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关系没有缓和,也没有走向直接对抗,而是越来越明确地走向竞争,全面的、长期的残酷竞争。为此,美国正在推出经济科技和军事外交的双线布局,以对中国的崛起进行全面围堵。

要赢得这场竞赛,中国第一要在战略上明确认清美国的目的和手段,不能被所谓的“缓和说”和“开战说”所迷惑,第二要练好内功,并全方位寻找美国围堵计划的突破口,使美国的围堵始终无法合围,最终粉碎美国的压制,赢得竞赛。

1. 认清战略转变

事实上,拜登政府上台后,很快就表明了对华政策的主要立场,就是要和中国竞争,同时避免局势失控。但对此,国内有时经常会认识不清,认为拜登政府不过是想施压,让中国让步,如果实现沟通谈判,中美还能回到过去的合作状态。

这一看法完全错误。美国已经不止一次阐明,中美关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所谓的过去,是美国的对华接触政策,目的是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然而现在证明美国的这一目标已经彻底破产。所以美国放弃了这一接触政策,也就是中美合作的关系,已经不可能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中美实现更多的会晤、沟通,也都是相互交涉,而无法达成共识。这就是接触关系和竞争关系的区别。

所以中国一定首先要在这个战略上非常明确地认识到,美国的政策已经转向,如果我们还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我们就会把资源用错地方,朝着不该使劲的方向努力,错失大好的机会。

2. 竞争与创新法案

美国的这种政策转向,近期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美国在国内想要着急通过几个重要的法案。最主要的就是所谓的创新与竞争法案,也叫中国法案。美国毫不避讳,这就是针对中国的。

都说美国是法治国家,什么是法治国家?就是把政策意图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法治国家不是讲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是说,一个国家,要把自己的安全和感受到的威胁,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用立法的形式来表现,成为跨越党派和政府的共识,这个叫法治国家。

所以对付中国,在美国已经是跨越党派的立法共识。美国众议院目前就在扫清障碍,要通过这个创新与竞争法案,使美国可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主要的做法,就是和中国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把美国的资源,非常有目的地投入到能改变中美竞争关系的领域。例如改善美国的基建水平,提高美国的创新科技,在5G、AI、芯片等尖端科技领域,拉大和中国的差距。

也就是美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漫无目的地往前发展,因为过去反正美国第一,谁也赶不上美国,美国怎么进步,都是进步。现在不一样了,美国耗不起了,如果不把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的地方,中国就会在关键的科技领域超越美国。有点逆水行舟的感觉了。

美国的这一法案,对标的就是中国的宏大战略,百年大计之种。他们认为,中国有着“称霸世界”的宏伟计划,而美国没有。所以美国要赢得竞赛,就必须制定同样的规划和方案。

3. 关岛和澳大利亚

在军事上,美国正在扩大在关岛和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如果说国内的法案是为了增强美国的竞争力,那么军事部署就是为了增强美国对中国的牵制能力和遏制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牵制能力就是不定时地在中国周边制造不愉快,在南海、台海、东海等海域不时给你点挑衅,让你不能安心,牵制你的军力消耗。

遏制能力,就是要千方百计阻挡大陆武统台湾。按照美方的说法,就是增加武统台湾的成本。环视在此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美国在太平洋遏制中国有着天然的劣势,即使距离太远。日本和澳大利亚是美国两个最最关键的亚太据点。所以如果开战,一定要先清除这两个据点。

显然,美国也看到了这两个据点的价值,现在要拓展这些据点的军事能力。

4. 中国应对

对于美国的经济科技竞争,中国已经取得追赶优势,只要继续保持开放,防止被美国孤立,继续维护好国内经济的活力,就无需担心。也就是练好内功。

美国的经济孤立效仿的还是冷战时期的东西阵营。但在二十一世纪制造这样的对立几无可能。尤其是中美之间没有美苏那样的完全意识形态对立。同时中国经济早已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对于美国的军事围堵,中国要加强防备。这个防备,最重要的是抓住重点。我们的重中之重,就是拿回台湾。其他地方,美国也就是挑衅,得不到太多好处。拿回台湾,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完全准备,在地利方面,依然占据优势。

当然,我们也应该加强回击能力。既然日本和澳大利亚甘心为美国提供军力部署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要把日澳列为首先清除的目标。要给他们这种明确的战略指示。只要一开战,中国就可以攻击和瘫痪日澳包括军事基地在内的各种设施。我们要告诉日澳,作为帮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总体而言,中美竞争,长远来看还是看经济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只是一种平衡,不能让美国占据压倒性优势。如果台湾一旦出问题,我们取胜的最大法宝,还在于决心和意志,这是美军不具备的。在军力制衡的情况下,中美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科技实力决胜。我们要把更多的筹码,放在这一头。

国际热点深度分析·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