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爱孩子是所有动物的本能,父母作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领路人,爱他、给他良好的教育这是最基本的义务与责任,反反复复的标榜到让人怀疑其初心?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是丧尽天良的偷换,还是不负责任的错换,郭杜夫妇爱“郭威”本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有什么可质疑的呢?作为把郭威养大的父母,无论之前知不知道他的身世,抚养他成人都是为了将来养儿防老、支撑门户,这有什么可标榜的呢?反而是一篇篇的小短文,暴露了诸多问题。

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在对生存态度清醒的状态下,人们能够战胜他人的眼光和质疑的言论。”

但从杜某的一篇篇小短文中,不知是她真的失去了理智,还是身边的助手太多,都没有弄清楚事实,反而有好多显得前言不搭后语。

经常哭诉自己被指责,同为错换人生案的母亲,为什么会遭到指责呢?真的没有必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无非是因为难以自圆其说,再者就是一篇篇的小短文暴露出的问题。

正如杜某在短文中说:“网上谣传‘郭威辍学、当长工替我卖盒饭’,他能告诉你们那都是子虚乌有的吗?事实是:2013年,他21岁就从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大专毕业了,一天都没耽误学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郭威不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跟随父母在农村待了三年,95年才上的户口吗?

那么郭威2013大学毕业时21岁,

2013-21=1992

这是想将欺负大众不会算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也足以说明郭威上学用的是1992年的身份信息,这个也实锤了郭威一直在用92年的真实年龄身份上学及工作。

有一个92年正常的身份,那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的办一系列假手续上一个95年的城市户口呢?办了不用只为挑战当时的计划生育规定吗?

这也与躲计划生育的言词相违背,毕竟超生处罚是按户口本的几胎来处理的,智障的大姐,92年郭威的身份信息是二胎,95年郭威的身份信息是不是应该是三胎了呢?

从理论上讲这应该是三张户口,三个孩子吧……郭杜夫妇真是神通广大,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符合常理,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既然出来回应谣言,真的应该把他们解释明白,要么大众只能怀疑95年的身份信息是用来洗白的,要不然在那个计划生育如此严格的情况下,办了不用只为了好看吗?

《周易·系辞下》中曾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果不能够与他的财富及地位相匹配的话,那就容易招致灾祸;聪明才智不够,却要他谋划重大的事情,解决重大的问题;能力有限,却要他担负重要的职责与任务,很少能成功的。”

常言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德行里,藏着他人生的起起落落。若是一个人名不副实,只会压垮自己。反之,如果一个人名副其实即使遭到了诋毁与污蔑,时间与真相也终究会还他清白,王志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00年金鹰奖颁奖典礼上,王志文偶遇了一位与自己发生过争执的记者,遭到了女记者的威胁说“你狂,信不信我封杀你!”

本打算再次道歉的王志文一脸不屑地回应:“你也太高看你自己了!”

本以为当时大家都在气头上,说的是气话,顶多闹两天就没事了,谁知道女记者还真的是把事情给闹大了,她联系了三十多位自己做记者的好友,共同声讨王志文耍大牌,还发表了一篇名为《写给王志文的公开检讨书》,一时间王志文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王志文也是百口莫辩,这件事甚至一度影响到了他的演艺事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无论对方如何讽刺,如何泼脏水,王志文始终都是毫不在乎的样子。

那段时间,抹黑王志文的文章很多,直到有一篇叫做《谁说我不在乎》的文章出现,大众们才恍然大悟。

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王志文嚼口香糖酝酿角色的时候,一个记者前来采访,顺手把名片也递给了他,这时候王志文发现口中的口香糖没地方扔,于是便用记者的名片把口香糖包了起来。

记者看到王志文的做法之后,瞬间恼羞成怒,当场指责王志文耍大牌。

王志文也觉得自己做得有些不妥,于是便十分诚恳地和记者道歉,但记者依旧怀恨在心,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甚至在金鹰奖的颁奖典礼上更是大放厥词,说要封杀王志文。

王志文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便直接怼了回去:“你也太高看你自己了。”

这个记者就开始了变本加厉地整王志文,但王志文始终都没有放在心里,虽然事业一度遭到了重创,但这件事过去之后,王志文还是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扎实的台词功底,深受大家的喜爱,很多角色都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实证明,乌云终究不能长时间的遮不住太阳,谎言也永远遮不住真相,是金子终究都会发光,风波过后,王志文又先后出演了《遥远的救世主》、《青瓷》、《大丈夫》、《待嫁老爸》、《叛逆者》等经典著作。

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一个人得到了和自己品德不相符的财富,只会让这些财富压垮自己。因为没有品德的人,在过多或者来得容易的财富面前,会迷失自己的心智,让欲望吞噬自己。

正如杜某在拿到一百多万赔偿款的时候,已经宣布维权行动圆满结束,如果真的是错换,真的没有必要再兴师动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就是为什么非要否定“志姑姑”存在呢?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戚,九几年的农村十里八乡的谁不认识谁,更何况还是在大医院上班的人,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应该属于很有本事的能人了,再者杜某也不止一次的表示:自己当时没有准生证,是托熟人住进去的。

