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9日开幕的2021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暨科创产业人才发展大会上,《南通市沿江科创带发展规划(2021 ~ 2025年)》正式发布。《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沿江科创带发展的核心使命、关键目标和重点路径。

站高方有大视野,谋远才能正方向。

这也为处于沿江科创带规划范围内的启东经济开发区明确了新的发展目标。

1.0到3.0,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体系生态化。

在战略定位上,沿江科创带将以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全面建成“科教智力资源集聚区、未来新兴产业引领区、智慧低碳都市样板区、开放协同创新先行区、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成为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重要地标、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重要成员和全国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重要样板。

沿江科创带建设非一日之功。在发展目标上,将按照“南通沿江科创带1.0、江苏北沿江科创带2.0、长三角沿江创新发展带3.0”谋篇布局,着力提升科创带“科”的含金量、“创”的高质量、“带”的聚能量。到2025年,建成科创资源高度集聚、企业主体创新活跃、产业集群引领发展、创新生态支撑有力、体制机制高效运行的南通沿江科创带,全力打造省级以上示范试点。

对照沿江科创带建设第一个五年目标,《规划》提出了20项量化发展指标,覆盖了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质态、创新支撑等多个方面,同时明确了“五升”的定性指标,即: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高升,创新创业生态能级不断攀升,创新创业企业质量实现跃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效能实现递升。

以“水”为魂,优化高能级空间布局

依托166公里黄金水道、坐拥风光秀美生态绿廊,南通沿江地区通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资源聚、产业强、环境优的基础条件,逐渐成为全市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沿江科创带的规划范围包括南通创新区、南通高新区、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市北高新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如东经济开发区、启东经济开发区,约1440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水”为魂,《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沿江科创带的的空间布局,实施“整体统筹、核心引领、圈层联动、协同推进”新发展思路,形成西北-东南向创新发展空间,串联全市重点园区板块,构建“沿江生态引领、核心科创策源、四区高新带动、多园各具特色”的可拓展发展格局。

目前,南通沿江科创带集聚了全市70%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80%以上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80%以上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85%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在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上,这些散落的创新资源也将得到更为合理的排列配置。

“一核”即南通创新区。《规划》突出其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首位度、显示度,强化“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服务辐射”两大功能,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金融商务中心、企业总部中心、高教园等四大重点功能板块,构建全市科技创新中枢及一流创新生态样板。

“四区”即南通高新区、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市北高新区。《规划》进一步强化其在沿江科创带发展中战略支点的枢纽地位,突出“科技产业引领、周边园区带动”的核心功能,打造沿江科创带的共享发展支点。

“多园”即沿江科创带沿线各县(市、区)产业牵引能力强、科创带动能力优的七个园区。《规划》提出打造绿色制造和海洋经济两大发展组团,承接“一核”创新资源及成果溢出,形成所在县(市、区)创新增长极。

六大抓手,促成产业生态创新生态深度耦合

释放创新引擎最大动力,需要将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深度耦合。围绕“科、产、城、人、港”融合发展理念,《规划》提出,构建高水平产业新体系、营造高科技发展新生态、培育高密度人才新梯队、构筑高层次发展新格局、建设高品质城市新地标、开展高效能科创新治理,以六大工作抓手实现沿江科创带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储能、赋能、释能”。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需要瞄准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环节,构建高水平产业新体系。《规划》立足全市基础产业链条升级、面向未来产业创新前瞻、推动新兴产业跨界融合,构建“3+3+3”产业体系,打造南通经济扩容主战场。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强高端装备、船舶海工、创意家纺三大核心支柱产业,抢抓数智科技、材料科技、生命科技三大先导科技产业,布局枢纽经济、平台经济、低碳经济三大新型经济形态。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布局,省委也赋予南通“江苏开放门户”的全新定位,沿江科创带迎来借力区域枢纽之势构筑创新枢纽之能的关键机遇期,构筑高层次发展新格局势在必行。《规划》提出,要以通江达海的开放视角,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助力长三角科创圈打造、构建全面开放创新格局,实现从“创新链协同”到“要素流活跃”再到“共同体联动”的开放创新三级连跳,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沿江科创带规划涉及全市七个县(市、区)、多个市管园区,跨区域协同联动,对创新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在沿江科创带建设中,南通将开展高效能科创新治理,围绕创新经济治理、园区管理运营、板块协同发展,支持改革创新与先行先试,唱好融合“主旋律”,奏响科创“最强音”。

今年是沿江科创带建设第一年,

启东经济开发区

围绕产业链集聚创新资源,

通过强产业、筑载体、优服务

着力搭好框架,

为沿江科创带建设“强筋健骨”。

数据显示,1至9月份,启东经济开发区园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13.3%;完成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27.21亿元,同比增长28.44%;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23.24亿元,同比增长26.7%;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53.74亿元,同比增长60.03%。

近年来,为集聚全区创新资源,统筹推进园区产业创新发展,策应南通全市沿江科创带建设,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开发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引领园区主导产业,抓牢经济方向盘,初步形成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全面迸发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进平台载体建设。捷捷微电、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致力于建设省级检验检测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韩华新能源、捷捷微电检测机构实验室拥有CNAS认证,将公司标准化质量管控和认证提升到新台阶。同时,依托高校资源,特别是北大华东产业研究院、清华力合科创中心,夯实开发区科技创新源动力。

全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支持企业在“双控”中实现转型发展。今年,韩华新能源被成功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睿半导体、托伦斯半导体等成为创新科技行业领跑企业;海四达集团加大技改投入,通过持续创新赋予产值翻倍增加,今年1至10月产值达20.8亿元,同比增长2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抓牢创新“核”的同时,开发区致力于破解“用地难”这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一边是求地若渴的项目主体,一边是无法短时间内调整规划的现实。鉴于可利用的土地空间十分有限,我们只能向存量挖潜,淘汰低效用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让好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峰介绍,今年年初,开发区研究制定相关方案,深入调研园区所有企业,精准了解企业环保安全、土地使用、销售税收等情况。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规划调整区域实施成片拆迁,对用地规模较大的低效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整块开发,对产出低效工业片区实行成片改造,对零星低效企业实行倒逼退出,力争腾出土地空间3000亩。

来源:南通发布、启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