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不能因为增加所谓的民族特色,轻易改掉自己的名字……如果让呼和浩特的城市名再叫回“三娘子城”,会是一种什么情形?答案一定是,历史被复活了,它一定会微笑起来的。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明起源于大窑文化,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千米,在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有文字史以来,呼和浩特在史书里熠熠生辉,既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更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旅蒙商家互市之地,还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作为一座真正的城市,呼和浩特的历史并不长。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呼和浩特城是由一位蒙古族女子筑建的。这位蒙古族女子叫三娘子,本姓奇喇古特,名钟金(Junggin),是明朝中后期漠南蒙古军政人物,为卫拉特蒙古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王妃。在俺答汗之后,三娘子先后嫁给俺答汗长子黄台吉、黄台吉长子扯力克、扯力克长孙卜失兔,连嫁四任土默特部首领,掌握军政和兵权,受人畏服。

据《明史》记载,隆庆六年(1572年),俺答和三娘子开始在板升修建一座名叫库库和屯的城池,进入施工阶段后,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万历三年(1576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赐名为归化城。而当地的人们也叫归化城为三娘子城。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和三娘子再次扩建归化城,又修筑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据《阿拉坦汗(俺答汗)传》记载,这座城池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有8座楼和琉璃金銮殿。而当时归化城的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说在最初的历史上,呼和浩特城有三个名字:归化城、三娘子城、青城。明末战乱中,呼和浩特城被烧毁,之后得到重建。人们为纪念三娘子,选择了将呼和浩特城再次称为三娘子城,而渐渐淡远了归化城和青城。也就是说,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用一个人的名字来称呼一座城,以如此方式来纪念一个人,最主要的情感因素在于,三娘子稳定了漠南蒙古局势,特别是尽力维持蒙汉和睦相处,为蒙汉两族的民族团结和内蒙古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就是说,三娘子为当时蒙汉两族创造了繁荣共生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环境,所以,人们记住了她,而她也实际上成了促进两族人民的共融和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虽然,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但没有像样的城池不等于没有城池,赵武灵王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就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至汉代,汉武帝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塔利村就留有当时的一座城遗址(军市)。到了唐朝,因为这一带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被叫做丰州,辽金元也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直到依托丰州俺答汗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这就是说,在这之前,呼和浩特一带一直是中原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共生共荣的一方地域,前沿之地。人们把呼和浩特城称为三娘子城,除了她本身主持修城之外,因为她稳固和延续了这一区域民族共荣的事实,并且有所开拓,进而成了人们念念不忘的人物。与其说人们这样做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还不如说是铭记一段历史,一段被她延续并得到开拓和发展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初,三娘子城被焚毁。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为减轻北京城的防卫压力,清廷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这就让呼和浩特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绥远,但当时的绥远绝大多数时候属于山西管辖,直到1928年建立绥远省,以呼和浩特为核心的河套区域才正式脱离山西管辖。这就是说,呼和浩特作为塞外草原上的一座城市,曾被山西管辖过200多年,是一座边塞的晋商之城,也曾经是山西人民走西口讨生活的目的地之一。这中间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又被称为归绥市,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才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有资料说,“呼和浩特”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这就又让历史回到了当年那个建城的蒙古族女子身上,但此刻已经没有她的名字三娘子了。今天,我们写这些是想要说,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用蒙古语来为其命名,也许是为了体现民族特色,但这种做法分明会遮掩一些历史,至少是让蒙古族之外其他民族之人很少能知道或者明白,这种名字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更别说历史上中原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在这里的和平相处与融合发展了。如果人们习惯通过地名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的话,这种名称的缺陷就是显而易见的了,至少,它给人的错觉会是这样的——让人感觉到,那里仿佛只有蒙古族,至少在历史上是这样的。

同样的例子还有与呼和浩特相邻的巴彦淖尔,本来,巴彦淖尔这个地方就是河套,而在汉代及其以前就有了这一概念,名称非常响亮,但是在后来硬要改成蒙古的巴彦淖尔,据说是富饶的湖泊的意思,但这也许只有当地人明白,多数外地人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意思,甚至因此不知道它在哪里。所以,改名有时是没必要的,是可以让被改名的地方之人,肠子都悔青了的。

本文配图为呼和浩特老照片,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