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清辉

作者:朱腾华(定水镇)

近日,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12岁儿子坠楼身亡,疑因学习压力太大的新闻事件引发网民高度关注。这真的不是第一起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而自杀身亡的事件了。普通人身边或许也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比如笔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孩子16岁,上高一,因为成绩跟不上,他妈说了他,他想不开,就自杀了。

望子成龙,天下父母的心愿,可是真正成龙者又有几人?何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学业考试第一名吗?那么谁考第二名呢?谁都想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学业真的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社会的一个方面而已。只要孩子识字会算术,这就行了,这就是通识教育。其他的很多东西,可以边实践边学习,不一定非得在学校里一下子都装到脑袋里。学校里很多知识,其实真的根本不太必要。比如学习英语,就完全没有必要强制大家都学。

学业竞争的路太过于狭窄,家长和学校都不应该直接或者变相去逼迫孩子努力,让孩子不堪重负,觉得生无可恋。最好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让他感到有爱恋,觉得人间好有趣,世界好可爱,能活着真好。有这种价值观的孩子,抗击人生挫折的能力自然增强,因为他生的意志十分强大。

无论这种爱恋是什么,只要他有爱恋,就至少不会自杀,至少他有爱恋,只要是正当的,就不会走向邪路,发展这种爱恋,成为终身职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是极有可能的。正像杨振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就是让人找到他的兴趣,并将此发展为毕生职业。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这个孩子有终身喜欢干的职业,并以此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孩子真的不需要太聪明,也不必为了变聪明,而进行超过负荷违背个人本心的努力,考试不是唯一的目的,某一个科目或者某几个科目,不及格就不及格,教育体制包括家长老师,应该包容这种相对失败,允许孩子在某些甚至所有科目上愚且鲁,因为只是凭借学业成绩判定孩子是不是人才,这个标准太狭隘了。

现在的社会,变化发展尤其快,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每个孩子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去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工具:比如学会文字,爱上阅读,比如学会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而不是去学校装知识,因为现在检索获得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以后的时代,是发现问题的时代,是创新实践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重要的是猎获为我所用的知识和用所猎获的知识服务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时代。再强调,那种学业攀比,其价值很小,几近于无。因为就是你分数高又怎样?一旦步入社会,高分数迅速贬值,高能力才变得重要。可是为了获得所谓高分数,所付出的那种压榨性努力,却导致了所谓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不强,这不是很普遍的事吗?

可怜的宋清时,还在想着儿子再也不能打卡英语学习了。而他的儿子却已经因为这一切觉得生无可恋。这真的是教育的巨大失败!这是家庭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不可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