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 11月30日,2021年“海丝论坛”暨节能环保国际论坛在广州南沙顺利召开。

当天下午在出席以“‘双碳’下传统产业的挑战与变革”为主题的对话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甬军表示,传统高耗能产业在“双碳”政策格局下,要保持动态平衡和稳步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的电厂搞过煤改油,当时油价很便宜,但在1973年欧佩克限产后,油价提升,我们又改回煤。” 陈甬军指出,中国一次能源中煤耗高是由国情决定的,也是由价格体系和市场体系决定的。

“现在碳中和、碳达峰对传统产业,特别是发电产业来讲是‘一增一减’,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稳步前进达到这个目标。”

不过,陈甬军也指出,清洁能源最大的问题是风、光伏、潮汐等作为主力负荷不够稳定,“我们要发展一部分分布式储能设备和技术,要逐步的发展。”

陈甬军进一步指出,传统高耗能产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取决于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变的程度。

“现在我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需要使用钢铁、电力等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煤炭的消耗就占了很大比重。当我们的第三产业像发达国家一样,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足够高,那煤耗自然就会下降,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要稳步前进。”

最后,陈甬军再次强调,传统高耗能产业“双碳”目标的实现,大的方面要看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我们计算,我国城市化到2025年会达到65%,2030年达到68%左右,一搞城市化很多基础设施就出来了。”其次,在于技术的发展,“这取决于国情和市场,决定我们对能源的选择。”

(作者:家俊辉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