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132期

——野史纲目——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

自从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缔造了皇帝的概念之后,在中原大地上,皇帝这个职业就成了香饽饽,不管男女老幼,都想去皇位上坐一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有一个算一个,中国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累计共诞生了400多位皇帝。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大大小小的皇帝在历史的舞台上犹如走马灯一般更迭。

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却没有出现过一个皇帝,这背后又有哪些原因?

01

山东省的地理位置

山东省有着“齐鲁大地”之称,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东方。自从秦始皇一统华夏之后,山东地区从来都不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历史上,国家的资源多被世家贵族所垄断,他们得到的资源更多,也更容易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距离皇位最近的,除了皇子之外,就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从古至今,像曹操、司马懿、杨坚、李渊……太多人都是从外戚或者权臣直接过渡为皇帝的。

真正的白丁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个人,刘邦姑且也算一个,但他还是个亭长出身。那么山东常年都不作为一个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个地区有势力的人自然要弱于中西部地区。

在风水上来说,山东地区属于龙尾而并非龙头,省内多平原,易攻难守,没有天险可以凭借,也没有险要的隘口可守。

这样的地理条件限制住了其自身发展,在这样广袤的平原地区,并不适合藏兵蓄势积蓄储备力量。

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就给山东贴上了标签,此地适合驻兵而不适合成王,更不适合被当做根据地来经营。

02

山东省的人文气息

话说这玩意和山东省的人文气息也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多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多仗义且无计谋,不利于成就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之下,山东人多会尽心尽力做事,犯上作乱当皇帝是被定义为“大逆不道”的一件事,在封建社会,可不要小看思想认知对于人的影响。

山东地区虽不是鱼米之乡,但广袤的平原适合种植,东部沿海地区的渔猎也相当发达,自古以来,山东地区较其他地区还是比较富裕,老百姓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能够吃饱肚子。

如此一来,人们对于造反起义就不怎么感兴趣,毕竟在古代,只要是能够填饱肚子,老百姓是不愿意造反闹事的。

这个地区的人多老实本分,人文气息如此,一些想做大事的人,也会尽量避开山东这个地区,更倾向于选择民风彪悍,易守难攻的西北地区。

03

黄巢是个另类

山东虽然没有出现皇帝,但黄巢算是个最接近皇帝的人了。作为农民领袖,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黄巢是山东省菏泽市人,祖上以贩卖私盐为业,自小家里是不缺吃不缺穿。他还参加过几次科举,却屡试不第,无奈之下只能够回家继承祖业,当一名盐帮头领。

公元874年,大唐境内遭遇水旱灾,尤其是河南地区较为严重。而另一伙私盐贩子王仙芝聚众数千人起义,趁乱搞事。

原本黄巢是没有必要参与这次起义事件,他手里有钱,库里有粮,度过这次灾荒根本不在话下。

但是黄巢生性就喜欢搞事情,便也募集数千人,响应王先芝起义,也就是这样,黄巢加入了起义军中。

黄巢虽然没有被儒家思想所限制,加入到了起义军的行列,但他并没有依托山东地区一步步稳扎稳打,而是选择了流动作案的方式。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山东地缘方面的劣势。

04

后记

中国几千年发展下来,累计出现了400多位皇帝,但却唯独没有山东省。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其富裕程度也比较靠前,究其原因,综合上文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地缘原因,山东地区靠近东部,未曾被任何一个政权当做核心城市发展,这个地区的人自然也就不具备做皇帝的实力。

(2)该地区内多为平原,没有险要地区可以扼守,不适合大量屯兵,因此不具备作为大本营的条件;

(3)儒家思想影响较深,该地区较为富裕,老百姓造反的兴趣偏低……

基于以上因素,山东省几千年来没有出一个皇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END

更有趣更有料的内容

尽在李三观

样式 | 来源于脑洞大开

图片 | 来源网络

文字 | 来源于灵感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