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荡七十年的朝韩“三八线”上,有一处坟墓格外显眼,墓碑上书汉字“广平府田氏”

它和累累弹痕、斑驳弹坑融为一体,墓碑犹如历史的眼睛,默默注视着朝韩两国,诉说着无尽沧桑。

坟墓所处位于军事管制区,按理说应该将墓葬迁徙以避免再遭战火。但韩国军方却表示:墓主人大将军镇守边关,保佑国泰民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墓的主人名叫田得雨,曾任朝鲜全罗道兵马节度使,作为朝鲜半岛重要的门户,全罗道的节度使负责全道军事统领权:守备要冲、官居从二品

观“田得雨”之名亦可得知,这是具有非常中国化的名字。

墓主人难道是中国人?他是如何漂泊到朝鲜,又如何身居高位?

以田好谦、田得雨等人物所属的韩国田氏家族一脉,有着光辉的宗族历史,子孙后代在军、商、文等诸多领域均有显赫人物。

从古代朝鲜的大将军、通政大夫,到如今韩国陆军总司令(中将)、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CEO、韩国檀国大学校长等等,360余年的历史中,田氏家族成员几乎与朝鲜发展命脉与共。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呢?

明朝时期:田好谦收账遇清军,沦落朝鲜遇磨难

据《明史》、《明实录》等诸多史书记载,元朝末年水患、蝗灾严重,统治者暴虐无道,导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人口也随之大量减少,山东、河南等地十户九空。

明高祖朱元璋也感叹曰:“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而当时的山西地势易守难攻,加之多年风调雨顺,吸引了大量百姓前来定居。

其他地区地广人稀,唯有山西人满为患,为加强各地统治、恢复全国经济,明王朝便开启了历时五十余年的大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明王朝户部启用勘合手册,上书移民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要求山西境内移民于洪洞大槐树下领取,以便编队前往各省。

这便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很多宗室将“洪洞”作为老家的原因之一。

田氏家族正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而来。

迁居之前,田家人丁便已兴旺,共有兄弟四人。

朝廷指令一下,地方岂敢违抗?眼见其他各家同邻都已开始分家移民,官府也催得紧,经过彻夜的思虑后,最终兄弟四人决定,老大留在山西以保留宗族嫡系血脉,老三动身前往河北永年县,老四则前往河北大名府,而老二迁居到了河北风正村。

老二田彦实,正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田得雨的高祖。

由此之后,老田家也就在河北开了枝、散了叶,到明朝后期,风正村田氏家族已经延续到了第七世,家族更是声名远播,其中第七代后裔中的老三田应弼高居御史大夫,老六田应扬居兵部尚书。

两位同族兄弟同朝为官,身清气正、为官清廉,皇帝颇为赏识。

风正村原叫冯郑堡村,皇帝特御封村名为“风正”。

在明朝,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等均会设立牌坊,向后代昭示家族高祖的高尚品德及丰功伟绩。在如今的风正村,树立了10座牌坊,关于田应弼、田应扬的牌坊就有4座。

明朝的田氏家族,不仅官运亨通,更有在生意场上有诸多成绩。当时,田家便与朝鲜有了生意融通。

1637年,明崇祯年间,曾官拜朝廷兵部尚书的田应扬之孙——田好谦,奉其母命,前往朝鲜北部一个小岛上要账。

没想到,经此一去,便是两地田家367年的时空分隔。

田好谦带着小厮一行人出发后,历经多月的路途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上岛后,田好谦立即前往债主家要账,为少走点路便抄了一条小道儿。

当时的田好谦时值28岁,为人“长身秀貌”、气宇不凡,一路上正在思忖如何与债主商讨,以便来年能更早收回钱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走过一段路,田好谦便疑惑起来,既不是寒冬腊月、又不是刮风下雨,小岛的村子为何鲜有村民外出呢?走到村子正中央,田好谦顿觉坏事。

原来小岛已经被清军占据,来的时候停靠的小码头,恰巧清军还未过去。

田好谦见状打算立即原路返回,但偏偏好巧不巧,一名清军头目正找小道如厕,与田好谦撞了个满怀。

这名清军头目见田好谦衣着不凡,顿时大喜,尿意全无,抽起腰刀便朝田好谦头上砍去,这时,身旁的小厮见状推开了田好谦,替田好谦挡住了刀,当即毙命。

来不及反应的田好谦转身就往码头跑,紧随其后的清军头目,一边追一边喊:这里有人!来人捉人呐!

刚才安静的小岛,顿时喧闹起来,众多清军开始围追田好谦,多日奔波,已使田好谦耗费了大量体力,不多久,田好谦被追过来的清兵摁倒在地。

清军中有个将军也正在小岛上,听外面喧闹便出来查看,正看到清军押着田好谦去往临时搭建的囚室。

此时的田好谦已知凶多吉少,一想起祖父为官正气清风,自己临到死了可不能丢了人,儒林世家不卑不亢的气节展现了出来。

他一耸肩甩开清兵的手,说道:我自己可以走!

