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攀登一座高山,你需要爬几步来证明这是一座山;站在山顶上,你永远无法看到山。

——选自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

习惯性地认知,习惯性地思考,习惯性地遵循,如果一切都限制在前人设下的理论框架里徘徊的话,科学很难有什么新突破新发展。想要有新发现新突破,寻找到宇宙的本源答案,我们就必须敢于跳出前人设定的框架笼子,来证明自己不是在原地踏步逡巡。待在已有的框架笼子里,很难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当已有的知识理论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在解决我们所遇到问题显得捉襟见肘时,不妨换个思维角度,把我们的思维升级一下,从线性或平面思维升级成立体思维,也许会发现被我们忽略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始主题探讨前,我们不妨先来做个思考或回顾:你是否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宇宙间除了自己别无所有?是否曾经在恍惚间有过“世界非常不真实”的感觉?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周围的一切似乎在配合自己演戏,为“我”存在而存在?

相信不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或体会。水木也曾经有过如此的感觉,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匪夷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浅淡了,失去了曾经的频率性,超感性和深刻性。

本来,水木以为那只是自己的幻觉而已,别人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朋友推荐的「楚门的世界」。看完后,被弃用许久的那条脑回路突然好像又被激活了似的,再次点起了曾经的那些感觉。不过没多久这条脑回路就又被迫进入了休眠态,因为多种情况可以证明,现实世界绝不像楚门的世界那样,除非整个世界都是“楚门的世界”,但那几乎不可能,除非整个世界都是虚拟的,但这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更是不大可能,因为维持如此宏大的虚拟世界的运行,意味着每天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而以人类当前的文明等级几乎不可能做得到(那个时候还没思考到宇宙中可能还存在远超人类文明的外星高智慧生物)。

好吧,看来需要永久关闭那条太超前的脑回路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木发现,其实并不是只有水木一人有那些莫名的感觉,而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尤其,当水木看到前几天文章下读者的留言时(读者的疑问,正是我们上面思考的问题),一种久沉的记忆再次被唤起……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同一种感觉时,很可能那原本并不是幻觉,而是一个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在探索宇宙答案过程中可能浮现出的一把朦胧钥匙,如果我们有办法拿到它,说不定打开宇宙奥秘的大门就指日可待了。探索之旅,我们不容错过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谨慎中才能发现真理,有心者才能见证奇迹!你,准备好了吗?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困惑水木许久的问题,曾经被水木冷落了许久的问题,随着科学家对量子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也许,水木找到了答案,或者说比较接近的答案……

(1)量子非定域性向我们揭示了世界的“不确定性”。‍

非定域性,也即不确定性。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一个微观粒子的行踪很难捕捉,因为微观粒子的参量很难同时精准测得。我们最熟悉的举例就是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精准获得,一个的测量值越确定,另一个必然变得越不确定。此外,还存在其他很多共轭量无法同时确定,比如,时间和能量,时间与位置,速度与时间,空间与能量,等等。

正因为量子理论得出的非定域性,让我们眼睛看到的这个世界很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一直处于飘忽不定状态的浮光掠影。

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微观粒子无法同时测得位置和速度,而光子同样属于微观粒子。因为光子的速度基本上是固定的,那么根据不确定性原理,光子的位置是无法准确测量的。而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实则是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可能精准定位我们看到的物体呢(因为光子的位置永远不确定)?

如果我们看到的人或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或物,而是留下的浮光掠影,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难怪会有“万物皆为空”的深奥哲言,难怪会有“眼睛最不可靠”的说法,难怪会有“如梦幻泡影”的禅语,难怪感应力比较强的人会有“世界不真实”的感觉……)。

至此,我们用量子物理科学知识已经解答了开篇思考中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世界非常不真实”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分析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宇宙间除了自己别无所有”的感觉?

