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互联网医疗作为线下医疗的有力后援,优势凸显,迎来新的机遇;随着新兴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渗透,科技赋能整个医疗健康产业也方兴未艾。

本专题关注医疗科技,聚焦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辅助诊断、医疗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典型案例和专题研究。每周更新,每年不少于50份报告。

摘要

√ 圆心科技打造了包括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圆心医疗科技、等七大品牌,尤以前三者为主。公司自创立之初便得到资本市场关注,包括红杉资本与腾讯在内的资方纷纷伸出橄榄枝,红杉中国几乎参与了圆心科技从A轮到F轮的所有融资。公司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了275亿元,目前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申请书。【如果您对该系列报告感兴趣或提供相关案例,欢迎添加13261990570(微信同号),联系我们】

√ 圆心科技主营业务各板块间规模严重不均等,“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板块一家独大,负责“卖药”的圆心药房贡献了公司几乎全部的营收;2019、2020年其他两块业务营收之和同比增幅达到390%和210%,但绝对占比依旧很小。

√ 圆心科技研发投入持续低迷,2018—2020年仅分别占收入的1.5%、1%、1.3%、1.6%、1.6%。公司还面临毛利率低(7.6%)、不断亏损(累计超过10亿)的问题,且目前没有好转的迹象。

出品 | 零壹智库

作者 | 时羲农 编审 | 赵金龙

目录

一、医-药-险服务一条龙,三大品牌挑起大梁

(一)妙手医生

(二)圆心药房

(三)圆心惠保

二、多轮融资,冲击IPO

三、“卖药”贡献绝对营收,持续亏损

(一)业务构成不均衡,“卖药”属性明显

(二)毛利率低靡,累计亏损超10亿

四、结语

2020年以来,在疫情倒逼与政策利好的双驱动作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进一步迎来爆发式增长。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5.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4.7亿元,年增长率维持在50%以上的高位。

圆心科技瞄准医疗服务转移至线上的行业风口,打造“医-药-险”模式,提供线上医疗全盘解决方案能力,目前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诊后管理服务体系。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及慢病管理领域独角兽企业,圆心科技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平台及本地服务、线上和线下用药管理服务等,搭建自身业务架构,进入成熟期。

一、医-药-险服务一条龙,三大品牌挑起大梁

经过六年的发展,圆心科技打造了包括妙手医生、圆心药房、圆心惠保、圆心医疗科技、等七大品牌。其科技品牌矩阵以“线下院边及DTP(Direct to patient)药房+线上互联网医院”的模式为基石,串联医生端、患者端、药品端与保险端,连接了就医场景、用药场景与支付场景,构建了“医-药-险”服务闭环。

目前,圆心科技有三条业务线: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以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具有医疗需求的患者首先由“医”,即妙手医生进入业务闭环当中,获得线上诊疗与慢性病追踪等服务,获取用药建议;患者进而进入到“药”环节,即依据妙手医生提供的用药建议往圆心药房开药。对于有需要的患者,“险”环节的圆心惠保品牌在支付场景为患者提供帮助。

圆心科技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指出,上述三大业务共同挑起对患者整个医疗周期的服务的大梁。按收益计算,圆心药房是2020年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妙手医生是中国首批获批的互联网医院,2021年8月平均月访问量已达4150万人次;圆心惠保可以连接医疗价值链中主要参与者,减轻患者医疗开支负担。

(一)妙手医生

妙手医生是圆心科技旗下互联网医院品牌,提供在线诊断、线上答疑与科普、上门送药等服务,着重围绕大病、慢性病进行跟踪,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建立诊后管理服务体系。目前,妙手医生注册与签约专病医生累计已达20万名,日访问量700万。

2020年8月,妙手医生以70亿元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351位。圆心科技在线及线下药房提供的药品约49000个品种,妙手医生累计拥有超过320万名付费用户。

(二)圆心药房

圆心药房是圆心科技旗下连锁线下DTT(Direct to patient)药店品牌,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拥有220+实体店面。目前圆心药房已与国内外2000多家药企展开合作,服务覆盖药品26000多种,其中包括新特药300余种。

圆心药房将自身定位为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大部分药房布局于医院一公里范围之内。区别于主营非处方药及普通处方药的社区药房,圆心药房零售销售额中约83%源自处方药,且大部分无国家医保覆盖。

