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





明师六周年,守望英语教育的点点星光

明师 6 周年,给英语老师专业而有温度的陪伴!11-12 月,我们将聚焦 “双减”,通过名家理念、一线案例,帮助英语老师们理解 “双减” 政策,学习教学创意,升级英语课堂!

名家访谈第三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分享了她对于 “双减” 政策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等问题的看法

问:从 2021 年 7 月开始,国家出台 “双减” 政策,各地迅速作出反应。9 月开学后,“双减” 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今后会带来更为长远的影响。目前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社会对 “双减” 有不同的理解和声音,我们希望王老师从专家角度,帮我们梳理 “双减” 真正的政策意图,避免误解;另一方面,英语作为重要的世界通用语,也越来越成为中小学生家庭语言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想请您谈谈您对 “双减” 与英语教育的理解

王蔷:好的,我就从个人的角度谈谈我的理解和我所了解的基本情况。

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校外培训机构 “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2019 年,教育部为贯彻这一要求,开展了校外培训调研工作,着手制定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以下简称“负面清单”),并于 2020 年 5 月发布。我参与了相关工作,主要是负责英语学科校外培训的调研和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的研究。

现在看来,负面清单的研究就已经拉开了解决校外培训机构干扰正常学校教育这一问题的序幕。近期 “双减” 政策的出台,体现出国家正以更大的决心,通过一系列政策来解决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和校内应试教育对学校和课堂教学的冲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创设一个健康的育人环境、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铺平道路。

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当前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育人” 成为一个核心词。在怎样育好人这个问题上,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的基础教育的“三底”使命——底线、底色、底蕴。她说:“基础教育的特质集中体现在这 ‘三底’ 上。成此 ‘三底’,则基础教育大成。

“三底” 和我们的育人方向以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高度吻合的。

其中,“底线” 是做人、做事的底线。底线的教育一定要始于基础教育阶段,现在国家也提出中小学校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底线教育是未来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如果学校教育仅仅是知识教育,那是无法完成育人使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底色” 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关,孩子应该有阳光的生命底色,要热爱生活,对未来抱有期待和热情。学校要为学生打上明亮的教育底色,让学生觉得每一天都很美好。当然,“美好” 不是单纯的玩乐,而是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在能力的发展中一直有突破,对学习和未来抱有期待。

“底蕴” 是指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学科知识基础、发展扎实的学科能力,教会他们借助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发展自己学习、探索和创造美好未来世界的能力。“三底” 从文化知识、精神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高度凝练了基础教育的使命。

但当前基础教育在这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底线” 教育如何与学科内容有机融合,从仅靠一门思想品德课走向实现全学科共同育人;在方式和方法上,如何从 “说教” 转向 “培育” 和促进 “生成”。“底色” 方面,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承受了种种压力,不喜欢上学,有些甚至由于 “学不进去” “不爱学”,干脆放弃读书,早早进入社会了。

我认为,孩子不爱学习虽然有很多原因,但至少也表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各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教师如何选择对孩子来说有兴趣、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如何采用能激发孩子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究和积极实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建立自信、收获成效,从而留住和培育好这些孩子,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果不好,那家长就会想办法让孩子上培训班,当培训成为一种攀比和赛场,就会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有的孩子还没学的,其他孩子就已经学了很多了,那老师该怎么教呢?最后导致有些孩子跑得很快,有些孩子跟不上,拉大了学生之间乃至家长之间和社会阶层的差异。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同时,大量的培训班课程占据了学生和家长的休息时间,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孩子在其他社会实践方面的发展。此外,现在孩子的睡眠质量和视力健康也成了大问题,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认为,现在出台 “双减” 政策,对培训市场进行整治,从根本上是为了还给学校教育一个更健康、更正常的环境,使教育回归初心。现在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状态,我们可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问:刚才您也反复提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特别想请您再进一步谈谈 “双减” 到底是要 “减” 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双减” 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

王蔷:“双减” 并不是要牺牲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的核心任务其实恰恰是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搞清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 “双减” 到底是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负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校外学科培训把孩子参与其他社会实践的时间都占据了。例如,除了学习,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也少有和孩子一起休闲、动手实践或阅读的时间,导致孩子精神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这又会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冲击正常的学校教育。

其次,孩子为什么觉得学习负担重?枯燥的内容、单一的方法、应试的压力和成绩的攀比等都有可能是负担的来源。但大家都不难发现,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是会自觉自愿投入的,他们甚至废寝忘食,却不觉得是负担。所以 “减负” 的根本途径不是简单地减少学习内容,而是真正要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和成效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实现最大化。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好学校教育的质量关,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教师要认识到,“教” 是为了 “学”,如果 “教” 了,“学” 却没有发生,“教” 就没有意义。因此,如何使学习真正发生,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只有把教育的质量提上去,才能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要做到这一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成为学校的第一要务。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也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和面对差异,改变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判所有学生的做法,调动和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和闪光点。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及教师,都要对每个孩子抱有合理的期待,从态度和努力程度上,特别是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指导。如果我们要求每个孩子在所有学科都表现出色就不现实了。

以上是我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些想法。

问: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的 “回归” 是我们非常期望的。但在和一线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双减” 似乎也带给他们带来一些压力。老师们很需要方法上的引导。能请您再谈谈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吗?

王蔷:我觉得教师的专业培训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师队伍庞大,确实存在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专业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职前及在职培训,我们需要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先走一步,引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在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提升方面,目前国家课程改革是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课标提出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要整合课程内容,采用将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有机融合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在探究意义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让语言服务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让学习有意义、内容有价值、语言有温度。

虽然目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还未正式颁布,但小初学段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更早一步尝试对接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在实施课程新理念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语言的学习、思维的发展和意义的探究有机地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提升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各地的教师培训发展很快,线上的师训资源很多,这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现在老师们面临着很多工作压力,比如有些老师还承担了课后延时服务的任务。延时服务刚刚开始,需要不断摸索,相信各地能总结出更多高效的工作方法。但同时我也很希望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在非教学工作上给教师减轻一些负担,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并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高质量的教学。

当然,学校管理也是很复杂的问题,相关的机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有可能的话,我认为还是要引入更多的社会专业力量,把教师从非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校外学科培训机构要做好国家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

来源 |《英语学习》2021 年 10 期, 转自 | 21 世纪英语传媒, 明师俱乐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进行联系。

《二语写作》正在征稿,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扫码入群赐稿!(详情见最后一条推送)

精彩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