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涂梦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吉野家回应发臭肉沫:门店属不同公司运营

11月29日,知名日式快餐品牌吉野家因门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等问题登上热搜。

事情源于有视频博主发布了一则曝光吉野家后厨存在严重涉及食品安全违规操作问题的暗访视频。在视频中,该博主发现,吉野家不仅在食材新鲜难以保障,就连明显过期的食材也会继续使用,甚至用于餐品的肉沫、油质,都出现变臭发酸、严重发黑的情况,后厨卫生环境令人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30日,吉野家运营主体之一的合兴集团(00047.HK)发布声明称,“本次视频中的吉野家餐厅并不在我司运营范围内”,并表示目前已成立自查工作组,将在合兴餐饮集团运营的吉野家餐厅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吉野家:吉野家跟我没关系”“怎么不说是临时工?”“闯祸的都不是我家孩子”。对于合兴集团的澄清,并不买账的网友纷纷戏谑道。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吉野家”品牌分别由合兴集团和日本吉野家总部经营。合兴餐饮在声明中提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内蒙、东北三省的吉野家由合兴餐饮集团运营。

据媒体报道,此次涉事门店位于安徽。

11月30日,时代周报记者分别致电合兴集团旗下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日本吉野家总部在中国运营主体吉野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两家运营主体

吉野家进入中国市场多年。

1992年3月,中国内地第一家吉野家在北京王府井开业,主打“日式牛丼干”(日式牛肉饭)。2009年,吉野家宣布开启“千店计划”,对外宣传售卖“最好的牛肉饭”,掀起一阵日式餐饮风潮。

2011年,合兴集团斥资34.75亿港元,拿下吉野家中国内地北方区域特许经营权。吉野家在中国市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分区域运营,日本吉野家总部直接运营除合兴集团特许经营地区外的吉野家门店。

吉野家所处的日式餐饮赛道竞争激烈。

同样作为日本连锁快餐品牌的食其家、松屋,均相继开拓中国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吉野家的市场分额。

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连锁日料餐厅增长迅速,门店数从2.3万家升至6.5万家,日料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合兴集团运营下的吉野家,也在频频寻求突破。

2016年开始,合兴集团推出“餐饮+互联网”战略,尝试转型布局新品类。比如,试水自助早餐到推出“家庭厨房”产品,售卖预包装产品,宣布推出新品牌“吉食汇”等。

2021年,吉野家上线小火锅套餐,试图进一步拓宽餐饮消费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吉野家的思路有所偏差,转型不等于多元化,而是要把原有的核心业务能发展得更好。”11月30日,餐饮行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吉野家的发展瓶颈早已显现,但并没有被重视和解决。

规模缩减

“虽然吉野家近些年都在尝试做一些转型或业态创新,但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11月30日,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从数据上看,以吉野家业务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合兴集团近年来盈利有所下滑。2017—2019年,合兴集团归母净利润从1.67亿元下滑至1.04亿元。

日本吉野家总部的经营也不容乐观。据日经中文网的报道,2018年3—11月合并财报显示,吉野家总部的营业亏损达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125.5万元)。

“尤其是疫情背景下,餐饮行业整体受影响,包括租金、原材料、人员成本的上升,以及其他竞争品牌的快速发展,吉野家的经营压力更大了。”文志宏表示。

受疫情影响,2020年,日本吉野家总部与合兴集团均陷入亏损,前者净亏损高达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后者归母净利润亏损则超8000万元。

基于此,吉野家不得不选择闭店止血。

2020年7月,日本吉野家总部公开宣布,将关闭全球150家门店,其中也涉及中国市场。当时,吉野家在全球共有约3300家店,其中非日本门店共有1000多家门店,中国市场就占到六成。

合兴集团也在收缩规模。截至2021年6月底,合兴集团旗下吉野家门店仅有396家,相较2019年末仅新增6家门店。

据2021年中报,合兴集团营业总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35.0%;归母净利润869.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632.6万元。

但即便扭亏为盈,合兴集团在资本市场也已不具吸引力。

2021年9月,合兴集团提出进行私有化退市,公布持有已发行股票超7成的首席执行官洪明基及其家族的私有化计划,原因是股票交易低迷。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吉野家两个运营主体共享一个品牌资源,在发展上存在内耗。“未来,吉野家应该处理好两家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保证品牌品质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赖阳向时代周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