说罢,便昂首走向了囚室。

那位清将远远看着,此人遇险境仍有傲骨,顿时想招揽麾下。

他喊田好谦过来,问其是否愿意加入清军,一同打进关内?田好谦当即拒绝,便开始沉默不言。

清将见此,便对他说,给你一条船,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让一名清兵赶上一条小船,便让田好谦离开了小岛。

朝鲜时期:机警有胆识,后拜通政大夫

田好谦自觉明朝故国是难回了,以清兵的强悍,怕是大明朝就此要亡了。

他独自一人一船漂泊在海上,在经过多日的海上流浪后,终于在朝鲜平安道上了岸。可没想到,刚一上岸,便被平安兵给抓了去。

自古阶下囚,难有好颜色。平安兵对抓过来的囚徒粗鲁惯了,到了用饭的时候,便把混合着粮食、青菜的盆子,扔在了地上。

身边的其他人立刻一拥而上,如饿狼一般,在地上争抢着食物。

田好谦自觉也饿,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如此饿狼一般争抢,算什么样子?

心想着,强忍着肚中饥饿,便站在抢食的人群中一动不动。

士兵们看着眼前不动也不吃的田好谦,怒喊道:为什么不吃饭?

田好谦从容答道:我泱泱大明朝礼仪之邦,不受嗟来之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气若游丝,但不卑不亢地回答,顿时让士兵们心生敬佩,便专门找了一个单独囚室将其关押了起来。

受严谨、好学家风的熏染,田好谦自小便写得一手好字。一日,一旁的士兵看田好谦在地上练字,更觉田好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推荐给了平安道将军具公。

田好谦听从士兵的吩咐,前去面见具公,刚迈入具公府邸,便见其站于大堂门前,威风凛凛,膀腰俱大,不怒而威。

田好谦以明朝之礼行了叩拜礼,具公让部下端上了一些酒和干鱼,便让田好谦席地而坐,就此饮酒吃肉。

只听得田好谦回答道:喝酒必须要有礼节,而且中国人不吃腥膻的鱼肉。

具公倍感惊讶,便立即邀请田好谦大堂上座,行宾主之礼,田好谦作揖相让称谢,后才进食。

田好谦以“懂礼、诚实、善谋”被具公请为上客,授之校尉、管家。

1644年3月,具公部下发动兵变。田好谦辅助具公,组织人马及时、果断处理了兵变。

具公十分感激,三次欲提拔田好谦为军中高职,但均被田好谦拒绝,他表示:自己身为中国人,不通朝鲜语,无从治兵。

田好谦也因此更加声名远播。

具公便举荐其到朝廷任职,朝鲜国王听闻其人其事,便先后授之通政大夫、龙骧卫副护军等职,身居朝鲜高位。

在朝鲜辛苦耕耘多年后,田好谦在朝鲜也有了一份偌大的家业,良田百里、高官俸禄,韩国田氏家族由此在朝鲜有了起源。

晚年时,田好谦时常目视河北方向,看着看着便泪眼婆娑。他常对家中妻儿说道:我们的老家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等世道太平了,一定要回去认祖归宗。

每到佳节时,田好谦也时常带领着家人到海边,面朝家乡方向行跪拜大礼,遥寄思乡之情、泪流满面。

田好谦年老时,思乡情切至于双眼哭瞎,家人们按照他的叙述,在汉城的西北部重建了“风正村”——吾家三千里,有村名风正,遥寄思乡苦,俯身慰丁忧。

不久后,田好谦在重建的风正村中,离开了人世。

康熙年间:老家得知朝鲜一脉,再联络已是百年后

清朝康熙年间,田好谦过世已有20余年,次子田会一出使京城。

田会一始终未曾忘却父亲遗志,出使清朝之前,便已让家人将族谱做好,,又将田好谦的画像一起妥善包裹后随身携带。

前往北京的路途道阻且远,但田会一一踏上清朝国土,便四处打听河北鸡泽县。

到了北京,田会一一有空便到处寻访京城官吏,逢人便问:是否有老家是河北鸡泽县的同僚?

一时之间,朝鲜使者竟是中国人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三河县任守备、翰林的帮助下,田会一终于找到鸡泽县的两位举人:田思齐和胡御枚。

初闻这两位举人,其中一人便姓田,田会一大喜过望,连忙赶去相见。但田会一赶过去才被告知,田思齐老母病故,已回家奔丧。

田会一大失所望,由于出使日期即将临近,他便将身上的家谱、父亲画像嘱托给了胡御枚。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与父亲的嘱托,田会一写下了一封信,一同交给了胡御枚。

