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期十多天后,海亮教育(HLG.US)终于披露了2021财年年报和第四季度财报。

之所以海亮教育的年报颇受关注,在于海亮教育于中国民办教育的标杆意义。

这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一度是国内最大的民办基础教育集团,也是目前股价最高的教育上市公司。

但在新民促法等新政冲击之下,老大哥交出的财年年报也不如往年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亮教育2021年报部分截图

财报显示,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公司营收13.7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33.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37.18%。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海亮教育历年年报显示,除了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财年,2017财年之后的年净利润均取得36%以上的增长。

海亮教育表示,受相关政策影响,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中止了K9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教育业务的创收活动,确认了2.533亿元的减值损失。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业务增长放缓,这个问题不只是摆在海亮教育面前。国内已上市的民办学校集团如光正教育、枫叶教育、成实外教育、宇华教育、天立教育、博骏教育等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其中,诸如宇华教育、博骏教育都在转向职教,成实外已将义务段学校资产剥离;而海亮教育则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以“轻资产”模式拓展管理更多学校。

那么,海亮选择的“轻资产”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又能不能在新政之下探出一条新路来呢?

没有争议的老大哥

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

2017年成为国内最大民办中小学集团

海亮教育的背后,靠着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海亮集团。

诞生于1989年的海亮集团,管理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家、员工2万余名,总资产超570亿元。2020年,集团营业收入1964.2亿。

海亮大厦,图源海亮集团官网

其中,教育和有色材料智造、海亮健康,共同撑起了海亮集团的三大核心业务。

海亮教育于1995 年创办,2015年赴美上市,这也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基础教育集团。

2017年是海亮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节点。

一方面,海亮教育旗下学校增长到了6所;另一方面,海亮教育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集中纳入了十几所“非其所有,但由其运营管理”的民办学校。

有官方消息称,至2017年,海亮教育旗下控制或运营学校已达23所,学生达到55733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民办教育运营服务商。

新政冲击

关闭义务教育教学相关创收活动

确认了2.5亿元减值损失

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要求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这意味着海亮教育不能直接将自有民办小学初中的学费作为营业收入。

但这对于海亮教育并无太大影响,因为还可以通过协议向学校提供收费的运营管理服务。

所以,非但未受政策影响,反而是自2017年起,海亮教育进入高速的盈利期。

海亮教育历年年报显示,除了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财年,2017财年之后的年净利润均取得36%以上的增长。

2021年本来也应该是海亮教育快速扩张的一年。财报显示,海亮教育2021年6月30日之前自有学校数量增至14所,比2020年增加了55.6%。

但是,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条例》)让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的资本证券化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

《条例》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这直接冲击了在美国、香港以VIE架构(也称“协议控制”,即不通过股权控制实际运营公司而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及财务的合并)上市的民办学校集团。

这对海亮教育冲击巨大。截至目前,海亮教育自有的17所学校中,有11所涉及义务教育。记者也注意到,2021财年财报中,海亮教育明确表示“将义务教育学校业务重分类为终止经营分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约人民币2.522亿元。

对于原因,海亮教育也十分清楚:“《民促法》导致公司失去对提供义务教育服务的附属实体的控股权,对公司的业务运营和经营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亮教育共拥有14所附属学校,服务27972名学生。其中,9所K9阶段的学校已停止运营,学生17579人;5所高中持续运营,学生10402人。

另外,受“双减”政策影响,海亮教育旗下的学科辅导业务也受到冲击。10月9日,海亮教育卖掉了旗下主营学科辅导业务的海亮铭优未来(浙江)的100%股权。

当然,这在海亮教育的整个大盘里,只能算个小插曲。毕竟,海亮铭优未来(浙江)估价只有650万左右,自2019财年以来,来自海亮铭优的收入占比不足1%。

如何转型

采用“轻资产”模式扩张

如何转型?海亮教育重点选择的是“轻资产”模式。

简单说,就是与公立或私立学校签订服务协议,提供运营和管理服务,而非获得这些学校的土地和设施的所有权。对于没有土地和设施的学校,可以通过租赁土地和设施来避免大量的资本支出。

这种模式,成都本地如成实外教育集团也在采用。成实外教育集团2021年中期报告显示,自2021年9月,其学校总数为54所,其中,自有学校42所,教育管理服务项下的学校12所。

如此前曾引发广泛关注的成实外天府花海学校(私立),在更名为眉山天府新区实验学校(公办)后,成实外教育集团将在未来6个学年向这所学校提供教育管理服务。

成实外教育集团2021年中期报告

在这份中期报告里,成实外也明确表示,未来发展策略中将包括但不限于:为学前教育至十二年级学校和学前班提供教育管理和咨询服务;与第三方业务伙伴合作设立新学前教育至十二年级学校(特别是非义务学校)。

其中,与合作伙伴新成立的学校包括:天府麓山高级中学,新津高级中学,泸州高级中学,天府花海高级中学,仁寿高级中学,以上学校均计划2022年9月投用。2023年,还将在黔南成立贵州白云山高级中学。

相比之下,海亮教育在“轻资产”这块的体量更大。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亮教育共运营和管理27所非公司所有或赞助的学校,提供品牌推广、学术管理、基础和国际教育资源、招生、财产和后勤管理等服务,在校学生总数约43897人,是自有学校人数的1.6倍。

海亮教育表示,未来还将继续采用轻资产的方法拓展管理更多学校。

专家看法:

“轻资产”模式能走多远?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新民促法的出台,堵住了民办教育的两条路,一是民办学校之间的“并购”,一是新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所以,就目前来看,民办教育集团后续求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转向高中或者高等教育,二是输出运营管理的“轻资产”模式。

那么,这种 “轻资产”模式能走多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轻资产”模式对整个社会的环境、法治状况有特殊要求。“这种模式是否可行,还需经过市场的检验。如果整个大环境不是很好,我认为很难长期、也很难大范围运行。”

储朝晖表示,如果民办教育集团不再自办学校,而单单通过给其他学校提供运营管理服务获利,这种情况目前在中国是不可能的。“教育非营利性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家机构的整体运营并不是完全靠收益来维持,它要么有政府的财政资金资助,要么有固定的基金支持。就国内而言,目前财政经费进入民办学校的渠道是不畅通的,所以仅仅通过提供运营管理服务获利,可能并不足以维持生存。”

“(委托管理)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有,比如说在美国,如果公立学校办学质量较低时,可以委托私立的教育机构来帮忙管理,而且目前这种趋势也在增加。这是因为国外私立学校的经费,其中可能有20%-80%来源于政府的财政经费,所以即便仅仅通过提供运营管理服务也可以维持经营。”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学雷也表示,委托经营管理的“轻资产”模式是否行得通,还需经过市场的检验,也就是办学质量是否得到认可。由于教育的公益属性,委托经营管理学校还会受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质量监控、办学行为检查。

至于民办教育的下一步,储朝晖认为,一是往高中或者其他方面的教育转型,这是政策留出来的空间;其次,学校要尽可能地提高效能,通过效能来获得更大的空间,而不仅仅像过去一样扩张规模、扩张数量;当然,归根结底,核心还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只有提高质量才会有社会需求,才能够立足,才会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