间的发展,以及日本从幼儿园开始灌输的垃圾分类启蒙教育,这才使其拥有了如今非常发达的垃圾分类模式。

结论

我国从上海开始实施,再逐渐普及全国的垃圾分类,其实也正是考虑到了背后的种种原因,这才做出了决策,这是惠及全人类的事情,也是每个人未来所必须要进行的行为。

垃圾与每一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不是我们将垃圾丢弃了,它就与我们彻底没有关系了,事实上,所有的垃圾都将“回归”到我们的身边,可能并不是以它本来的面貌,而是大气中的每一粒有害物质,也或许是我们品尝的鱼肉中的一颗微塑料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