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近段时间,“成都都市圈”成为大家热议的高频词汇。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之后,成都都市圈成为全国第三、中西部首个被国家批复的都市圈。

1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2966万。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规划》提到,到2025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并将开展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等八大任务。

成都都市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圈?将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11月30日,带着这些问题,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片

【蓄力

具备共建现代化都市圈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盛毅多次参与“成都都市圈”相关的前期研究,涉及“城市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公共服务共享一体化”等方面的课题,也见证了成都都市圈一步步发展壮大。

“成都都市圈是一个共建、共享的都市圈,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单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到都市圈的逐渐形成,再到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这个过程至少已经持续了十年。”盛毅回忆说,成都很早就在推进与资阳、眉山、德阳之间的合作。最初的合作形式主要以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为主,还会不定期举行一些活动。经过多年发展,区域城市之间的合作深化,发展到携手共建成都都市圈,加速实现共享市场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如今,成都都市圈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具备共建现代化都市圈的良好基础。据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成德眉资地区生产总值达11997.33亿元,占四川省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1%提升至47.5%。

同时,成都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涵盖交通、产业、政务服务等多个方面。在加快打造轨道都市圈方面,成德眉资四市加速推进“四网融合”,市域铁路成资S3线开工并完成投资9.5亿元。持续优化动车公交化运营,成都至德眉资动车用时缩短至23分钟。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成德眉资实现四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潜力

产业生态互补性强

《规划》中提到,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上,将以同城化发展为导向,强化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增强小城市、县城及重点城镇的支撑作用,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

“这也是成都都市圈的优势,即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产业生态方面的互补性比较强。”盛毅说,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都都市圈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梳理发展,近年来,随着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一个优势互补、错位协同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今年7月,成德眉资四市产业生态圈联盟及500余家企业代表等齐聚成都,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供需对接,线上6000余家企业同时“云端”参与,不断完善优势互补产业生态圈。

盛毅认为,接下来应该按照《规划》相关要求,尽快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其中需要加快交通圈的建设,“有了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才有助于人口要素等流动,体现出都市圈的集体性、协作性、共享性。”

同时,要处理好分工和合作的关系。盛毅说,要特别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问题,要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此外,要积极争取省市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共同去谋划一些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