同一个村里人,又是同一姓氏和父亲同辈的,不都叫姑姑吗?为什么对这一叫法那么敏感呢?还有别的叫法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有甚者指责田静的父母和弟弟住在他买的134平的大房子里,试问亲家为什么会撇家舍业的住在女儿家呢?不正是印证了奇奇悦悦是由田静的父母所带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田家本身就是一个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人家总不能为了给女儿,女婿带孩子,就把自己尚未结婚的儿子独自扔在家中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从奇奇悦悦与田家舅舅那种毫无压力的互动过程中,大众也能感受到这两个孩子散发出来的灵性,正是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滋养出来的过程,自信而不做作,懂得体谅父母长辈,守规矩但也拥有孩子的天性。田家舅舅对孩子的宠爱,也是融化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杜某与姚威一家的相处过程,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图片,那应是在去年认亲之前发现错换没多久,姚威一家和杜某相遇的画面,他们关系好不好?看了这截图真的就明白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图片很显然是无意中拍到的,截图中,姚威田静带着2个孩子在外面玩耍,远远看到杜某走过来,从她的面无表情中,可以看出对两个孩子并不是很亲近,更谈不上喜欢,否则两个孩子早就冲上去拥入怀中了。

两个孩子都在跑,杜某从身边路过时,也没有搭理孩子们,眼看越走越近,姚威扭头躲开,避免了与她尴尬的目光相对。

而田静却没有躲闪,她站在那里没有动,双手叉腰看着孩子们,杜某走过来,她也没有回避,就这样擦肩而过。

他们的关系,如若真如杜某所说又怎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一幕呢?要知道,那时的姚威与许敏夫妇并没有过多的接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为父母,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话,一直用软控制来绑架孩子,那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孩子越推越远的。现实生活里,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那么什么是软控制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软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施控制的方式。

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在父母不幸的婚姻中长大的孩子,可能经常会听到母亲说一句话就是:“要不是因为你们,我早就跟你爸爸离婚了。”

每当年幼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语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的自责和愧疚,他们会认为父母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在亲密关系中,这种通过情感绑架的方式的控制就叫做“软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所以被称作为软控制,是因为它即隐蔽不易察觉,而且相对于强迫、命令式的硬控制,它更加柔软,柔软到“润物细无声”,柔软到被控制者心甘情愿去服从,却还不知道自己早已被控制,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它往往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和独自生存的本领。

就如郭威表达要养双方的父母时所说,认亲的前一晚,杜某住在他家,一宿没睡,凌晨跑到他的房间,抱着他痛哭,给他诉说当时怀了他之后非常不易,为了养他,他们出去打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软控制”就是这样,一步步的使被控制者产生不良的情绪,如愧疚、自责、良心不安等等。

善良的大众们都深有体会,如果当你对另一个人产生愧疚自责,良心不安的情绪时,就会完全丧失了自我,百般的讨好对方。

而这种愧疚感和自责感,是控制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用隐蔽的方式诱导出来的,目的是让被控制者感觉是自己做错了,是自己不对,即使被控制者明知道自己没有做错什么,还是会觉得好像是自己做错了;而且这种“错误”,好像还怎么弥补都弥补不完。

同时,被控制者也很想尽快摆脱这种难以忍受的自责感和愧疚感,努力的寻找解决和弥补的办法,但他潜意识里又认为责怪,埋怨控制者就是自己的不对,如果换到亲子关系中,就是孩子忤逆父母的意愿就是自己的不对,这让孩子只能攻击向内,即自我攻击,认为是自己不孝,甚至不配为人。

“软控制”带给被控制者愧疚与自责的感受,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沃土之中,时间越长,他会长得越来越壮,被控制者长时间过度地自我攻击,就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但他们发自内心里又不敢反抗,也不能反抗,似乎反抗就是不对的。

当这种因纠结而痛苦的情绪长到足够大的时候,他必然会爆发,这也是很多叛逆甚至走上绝路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很乖很听话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是没有情绪,只是把情绪压在了心底,过于听话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大多是不快乐的。

“软控制”有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父母经常对孩子们做的就是:

“受苦报恩型”软控制

就如杜某短文中所说:“28年的养育之情……我就是受再大的委屈,我也不会逼郭威出来替我澄清。”

用“受苦报恩型”软控制者的思维翻译的意思就是:“我为了你受了很多苦和牺牲,我宁愿遭受骂名与委屈。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才不出来帮我解释我才遭受的,所以你要回报我,而且回报多少都不过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某真可谓算得上是高人,小短文中还夹杂着“欲擒故纵型”的软控制。

她能把这篇文章发到公共平台上,似乎是在告诉姚威:“我虽然这么说,但我看你好不好意思按照我说的这么去做,你只要按照我说的这么去做了,你就应该感到良心不安,我虽然‘故纵’着说,但实际上是要你‘欲擒’着做,否则,你就应该遭受万人唾弃”。这种母爱,真的让人望而生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德国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那是一个长期细雨润无声的过程,短期的过度用力极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双方身体和心理上的挫伤。

真正能把关心和爱护维持到最后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呵护和投入。真正的母爱不要用力过猛,用言传身教的默默守护就好,更不要时不时地拿出来炫耀,把孩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看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只是没那么明显而已。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的幸福和睦我们真的应该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愿所有孩子的人生,从此能够活在阳光下,不再受“软控制”的纠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