(三)圆心惠保

圆心惠保成立于2019年,以“保险+医疗+医药”为服务基础,面向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带病人群和健康人群,业务包括特药服务、视频问诊、福利药品与理赔调查四大块。

圆心惠保对多种疾病建立起涵盖年龄、性别、地域等尺度的发病率模型,结合多种维度建立病程整体模型,进行保险定价与评定,为保险公司提供理赔调查服务时,助其降低理赔风险,做到合理控费。圆心惠保也运用公司其他业务板块数据,为保险产品提供精准用户流量,降低保险获客成本,进而降低保险价格、提高保险销量。

依托圆心惠保,圆心科技已经为约70家保险公司及七家再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40余款新特药物保险产品、在超过6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并通过其平台分销合计14项健康保险产品,保单数量约为200万份。

二、多轮融资,冲击IPO

至今未能实现盈利,3年亏损近7亿元,圆心科技依靠融资输血才能存活到现在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资本市场似乎依旧看好这家公司,并对其源源不断的投资。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成立以来,圆心科技完成8轮融资,总计融资金额近60亿元,其中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达等诸多明星投资机构。在最近的F轮融资后,圆心科技的估值达到了275亿元。

表1:圆心科技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天眼查,零壹智库

股权结构上发布招股说明书时,腾讯持股占比为19.55%;红杉持股16.21%,启明持股7.12%,创始人何涛持股比例为37.01%。值得注意的是,红杉中国几乎参与了圆心科技从A轮到F轮的所有融资,陪跑六年。

2021年10月17日,圆心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高盛与中信证券为其联席荐保人。2021年以来,叮当健康、微医、医脉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先后冲刺港股,互联网医疗企业赴港上市已成热潮。

三、“卖药”贡献绝对营收,持续亏损

(一)业务构成不均衡,“卖药”属性明显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20年,圆心科技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98.8%、97.9%以及97.5%,数额分别为8.09亿元、23.03亿元、35.37亿元。换句话说,负责“卖药”的圆心药房贡献了圆心科技几乎全部的营收。

图1:圆心科技2018-2020年营收构成(单位: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零壹智库

后两项业务板块,即保险、线上医院,营收每年增长相较自身十分迅猛。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2020年其营收之和分别为1003.3万、4920.1万、1.53亿元,2019和2020年同比增幅达到390%和210%,但占总体营收的占比在短期之内显然无法与“院外患者综合服务”板块抗衡。圆心科技“药贩子”的帽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摘掉的。

表2:圆心科技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与其他企业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招股说明书,零壹智库

圆心科技研发投入持续低迷。2018—2020年,圆心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1230.9万、2265.1万和4629.4万,仅分别占收入的1.5%、1%、1.3%、1.6%、1.6%,与其对自身科技公司的定位十分不符。相比之下,2020年阿里健康研发/营收达到2.7%,京东健康更是高达15.5%。圆心科技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无疑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报告书中报告期内该部分占比均达13%以上。

(二)毛利率低靡,累计亏损超10亿

圆心科技三大业务看似互补,实则是割裂的,大大增加了圆心科技的运营成本。药房之外的两条业务进展缓慢,三者没能产生化学反应,并未让“医药险”的价值链发挥相应的作用。

虽然圆心科技营收额不断走高,但各板块业务毛利率均有下降。招股说明书显示,圆心科技的毛利率于2018-2021年前八月分别为10.2%、10.6%、9.2%、7.6%。

图2:圆心科技2018-2021年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零壹智库

与毛利率下降相对的是亏损额的攀升,至今圆心科技累计亏损已超11亿元。2019-2020年公司亏损分别为1.18亿元、2.00亿元和3.6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62万元。2021年则更进一步,前8月亏损4.62亿元,预计年度亏损额将超过前三年亏损额之和,日均亏损186万元。

图3:圆心科技2018-2021年亏损额(单位: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零壹智库

四、结语

圆心科技会将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继续用在拓展原有业务上:开设更多药房;引进更多医生;进一步推进与更多医院的合作;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提高为医药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能力;伺机而动,投资医疗科技领域。

然而,圆心科技绝对的主营业务板块“圆心药房”所赖以生存的处方药外流的相关政策具有高不确定性,京东健康、字节跳动“松果医疗”、阿里健康等行业巨头的入局导致行业竞争进入红海阶段。在此背景下,圆心科技的发展势必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资本虽然不断输血,但资本的耐心是有限的,留给圆心科技试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