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发生过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并不知晓的劝降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出自足智多谋的诸葛家族,与大家熟悉的三国人物诸葛亮同出一脉。

尽管故事的主人公不如诸葛亮有名,但他同样是久经沙场的征东大将军,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其麾下的全军将士对他无比忠诚,哪怕是丢掉性命也无一人归降。他究竟是谁?他和他的将士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悲壮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

草根将军刚正不阿 备受士兵爱戴

说起诸葛诞这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相信很多人并不熟悉。由于他的相关事迹我们听得很少,所以会觉得他这样的人物在其他著名的三国人物面前有点黯淡无光。但实际上,诸葛诞一直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同样也是一名管理能力很强的将领。

诸葛诞,字公休,出身于士族大家庭,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同属一个家族。诸葛诞开始崭露头角之时,魏、蜀、吴三国已经建立,他出于个人考虑,最终选择在魏国当了一个无名小官,整天做着一些不起眼的工作。

诸葛诞

传闻,诸葛诞刚去魏国当官时,非常坦荡。若是有人想找他办事,诸葛诞一定想各种办法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全部公布于众,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给他做监督。

他说:“只要有人发现我当初所说的,和后来的行为不一致时,我的这个官职可以随时被罢免。”因此,诸葛诞和这些找他办事的人都很谨慎,处事非常小心。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很久之后,诸葛诞的仕途才慢慢起步。而他的官场生涯也是跌宕起伏,他刚混迹官场时平步青云,从不知名的小官做到御史中丞,再到兵部尚书,一路扶摇直上,还与夏侯玄这样的大人物结交成为朋友。

后来,官位渐高的诸葛诞与司马懿成为了亲家。所以当司马懿在249年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后,掌控了曹魏大权的司马懿很了解诸葛诞,他知道诸葛诞的有着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

于是,在251年,司马懿推举诸葛诞做了征东大将军,还封他为山阳亭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生活在乱世之中,诸葛诞和其他有抱负的男子一样有着远大的梦想。在当时,有志之男儿把战场看作是自己施展拳脚的重要阵地。被司马家族器重之后,诸葛诞的出众才华渐渐显露,成为了当时知名的军中将领。

诸葛诞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强,统领军队的这个职位正好给了他用武之地。诸葛诞胸怀天下,胆量过人,但也粗中有细,特别能洞察身边人的内心,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兼顾得恰到好处。

诸葛诞最擅长使用的管理手段就是大幅度的奖赏。只要跟随他的人在军队中有好的表现,立下功劳,得到封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掌管的军营、能够成为诸葛诞麾下一员,这在当时对于许多年轻的士兵来说,相当于谋到一份很有前途且充满希望的好差事。

诸葛诞管理军队的名声在外,他所给予士兵们的尊严和爱戴是其他军队将领无法企及的。

所以,每当别的军营在为兵源紧缺的问题伤脑筋之际,他手下的兵力资源充足,从不曾缺过人手,而且他的军中人员流失率也很低。很多士兵们跟着诸葛诞一干就是好几年,一旦他们进入了诸葛诞领导的军队,很少有人想过要离开的这一天。

所以,诸葛诞军队的凝聚力非常强,让其他的将领们既羡慕又嫉妒。俗话说得好:“真刀真枪,才是真汉子!”诸葛诞在指挥实际作战时,沉着冷静,对于战场布局和敌方策略分析得很精准,几乎都能占据有利局势。

战场上都是有关生死这样的大事,掌握了战场优势的诸葛诞让跟着他干的士兵也少了伤亡,如此一来,诸葛诞的名气和威望越来越高,他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才能让士兵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更加地死心塌地。

平定叛乱镇压同僚 为自保而谋反

到了曹魏末年,司马家族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魏国实际掌权的幕后势力。当朝中大臣发现司马家族悄悄夺取了魏国的实际政权后,很多魏国大臣将不满藏于内心。虽敢怒不敢言,但仍然有许多曹魏大臣准备起兵讨伐当时的权力头目司马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

司马懿收到了朝中眼线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这些蠢蠢欲动的叛乱之士给镇压下去。同年,司马懿死后,由司马师接管朝廷大权。

254年,曹魏大臣当中的夏侯玄一行人对司马师的嚣张跋扈忍无可忍,打算暗中起兵推翻他,不料事情再次败露,这一次,司马师毫不留情地杀死了夏侯玄。

255年,驻守寿春的毌丘俭因为司马师肆无忌惮地乱杀忠臣,内心极其愤怒,一气之下也起兵讨伐司马师。

也就是在这一次战争中,诸葛诞和司马师一起将毌丘俭的叛乱给镇压了。同年,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接掌了大权。这个人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的司马昭。

司马昭

司马昭的野心比司马师要大得多,对于那些反对司马家族的曹魏大臣更加无情,稍有风吹草动,就对他们痛下杀手。此时的诸葛诞,看到了朝中忠臣们一个个被杀害,而且还被诛连九族。

尽管诸葛诞的官位在不断晋升,但他也看到了昔日的好兄弟邓飏和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家族害到惨死的结局,也不由地对自己将来的处境也有了担心。他本来就从内心里看不惯司马昭的独断专行,也在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于是,他开始笼络人心,以东吴进攻为借口,要求朝廷为其军队增兵十万。司马昭刚刚接管权力,为了安稳东部局势,他同意了派遣十万大军给诸葛诞增援。

剧照

但是司马昭对边疆之事心存疑虑,打算派遣一名自己信得过的人去边疆看一看实际状况。他挑选了很久,最终确定了贾充成为慰问边疆之人选。贾充到达寿春后,先是慰问当地驻扎的士兵,检阅士兵们的训练情况,到最后,贾充才去拜访诸葛诞本人。

在与诸葛诞见面之后,贾充直接抛出蓄谋已久的一个问题:“朝中的许多大臣都希望当今的皇帝能够实行‘禅让’,您意下如何?”

