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宁干得漂亮!

西宁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昨天人民日报一位编辑在接受西宁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真的是可喜可贺!没有突出成绩、没有创新性的做法一般上不去。这一年,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西宁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感受到了西宁持续不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坚定信念。”

西宁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不但正在改变着现实中的西宁,而且还将改变未来的西宁。她不但正在改变着干部的执行力、凝聚力、创新力,而且在抗击疫情、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重塑西宁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西宁在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中为西北树立了典范”“西宁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西宁温度高景速度,半年工期只用了93天”“前10月,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4%、55%”“全国许多高精尖企业纷纷奔西宁而来”……

西宁,干得漂亮!但还是那句话:一切才刚刚开始!坚韧不拔、绳锯木断、创新不止,西宁一定会干得更漂亮,一定会干出一个独具魅力、光彩夺目的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宁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前10月,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4%、55%

西宁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西宁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是西宁探寻绿色发展与企业创新融合前进的新途径,必须为西宁点赞!”“让人振奋,令人欣喜,原来西宁有这样的实力,有这样的能力,扬长避短,正在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央媒越来越关注西宁,西宁越来越好!”11月27日,西宁再次登上《人民日报》。这一次,《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为西宁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点赞!

报道称,青海省西宁市,走进今年9月刚刚投产的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能见识到什么叫“坚韧如丝”:直径只有0.005毫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1/10,每平方毫米面积却能承受500公斤的拉力——它就是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至1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宁碳纤维基地项目顺利投产,为全市乃至全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带来新机遇,必将极大提高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国内碳纤维市场需求,促进国内复合材料产业繁荣发展。据了解,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一期总投资高达20.58亿,基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技术,在产线设备上也达到了高度的国产化,这说明我国在碳纤维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有了突破性的提升。

《人民日报》还为西宁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作风点赞。报道称,从今年3月开工到顺利试产,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50吉瓦直拉单晶硅棒项目创下了用时93天的高效率。今年3月,西宁市印发了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10项文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光伏、锂电、化工新材料和有色合金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同时提出创新机制协同推进,制定清单图谱,开展靶向招商,细化“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产业方向,加快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悉,今年前10个月,西宁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4%、55%;截至今年10月底,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5%,而“十三五”之初这个数字只有5.1%。截至目前,西宁已建成两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今年以来,西宁全面落实市级领导干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包保制度,深入一线主动对接、靠前服务,高景直拉单晶硅棒、诺德高性能超薄锂电池用电解铜箔、亚洲硅业电子级多晶硅等103个工业项目开复工建设,完成工业投资98.6亿元,同比增长61.4%。同时,坚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书记、市长先后带队赴外地招商,武汉、西宁合作深入发展。青洽会、城洽会期间签约项目25个、签约资金319亿元,丽豪高纯晶硅、阿特斯直拉单晶硅棒、卓尔医养小镇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实施。此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3.5亿元,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7.5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全市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围绕“四地两体系”,立足锂电储能、光伏制造、合金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对标对表“三牛”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前10月,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

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4%、55%

西宁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27日 第 01 版)

青海省西宁市,走进今年9月刚刚投产的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能见识到什么叫“坚韧如丝”:直径只有0.005毫米,不足头发丝直径的1/10,每平方毫米面积却能承受500公斤的拉力——它就是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至10倍。

采用完全自主国产技术,在西宁“纺”出的这根“丝”,规模布局、单线产能、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汽车制造、体育器械等领域。“市场供不应求,明年年底前,年产能计划扩大到2.5万吨。”站在厂房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大字下,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宣东告诉记者。

西宁地处高原,原料、市场“两头在外”,多年前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常打“电价牌”,承接过电解铝、铁合金等产业转移,全市重工业占比一度接近九成,环境负荷高。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宁正深度探索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产业布局。

一面通体晶莹、大气美观、可调节透光率的玻璃幕墙,其实是光伏发电板;造型时尚的光伏瓦、可弯曲的光伏屋顶,融入了建筑行业多种流行色——选择工艺流程复杂、投资成本较高但市场前景广阔的发展方向,经过技术攻关,黄河水电西宁太阳能电力公司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量产领域实现突破。“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现在超过2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副总经理宋志成说。

依托青海丰富的光热资源、盐湖资源优势,西宁逐步发展形成完整的光伏、锂电产业链条,目前锂电池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3。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西宁一批相关领域“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亚洲硅业的48对棒加压还原炉研发及规模化应用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青海诺德研发的超薄动力锂电池专用电解铜箔,能够实现连续生产两万米无断开接头、无褶皱划痕……今年前10个月,西宁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4%、55%;截至今年10月底,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5%,而“十三五”之初这个数字只有5.1%。截至目前,西宁已建成两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西宁的发展思路逐步聚焦、愈发清晰:以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不断优化的还有营商环境、服务作风。从今年3月开工到顺利试产,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50吉瓦直拉单晶硅棒项目创下了用时93天的高效率。“同等规模项目,一般来说工期至少得半年以上。”企业负责人张振忠说。

今年3月,西宁市印发了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10项文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光伏、锂电、化工新材料和有色合金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同时提出创新机制协同推进,制定清单图谱,开展靶向招商,细化“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产业方向,加快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西宁晚报

“点赞”“看”“分享”三连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