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位于云山路西侧的建设工地上,随着两片钢结构横梁的成功架设,标志着杨高中路(罗山路立交-中环立交)改建工程1标进入了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将为明年高架贯通创造条件。

1992年,随着浦东开发的起步,杨高路进行大规模扩建,工程成为当年上海第一个“一号工程”。通过建设这条曾经用碎石、煤屑作路面,被戏称为“羊羔路”的道路变成了一条双向6快2慢的通衢大道,成为浦东新区一条重要的交通干道。

随着浦东的快速发展,杨高路日渐拥堵。今年开工的杨高中路(罗山路立交-中环立交)改建工程西起罗山路立交,东至中环立交,路线全长约3.5公里。其中,由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施工的1标段从罗山路至云山路西侧,长度约为1.76公里。采用“主线跨线桥+地面道路”的建设形式,主线高架为机动车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地面道路规模为机动车双向4-6车道,设计速度50公里/小时。

除此之外,1标段还要在罗山路立交改造中新建3条匝道,改建1条匝道,为车辆通行提供更多方便。其中新建WN(西向北)匝道,建成后芳甸路跨线桥辅道车辆西向北可直接上杨浦大桥,不再需要等候红灯;新建SE(南向东)匝道,让车辆能直接往东驶上高架主线,同时,对现有的同方向的落地匝道进行改造;新建NE(北向东)匝道,并与SE匝道在空中拼接后,再与高架主线合并,今后从浦西经杨浦大桥往金桥方向的车辆将直接驶入高架主线。

居高不下的车流量、复杂的立交改建,还有正在施工的地铁14号线蓝天路站,对交通组织、施工组织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施工现场全封闭的文明施工要求与桥梁吊装施工场地需求形成矛盾,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见缝插针,采取夜间拆除围挡设置临时围护保证吊装顺利进行,早高峰来临前恢复施工围挡确保安全的形式解决这一难题。除此以外,施工沿线地下各类管线、天空密集的架空线等必须要避让的障碍物对施工组织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下不仅有大量的地下管线,以及地铁9号线隧道,头顶还有一条高压走廊。”上海浦东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兼第五项管部经理宋健介绍,桩基施工时严格做好对地铁和地下管线的保护,而上部结构的施工则是利用高压架空线改造极短的“窗口期”内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社会的影响,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主体工程采用了预制装配式施工,桥梁立柱、盖梁、小箱梁、钢箱梁等均采用预制拼装施工,承台以上部分装配率达到了90%。利用BIM技术,规避管线碰撞,对进度、质量、安全施工等进行管控,实现精细化管理。

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对社会道路交通的影响,大型设备及预制构件的吊装全部安排在深夜进行。“在沿道路一侧专门布置了可移动的围挡,利用深夜车流量较小的时机,将钢盖梁运到现场,完成吊装后,再将围挡封闭。”宋健说。

作者:李继成 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