(2)光子的“无时性”把我们的世界分成了千千万万个的存在。‍

量子研究者对光子的研究得出有以下几种特性:无时性,隐秘性,预测性,跨时空性。此处探讨我们主要用到的是光子的“无时性”。

正因为光子具有“无时性”(即时间对光子而言如同虚设一般),一个光子可以在我们定义的任意时刻充满整个宇宙。很不可思议对吧?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比如,A1、A2、A3、A4……共N个地方,在任意时刻,无论这N个地方的观察者是谁,都能同时看到相同的光子,但相同的光子并不是一样的N个光子,而是同一个光子。原因:当光子抵达A1时,也就等于同时抵达了剩下的N-1个地方,因为光子在时空中穿梭不需要时间。只要观察者睁开眼睛,希望看到光子,光子就在眼前(难道这就是观察者效应存在的原因?)。

正因为一个光子有可能点亮整个宇宙(即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那么宇宙万物反射的光同样有可能充满整个宇宙,即无处不在。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光影副本都存在N多个。而每个事物的N个光影副本与其他事物的N个光影副本会形成交叉组合。因为光子的无时性,导致光影的变化也具有无时性。这样本来同一事物相同的N个光影副本就会变为不同的N个光影副本。假设宇宙事物总量为q,那么,q数量的宇宙事物中的每个对应的N个不同光影副本,就有可能交叉组合成N^q个不同的光影宇宙副本(难道平行宇宙就是这样诞生的?)。

而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反射的光到达了我们的眼睛。那么这就存在一种疑问:我们看到的眼前事物真的是本空间里的事物吗?

根据上面的分析,显然不一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宇宙间除了自己别无所有”的感觉的原因,因为除了自己,眼睛看到的不但是浮光掠影,还有可能连浮光掠影都不是本空间存在物反射出来的(这就是悟性比较高的大师们为什么总是告诉我们要用“心之眼”观察万物,而不是感官之眼看世界的原因)。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感觉“周围的一切似乎在配合自己演戏,为‘我’存在而存在” ?

(3)光子的无时性,位置的不确定性,导致“观察者效应”呼之即出。‍

因为光子的无时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很可能并不是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实影像(海市蜃楼现象真的只是简单的光折射投影吗?),如此一来,宇宙必会乱了秩序,我们也会分不清方向,辨不清事物。而这,正好可以用量子理论的“观察者效应”来做修补。

所谓观察者效应,狭义上指的是,世界因观察者的观察而存在和发生变化(正如爱因斯坦与玻尔对月亮的探讨:爱因斯坦——你怎么向我证明当人们不看月亮时它就消失了?玻尔:那你又怎么向我证明当人们不看月亮时它还挂在天上?);广义上指的是,生命体的意识会对周围的事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观察就会存在意识)。而随着量子实验的不断研究,科学家越来越趋向于相信,意识是决定万物存在的根本,宇宙万物有可能是被“意识”创造而生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子的无时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单凭感官上的眼睛我们根本无法捕捉眼前物体的实际存在(根据观察者效应的广义定义,是集体意识的创造物)。因此,当眼前物体反射的光第一次到达眼睛时(说第一次是因为眼睛不会一直盯着),观察者的意识就会对它进行“锁定”,而作用于真实物体上。于是,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清晰映现于眼前。

如果意识并不与眼睛的观察保持同步,比如,看着眼前的车水马龙,而你却一心只在思考刚刚看过的科幻里的超光速飞船,那么就有可能恍惚间把现实之景幻想成科幻里的景象,于是幻觉产生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除非你的意识境界已经达到可以抗衡集体意识的力量修改现实存在物的地步)。

这就是为什么会感觉“周围的一切似乎在配合自己演戏,为‘我’存在而存在” 的原因,因为根据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理论,万物皆由意识创造而成,而创造成果也有你自己的一份,因此会感觉像在配合自己而“演戏”,像是为自己存在而存在(如果没有你期冀的意识,你将不会看到你看到的世界,因为宇宙有N^q种可能的存在,你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

(4)对应主题:我们可能并不在相同的世界里。‍

根据以上探讨分析,我们眼睛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实则是不断跳变的浮光掠影,是自己选择的一种光影副本的存在,而每个人的选择多少都会有所不同。看似我们生存在同一空间,实际上我们很可能只是与彼此在最接近的平行空间里一起踽踽而行。这也是导致以上三种奇怪感觉的本质原因。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