胡御枚不负田会一所托,拜人将家谱书信等信物,辗转多人之手,终于到达了风正村。

田氏家族顿时欢天喜地,原来田好谦并没有因战乱而亡,还在韩国开枝散叶,继续了田家人的血脉。

看着手上的信件,田思齐顿感觉事情重大,需要立即回京城见到这位田家人。

但是,当田思齐回到京城后,田会一已经返回了古朝鲜。

自此,两地田家人偶有书信往来,却难有再联络,时代的变幻总是夹杂着战乱,两地也总是沟通不畅。

在河北风正村的祠堂上,田好谦的画像同其他列祖一样高高悬挂着,而在家族的族谱里,田好谦以后的名录却是空白。

风正村的其他田氏家人,希望有一天田好谦的后人能够认祖归宗,再将族谱的空白处填写,以续田家血脉。

而远在古朝鲜的田会一过世后,其子田得雨,已经官居全罗道兵马节度使,在他晚年弥留之际,特请宫中汉语翻译前来,在病榻床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我是中国人,家在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把这事记入家谱,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风正村的田氏家族也未放弃对韩国血脉的寻找,20世纪20年代,全村曾集资派族人前去寻找,无奈日本侵略者已全部占据朝鲜,前去寻人的族人也无法入境,耗尽资金后乞讨回家。

20世纪30年代,朝鲜田氏家族曾托人来信,因日军暴虐,朝鲜亦无容身之所,欲集体迁居到风正村。

但风正村也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宗亲田金标曾修书一封寄往朝鲜,却未得复信。

20世纪50年代,中韩之间剧烈的武装冲突,更让两地田氏家族难以取得联系,战后,两地都曾派人前去寻找,均未能取得联系。

此后遥遥数年,两地田氏宗亲,再无人取得联系。

三百年寻亲路,一朝修成正果促两地经济发展

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是韩国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旗下有67艘船舰,航线遍布20个国家共80个港口,是世界第14大集装箱海运公司,在多国设置了办事处,其总裁田文埈正是田氏家族的一员。

进入21世纪,田文埈积极利用公司平台,积极在中国寻根寻祖。

但无论如何,始终无法找到族谱中所提到的“广平”,而这个恰恰是田氏家族最为重要的地址特征。

2004年5月9日,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风正乡党委书记田连平接到一个来自山东青岛的电话,对方的几句问话,让他瞬间感觉这件事不同寻常。

电话中,对方不断向他询问:当地是否有田氏家族?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什么?有没有失散在外的亲族?

田连平一五一十地向对方作了陈述。

电话里的那一头格外兴奋,高兴地向田连平连声说:找到你们了!找到你们了!

田连平一时愣住了,他仿佛间好像明白了什么事,挂完电话,他赶回祠堂,找到了族谱“田好谦”一栏,对着后面的空白处,久久愣神……来电话的,正是朝鲜田氏家族后人田文埈在设置在青岛的办事处一位员工打来的。

5月12日,在做好一系列的安排后,田连平和族中几位长辈赶赴青岛。

当天,一本中国家谱和韩国家谱摆在了面前,两边的人小心翼翼地翻到“田好谦”那一页,对上了!

两边的人顿时激动起来,终于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青岛办事处的这位工作人员不敢马虎,再次陪同田连平返回了风正乡,正式证实:田氏21世后代田连平实属20世田文俊之侄!

原来,河北邯郸市共有2个“广平”,一个位于邯郸偏南的广平县,一个位于东北的“广平府”,后来,当地区域行政规划不断调整,当年的广平府已经变成了广府镇。

这也就是田文埈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风正村的原因。

2004年6月29日,田文埈和韩国著名的国语学家、原檀国大学校长田光铉、韩国化学企业社社长田得等一行九人,代表韩国田氏宗亲回风正村认祖归宗。

长达367年的时间,两地田氏宗亲终于再次相聚,两地田氏宗亲同属一脉,各自家族经过世代繁衍,都已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门下后辈青年才俊层出不穷。

当天,在河北风正村,黄土掩埋的祖坟面前,夏天的风湿润地吹着,田文埈一行人在祖坟面前长跪不起,长3米高、12米宽的族谱竖图,再次证明了他们属于同一血脉。

11月12日,田连平带着家谱、田好谦画像等珍贵家族遗物,应韩国宗亲邀约,踏上了前往韩国之路。

田文俊之父田明焕正值九十岁寿辰,当看到这些珍贵物品时,不禁老泪纵横,摸着这家族竖图,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高大的族谱竖图,犹如历史的长河,现在,田明焕仿佛就站在河的这边,而田好谦又仿佛在河的那边,他们隔空对话,一同在这幅家族族谱上续写着人丁兴旺的妙章。

两地宗亲相认后,都通过不同的形式支持对方的经济发展。

2004年12月,在田连平赴韩认亲祭祖欢送会上,韩国田氏宗亲承诺组建“中韩田氏经济共同体”,鸡泽县政府也积极利用两地血溶于水的宗亲关系,在韩国成功举办了招商活动,促成了“中国辣椒之乡”的美誉。

田明焕去世之后,其子田文埈遵其遗嘱,在鸡泽县风正小学设立了“明焕奖学金”,以激励田氏后人勤勉好学、学有所成。

鹤到九霄羽落地,树高千丈叶归根。中国风正田氏家族与韩国田氏家族同属一根,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两地的沟通联系也更为紧密,不断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