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察者网报道,由于英国、加拿大等32个国家先后取消了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普惠制待遇,我国海关也宣布,自今年12月1日起,将不再为出口这32个国家的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当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这里取消的仅仅是双方贸易中的“普惠制待遇”而非“最惠国待遇”。这一制度是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与半制成品给予的普遍、非歧视且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其本身而言,这是一种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关税比例的“特惠”关税,根据条款只要是发展中国家就能够享受。同时从这一关税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能够从中受益,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获得了扩大生产所需要的外汇与发达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也能够获得低廉的原材料与制成品。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有目共睹,但实际上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按照规定应当继续享受这样的待遇。但站在发达国家的视角上,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又太强,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环境下,只有中国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小。倘若再给予关税优惠则很容易挤压到本国相关产业,因而这一制度的取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必然的结果,只不过疫情的到来加速了这一过程罢了。

事实上在这32国宣布取消我国的普惠制待遇之后,仍有三国保留着这一待遇,它们分别是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要知道澳大利亚与我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不友好,既然取消我国的普惠制待遇看上去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复苏产生影响,为何澳大利亚还没有取消?

这主要是由中澳双方贸易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目前中澳之间的贸易额虽然下跌了不少,但整体仍然存在贸易顺差。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商品更多,而出口则更少。澳大利亚在从中国的贸易中“赚钱”,加上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较少,因而并不在意这一部分的“关税优惠”。

加之取消后增加的税收最终又会转嫁到国内消费者身上,因而澳大利亚最终并没有跟随欧盟以及英国的政策。如今随着欧盟与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相继取消,短期来看,我国在相关行业的出口企业定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出口成本上升也是必然的。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取消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随着RCEP自贸协定的生效,越来越多的我国中小出口贸易企业会转向投入RCEP构建出的更有待开发的市场,而不是在英国与欧盟国家身上“死磕”,最终商品成本的上涨也会在中欧国际贸易企业的博弈中转嫁给欧洲的消费者,欧盟想要借此打击我国经济复苏显然是痴心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来说也是好事。由于关税优惠取消之后,这些企业与产品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消失之后,便能够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或是寻找新的市场。相信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定然能够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潭,朝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