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编辑部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社群 | 添加微信chunfneg52566,备注进群即可入群交流。

关心医药发展的人一定能发现这些 年来抗体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的创新产出很高,而我国高水平创新中药的产出非常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不想再被卡脖子

创新中药产出为什么非常少呢?咱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知识。

大家都知道药品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持续高水平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是维护国家药品战略安全的关键。原创药物研发能力应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成为“卡脖子”问题。

过去,在国际新药研发赛道上,由我国主导的原始创新药物还较少。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在医药研发领域的持续支持,我国生物药、小分子靶向药领域正快速发展, 抗体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抗体偶联药物、 PROTAC、分子胶水等创新药物的投资快速增加,新药产出能力逐年增长,逐渐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医疗资源,我国应当引领中药创新药物的发展。然而,由于中药基础研究的相对滞后,多年来我国高水平创新中药还非常少。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数据,2016—2020年获批的中药新药,仅占批准上市新药总量的1.4%(5/356)。同时中药新药研发投资在所有新药投资的占比连续创下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原因导致创新中药的研发如此之难?

要知道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中医药在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抗疫“中国方案”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亮点。

但这些优势如何才能转化为创新中药研发的能力?

或许你注意到了创新中药研发的困局,那就是——套用西方医学和药物筛选体系,无法使中药新药研发取得有效进展,再不破解困局真的要被卡脖子了。

#2

特别关注论文

这里要给大家推荐本刊21期发表的特别关注《中药的间接调控作用与间接作用型中药的创新发展》,由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王伽伯教授撰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水平创新中药是衡量中医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事业以及中医药国际化推广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医药国家战略的重大 需求。

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的挑战,以系统论、整体调节为特点的中医药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提高中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方法论上有所突破。西方科学体系的思维是对抗医学(allopathic medicine),中药研究也受其影响而寻求直接抑制或对抗病灶靶点的药效机制。然而,很多中药活性成分的起效浓度显著低于其在疾病靶器官所需要的稳态浓度,在机制上难以解释。

该文从中医药学方法论的本源-系统论(systemism)和调和医学(harmonizing medicine)出发,通过分析既往的研究案例,提出中药的作用机制可以不局限于病灶靶点的直接对抗作用,二是包括通过调控中间媒介物质(intermediate substances)发挥的跨器官(脏腑)、跨系统、远程的作用。从间接调控作用的角度,探究中药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可能从根本上打破对抗医学思想对中医药研究的思维束缚,走出间接作用型创新中药的全新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封面设计

中药的创新之路需要打破对抗医学思维模式,回归到中医学的内在,以调控中间媒介物质发挥作用,类似中华武术中“隔山打牛”的功夫,因此本期封面以巨浪卷山的主体形象来体现这一精髓,隐隐中创新中药的未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欲了解最新最快的研究成果, 可点击“阅读原文”在中国知网下载浏览更多20期文章。

购买杂志请发邮件至: cjcmm2006@188.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END —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投稿:cjcmmxinmeiti@126.com(邮箱)、chunfeng52566(微信);商务合作tcmrun(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