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古至今,大漠、戈壁、边塞、骆驼、干旱成为外界对于甘肃的“刻板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甘肃张掖黑河两岸。(资料图) 杨艳敏 摄

实际上,甘肃和青海是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水系流经的省份,有着复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其境内河湖、湖泊、湿地等种类丰富。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农牧业发展,孕育了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更成为近年来海内外游客打卡的“旅游胜地”。

位于中国陆域版图地理中心的甘肃,土地面积远不如新疆、青海等省区,但由于独特地理位置和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堪称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缩影。

图为甘肃敦煌党河风情线。(资料图) 杜雨林 摄

“从柑橘、竹林、茶园等亚热带景观的山水陇南到河西走廊的沙漠、戈壁和绿洲,从泾渭河谷的膏腴之地到祁连山脉的雪峰冰川,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差异,无不具有重要的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美学观赏价值。”据兰州大学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主任王乃昂教授介绍,作为中国唯一的三大自然区交汇的省区,使甘肃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和表现形式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典型性。

不到西北,不知天地之辽阔。不到甘肃,不知地貌之多样。除了海洋之外,几乎全国主要景观类型都在甘肃的土地上存在,她因此荣获旅行圣经《孤独地球》杂志亚洲最佳旅游地第一名。

甘肃这块“藏在深阁人未识”的宝藏之地,不仅被外界日渐发现,就连境内的河流也是多到“数也数不过来”。

甘肃地表水系的一大特征是既有外流河、又有内流河。根据统计,全省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78条。其中,内陆河流域有独立出山口、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15条,黄河流域27条,长江流域36条。

长江流域地处甘肃南部,该区域降水充足,水资源丰富,包括嘉陵江水系和汉江水系。嘉陵江水系呈树枝状,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7条,如甘肃省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等,便是其中较大的支流。

该水系上游主要流经的陇南市,便是甘肃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着“陇上江南”的美誉。山清水秀的陇南,这块不大的区域,却集合了官鹅沟、天池、白龙江、“在水一方”的西汉水……,以及一团团萌宠大熊猫。

甘肃是黄河流经的第三个省份,黄河流域甘肃段地跨9个市(州)。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由西南向东北横贯甘肃省中南部。有大夏河、洮河、湟水、庄浪河、祖厉河等支流注入。此外,尚有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泾河发源并流经本省中、东部。甘南草原是黄河源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黄河在玛曲段因汇水增流,径流量占黄河源区径流量的58.7%,占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六分之一。

洮河是黄河水系的一级支流、甘肃省第三大河,有大量水资源可以外调。今年9月,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成,甘肃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主体全线完工,惠及全省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引洮梦终于实现。

河西内陆河水系主要包括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以及苏干湖水系。其中,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五河之源”,流域范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是河西走廊的“母亲河”。

近年来,中国官方加强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黑河生态治理也越发“忙碌”。如今,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黑河湿地成为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中亚通道的国际驿站,每年约有18-25万只水禽在此集结和停歇;更成为“鸟中大熊猫”黑鹳的筑巢繁殖地。草长莺飞的“塞上明珠”张掖时常会让游客有一种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错觉。

不仅如此,还有形成敦煌绿洲的党河,甘肃河西走廊内陆河水系的第二大河、自东向西流的疏勒河,以及高原上独特的苏干湖水系……同时,甘肃还有众多令人惊艳的湖泊、湿地等,诸如洋汤天池、临潭冶海、碌曲尕海、黄河首曲湿地等,守护和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

如今,回望这些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远去的历史仿佛亲近了起来。甘肃境内奔流的每一条河流,不论是改道还是汇合,留下来的不仅是繁华的都市、绿洲、阡陌,也是世界多种文明汇流之区,更是中华民族璀璨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