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踌躇满志的华夏幸福开始复制“恒大模式”,要玩就玩票大的,悄悄的收购了河北中基足球队。

不止是房地产、足球、农业、大健康、新能源等,华夏幸福向着行业楷模恒大努力学习。

大家都意气风发,憋着一口气要吃成胖子的时候,很多事情悄悄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1月29日,华夏幸福累计未能如期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13.04亿元,这个优秀的房地产商终于要躺平了。

曾经靠着大举借贷、高周转、高增长快速壮大的房地产企业都萎靡了,至今,很多房企还做着“涨价去库存”、“再贷XXX亿”的美梦……。

现实是,这些梦有点太遥远了。

在过去几年,房地产高速发展,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大举借贷为超高速的增长提供资金。

2015年,融创想做佳兆业的“白衣骑士”没当成,最后接手了万达部分资产,为什么孙老板那么有钱,其实都是借来的。

大家左右倒右手,互相帮衬一把,互相融资借钱。

之后,政策的风向变了,涨价去库存,很多地方房价直接翻倍,银行放贷款,把包袱甩给了买房者。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银行贷款收回来大笔的收益,各种税费、地价房地产企业有钱交了,以前的欠债都还上了,最后还狠狠赚了一笔。

就连各个房地产企业的老总都对自己下手更狠,发给自己数亿年薪,从股市圈走了很多钱。

别提有多开心了。

伴随着2018年,中美的摩擦,到后来的疫情,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过高,监管层有意对占GDP的四分之一的房地产市场加强监管。

这就使得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金压力,信贷逐渐枯竭、新房销售也下滑,甚至一些开发商连债券和财富管理产品都支付不起了。

房地产商过得不好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房地产商过得不好,同样过得不好的,还有那些地产中介和投资者。

在2008年到2012年,2015年到2018年,伴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地产中介也吃到了红利。

高提成,定制服饰、高档消费品有多少买多少。现如今,一个月成不了几套房子,租房的人也明显的少了。

很多小的房地产中介直接关门大吉,赚不到钱,每个月支出那么多,还不如直接躺平来的快。

财新网9月援引一份内部备忘录报导,大型房地产中介机构链家计划关闭约20%(大约100家)的深圳门店。有些中介就表示他们同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要么已经转行,要么考虑转行,剩下的就是苦苦熬着的。

过去很长时间,房地产的调控政策都没有放松过,坚持“房住不炒”,压缩信贷,设置指导价…..。

房地产商自己先扛不住了。

以前,融资从银行来,但银行不是慈善家,不可能你想要多少就给你多少,那房地产商就自己搞个私募和P2P平台自己融资。

当流动性出现了危机,蝴蝶效应就显现了。深圳本地的花样年先开始引爆,然后火烧到了恒大、佳兆业、宝能的身上。

他们从民间融资的钱还不上了,如今投资者还苦苦的哀求还钱,尽管大佬们说“现在是困难时刻,我准备了债务好几倍的资产,不会欠大家一分钱”,可谁心里有底呢?

这些房子本来开发商就是要卖的,最后当成资产直接抵给投资者,资产价格要是继续跌下去,谁赚谁亏还不知道呢。

在很多人看来,投机炒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前闭着眼睛投资都能赚到钱。如今,政策、地段、资金等因素使得投资的人越来越谨慎了。

胡乱轻易投资,最终都有可能血本无归。

房地产行业正迎来史上最艰难阶段,只有保证现金流才能活下去。

阳光城的林老板自掏腰包,融创的孙总自掏30个亿,恒大许先生自掏70个亿(公开统计套现200亿)……,这些都是自己掏钱出来了,和企业共进退,地产企业太难了。

除了老板们自掏腰包之外,房地产企业开始卖资产来还债了。

此前陷入危机的花样年决定转让位于北京市密云的国祥府、国祥云著两个项目的股权来补充流动性,未来视情况还会继续处理其它项目。

恒大和佳兆业等房企最近几个月已经在香港开启卖资产的的模式,以便回笼资金,缓解内地的流动性压力。

恒大将自己香港宅项目中价值20亿港元的未售单位转让给其合资伙伴鼎佩集团,可这点钱对于恒大负债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佳兆业将位于香港旧启德机场的一块住宅地块作价79亿港元出售给香港同行远东发展和新世界发展。

同时,佳兆业以37.8亿港元的价格将香港北部屯门的另一个地块卖给了旭日国际集团,扣除土地抵押贷款后收回了约13亿港元的现金

中国奥园也计划出售香港葵涌的一栋活化工厦,2018年这栋大厦以9.5亿港元(1.2183亿美元)买下,如今估值不到8亿港元

就在前几天,奥园以9亿港元现金代价将港岛半山罗便臣道的旧楼项目出售给一位香港投资者。

未来,恐怕会有很多房地产企业加入卖资产的行列,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流动性,保证企业不死。

只要还活着,就有机会。

当然,平均每年消失的300多个中小房企不再有这些机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老板自掏腰包、卖资产之外,他们还对自己的员工下手了。

先降薪,降薪比例30%-50%不等,然后以各种理由让员工签同意降薪的协议书。

不愿意降薪,那就把整个部门解散了,停岗,发最低工资,这个苦不堪言。网上流传的停岗半年、一年的都是真事,最终就是逼迫你自己离职,不给补偿。

然后裁员,仅仅一个月不到,百强房企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开始裁员了,裁员比例最低的10%,最高的50%。

当然,裁员的操作是很骚气的。

先停止招聘,然后HR开始裁员,试用期的统统不合格,离职。

正式员工,也裁掉,当然裁员不给赔偿(房企的社会责任都去哪里了?)。

想不被裁员也可以,放弃在公司买的理财产品的优先赎回权,买公司的房子。

或者,全员营销,管你是什么岗位,出去卖房子,设定KPI,一个月卖几套房子,卖不出去,你自己买,不买,那就离职。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为了开源节流,十八般武艺逼着员工,太牛逼了。

平日里赚钱的时候没员工啥事,有困难的时候就坑员工,实在是佩服。

有地产专业人士就坦言:未来百强房企将会有70%、80%躺平,即使是中国最厉害的房企也只能撑过3个月。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地产的阵阵寒意让很多房企和员工不得不得躺平了。

躺平自救的时候,有些事还是要做的,比如,恒大继续押宝新能源汽车,旗下多家恒大汽车关联公司注册资本增加,不管最后能不能成,总比坐着等死好。

该来的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