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当年最穷的时候,把徐帆接到北京来“养”了三年,为了“养好”徐帆,一家人舍不得吃穿,却还要留着钱给徐帆买巧克力。多年后徐帆知道了,哭着说:“那时候我根本没脸没皮。”
徐帆非常感激杨立新对自己的恩情,她说:“我那时候不知道拒绝,没脸没皮。他们一家是我一辈子要感恩的人。”她也说到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徐帆出生在武汉的一个文艺世家,父母是楚剧演员,当时的演员收入微薄,还不被人尊重,所以他们极力反对女儿从艺。
然而徐帆还是一门心思想要向父母学习,一个人悄悄考进了戏剧学院,毕业后成功进入了武汉话剧团,也是在这里让她认识了杨立新。
杨立新是个苦孩子出身,他选择走上演员的道路,主要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哥哥还患有重病,无奈他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杨立新考入人艺后,每个月可以拿18元的补助。这笔钱他要精打细算地花,每个月要给家里拿回去15元,贴补家用、给哥哥买药。
只给自己留下3元,平时就一碗白饭,买些打折菜饱腹。
毕业后的杨立新,工作也没有太大起色,一直在四处跑龙套,赚得不多,好在他勤奋努力。
身边的同事觉得杨立新为人憨厚,主动给他介绍了女朋友,杨立新和他的老婆就这样认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27岁的杨立新娶了老婆,带着妻子住在单位分的房子里,满屋子最值钱的一样东西就是一套不到600块的板材家具。
后来,他们的儿子杨玏出生,家里条件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杨立新每天都在各大剧组间奔波,接了不少龙套的角色和演出。
1987年,杨立新到武汉拍戏,遇到了只有20岁的徐帆。杨立新把这个青春靓丽的小姑娘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看待。
徐帆的父母也对他非常照顾,当时他们在剧团演出,徐帆父母给女儿送饭的时候,还会给杨立新带一份。这让杨立新非常感激。
一次,杨立新和徐帆闲聊,问她对未来的规划:要一辈子待在剧团吗?
徐帆顿时有些迷茫,她想了想说:“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北京学习。”
杨立新把这个妹妹的话记在了心里,等他回到北京不久后,给徐帆寄去了一张贺卡,里面还有一张纸条。
杨立新告诉徐帆,有个机会摆在眼前:中戏和北京人艺要合办表演班,如果你想考,我可以帮你去打下招呼。
徐帆收到来信,心情激动,等到过完春节,立马辞职,一个人背上行囊来北京投奔杨立新。
杨立新和妻子招待徐帆在家中住下,两口子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对徐帆却非常好。
当时的徐帆非常瘦,还有些贫血,为了给徐帆补身体,杨立新和妻子花了不少心思,还会给徐帆买她最喜欢的巧克力。
在杨立新一家的帮助下,徐帆顺利地考入中戏,在中戏读书时,徐帆一有时间就来杨立新家蹭饭。杨立新的妻子也会提前准备好,给徐帆买一大包红糖巧克力,让她带回去慢慢吃。
徐帆直接把杨立新家当成了自己家,杨立新的儿子杨玏一直喊她“姑姑”,徐帆非常喜欢这个侄子,还会陪他做游戏。

后来徐帆认识了老师王志文,主动表白,勇敢追爱,两人走到了一起。很快徐帆就搬去和王志文同居,做一个温柔贤惠、洗手作羹汤的小女人,渐渐地很少再去杨立新家里了。
只可惜这段感情维持的时间很短,因为和导演田壮壮的一些流言蜚语,让王志文气得直接把徐帆赶出家门。
杨立新夫妻俩知道后赶忙跑来安慰、开导徐帆。徐帆一直将杨立新夫妇当成自己的亲哥哥、亲嫂子,心安理得地享受他们对自己的好。
直到多年后,徐帆的同班同学何冰忍不住说出了真相。
何冰说:“徐帆在杨立新家里蹭饭的那一年,人家两口子全是节衣缩食过日子。原本攒着给儿子买钢琴的钱,全拿来给徐帆补身体了。徐帆去了就给她好吃好喝补身体,平时人家一家三口都吃白水面条,连青菜都舍不得买。”
徐帆知道后羞愧得无地自容,每次提起这些往事都忍不住落泪,说自己当年没脸没皮,太不懂事。她对杨立新一家也充满了感激之情。
好在后来杨立新凭借《我爱我家》走红,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徐帆也认识了冯小刚,她说冯小刚在关键时刻领养了她的心灵。徐帆也越来越有名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从不愁没戏拍。

后来杨立新的儿子也去学习了表演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好的戏拍,忍不住想到了自己的姑父冯小刚,希望姑姑可以帮帮自己。
结果却被杨立新一口拒绝,他不想要在这种事情上找徐帆帮忙。后来还是徐帆主动提议,让学表演的侄子跟在冯小刚身边学习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玏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后来靠自己出演了一些作品,比如《大丈夫》、《三十而已》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渐渐被观众熟知。
徐帆也不是光嘴上说把杨立新一家当成恩人。她更是用实际行动在“报恩”。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几人的关系却是和亲人无差!
这样一种亲情胜过爱情,高过血缘,是可遇不可求的缘分!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