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农村根据血缘、宗源等制度形成了众多的农村村落。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也是我国农村特有的传统风俗之一。我国各地区虽然在婚丧嫁娶的风俗上有所不同,但不管其形式如何,都会形成特有的人情制度。

在传统的农村地区,以前是人不到礼到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人、礼都不到,传统农村宴席上的热闹场面也随之被消退。为何我国的农村地区会形成这样的情况呢其背后的成因有哪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农村人情制度的变化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一直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之中。在这个封闭的社会,也形成了农村特有的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熟人社会里,“生于斯、死于斯”的人们使得血缘和地缘成为了最主要的社会关系。而基于血缘所形成的人际网络则被视作是最核心最可靠的交往关系。

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使得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被置身于宗族的社会网络中,血缘的非选择性和特殊性给这样的亲戚网络灌注了人情的味道。与此同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经济需要各个家庭稳定且持久地聚集在一起,共同应对着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这进一步加深了对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氏族、宗族、家族的重视

久而久之,随着乡土社会的不断扩张,各个宗族会不断融合,进一步又形成了宗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交融。有趣的是,无论是同族还是同乡个人在这样的集体中更愿意让自我的价值取向同集体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从而营造礼尚往来的和谐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和而大同的熟人社会里,人情自然为集体内每个人所提倡和遵循,即所谓“讲人情”。以前的农村地区,在面对婚丧嫁娶的时候,可能是人不到礼到。如今的情况却是人、礼都不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人情消费的提高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人情消费金额也是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农村举办宴席的方式的形式也是琳琅满目。生日宴、剪辫子、贺寿宴等等,传统的农村宴席逐渐成为了部分村民敛财的工具。按照济南市统计局所发布的消息来看,2009年时济南商河县的人情支出为1338元,约占当年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2.5%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村民对这种宴席越来越没有兴趣了。我们说农村宴席所推出的目的其本质上是为了让东家为了答谢客人的一种方式,但如今来看,农村传统的宴席早已失去了之前的意义。此外,农村的攀心理也导致人情消费的金额越来越高

三、人情消费的提高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我国体制和社会结构的限制,在统一分配和平均主义的主导下,家庭获取的生活资料有限且大致相当,社会成员缺乏通过增大社交类支出追寻更高社会地位的能力,各项开支更多地表现为从众支出和模仿性支出。那时的人情支出更多体现着实物交换和少量的金钱给予。

同一个社区和村落中每个家庭之间的人情支出较为统一,更多地表现为“你送多少我送多少”、“我送得不比你少或差”,地位对于人情支出的约束力较弱。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的人情消费金额也不断地水涨船高。

以安徽阜阳某村庄为例,90年代当时的份子钱一般在10元左右,到了本世纪初上涨到50元,随后上涨到100元。而在这2年甚至达到了500元,这也意味着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高。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若在一个家中,同时遇到多人举办婚礼的话,则意味着农民单单人情消费的支持就要不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农村人口外流严重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大量农民离开农村或通过经商或通过务工或通过务工等多种方式,在城市之中定居下来。这也打破了我国农村传统的熟人社会,尤其是以8090后为代表由于他们大多数很早地离开农村地区,自然和村民之间不是很熟悉。

在这种情况之下,去参加农村宴席不仅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受到影响,也意味着来来回回的交通成本也要承担。此外,农村的人情消费中,大家往往会考虑和东家关系的亲疏程度。这也意味着,若和自己关系不是特别亲的朋友,他们往往也会放弃参加这种婚宴。

五、农村的攀比之风盛行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是特别大,这也意味着同村的村民之间很难形成攀比。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同村的村民之间因能力不同、职业不同,在收入上也形成了明显的差距。而部分村民自认为自己的收入很高,在参加婚宴的过程各种显摆,这也让许多村民特别反感。

但碍于同村之间的面子,所以他们也只能默默地选择忍受。但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许多村民慢慢地对农村宴席表现得也特别反感了。不少农民现在都有这样的想法,与其去宴席上听同村的人说自己多么多么赚钱,不如说不去,自己去上班还能赚到不少钱呢。因此,这也导致了我国农村宴席上出现越来越爆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宴席作为农村婚宴上一种存在的形式,一顿宴席背后可能透露得更多的是中国的人情消费、农村文化、地方风俗等等。但我们必须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村民思维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农村地区其宴席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农村宴席爆冷的背后,可能更多地反映的是农村人情消费金额的扩大、人口流失的问题。

因此,如何让农村传统的宴席回归到其本质属性之,可能还需国家和政府不断努力,需村民意识不断转变。最后想问下大家,各位还愿意去参加宴席吗?现在您们当地份子钱的标准是多少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