听罢,诸葛诞义正词严地说:“你作为贾豫州的儿子,你们家世世代代都承蒙魏朝的恩惠,现如今就这样将自己的国家转交给他人?如果曹魏有难,我愿为国家效忠而死。”

在诸葛诞看来,司马家族将朝廷大权独揽在手和让皇帝“禅位”实现谋权篡位,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诸葛诞可以在两次的平定叛乱中与司马大军并肩作战,但当他在面对司马昭有让皇帝“禅位”的想法时,诸葛诞很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魏国的誓死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谀奉承的贾充通过诸葛诞的言行,断定他不会支持司马昭执政,于是贾充向司马昭献计,提出让诸葛诞入朝做官。这样的话,司马昭就可以架空诸葛诞,并将其慢慢置于死地。

司马昭听取了贾充的建议。257年,在司马昭的威逼下,魏国皇帝下了一道诏令,宣诸葛诞入宫当司空一职。诸葛诞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个挖好的陷阱等我去跳。只要我离开了自己的地盘淮南,面临的只有死路一条!”

隐忍多年,诸葛诞决定在自己拥有重兵的淮南起兵谋反。他先是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吞并了他的四五万人马,加上原来的10万增兵,诸葛诞所有兵力超过了15万。同时他还拿自己儿子作为人质,请求东吴派援兵前来助他一臂之力。

寿春之战主将阵亡 全军宁死不屈

诸葛诞在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谋反,只不过,他在这一次的谋反却听不进好的建议,固执地死守寿春。也正是他的这个决定造成了自己最后的失败。

当司马昭亲自率领26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寿春杀过来时,东吴方面信守承诺派来了第一批援军,并在司马昭尚未包围寿春城之前进入了城内。等到东吴第二批援军到达时,司马昭大军已经杀到,寿春城被司马昭的重兵团团围住。

城里面的人出不来,前来救援的东吴兵也进不去。

当诸葛诞被司马昭的26万大军重重围住时,他并不十分担忧。诸葛诞自以为已经做好了寿春城的粮食能吃一年的准备。东吴当时派出了六万人的第二批援军前往寿春城接应诸葛诞,谁料到司马昭却带了26万的兵马来平乱,双方悬殊确实太大。

诸葛诞和他的将士们被困在寿春城内,苦苦等待着东吴的支援。但诸葛诞又算好了寿春每年在这个时候会下几场大雨,到那时,河水上涨会将寿春城外全给淹没,这样的话,司马昭驻守在城外的军队就得撤退,诸葛诞也就不战而胜了。

诸葛诞所想的这一切都很完美,他似乎将所有的事情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内心无比的自信。但诸葛诞万万没想到的却是,他只准备了一年的粮草,而司马昭的大军攻城也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直到寿春城被彻底攻下的那一天,寿春的上空始终没有下过一滴雨。

最开始,诸葛延信心满满,一直在等东吴6万援军能与自己一起联手将司马昭的军队击败。到了后来,东吴的一小部分援军是进来了,文钦等人也跟着进入了寿春城。但后面的东吴主力援军却被司马昭挡在城外,无法靠近。

诸葛诞身边的蒋班和焦彝见情况不妙,力劝诸葛诞直接发起进攻,不要再等东吴的后续援军。但是当时的诸葛诞听不进任何的意见,甚至在蒋班和焦彝一再地劝说下,诸葛诞气急败坏时差点将二人斩杀。

诸葛诞的顽固不化让蒋班和焦彝寒了心,为了自保,两人商量之后投靠了司马昭。紧接着,其他几个主要的大将也投降了。最后只剩下诸葛诞和文钦,当诸葛诞眼见粮草快要坚持不住时,他开始慌了,整个寿春城人心惶惶。

全军上下的将领和士兵们有选择投降的,也有选择战死的。寿春城的战斗力岌岌可危。258年,诸葛诞再次因为粮食问题与文钦起了争执,头脑发热的他竟然将一路跟着自己的文钦给杀了,文钦之子马上也投降了司马昭。

到了这个时候,诸葛诞才意识到自己是孤家寡人一个了,警醒的他带领残余的军队屡次突围,均没有成功。诸葛诞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回天之力时,他选择了带着亲信弃城逃跑,但他却在逃亡的路上被对方砍死于乱刀之下。

诸葛诞成为了刀下亡魂,跟随他的那些亲信和几百名将士也被俘虏。当时的司马昭正需要人手,于是想将这几百名士兵收为己用。虽说兵败如山倒,当尘埃落定之时,这几百人却不约而同地上演了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

令司马昭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当时的几百号没有一个人同意招降。此时的司马昭心生一计,他命令所有的俘虏排成一行,问一个问题,杀一个人,想彻底击垮这些人的心理防线。

当司马昭的手下问道:“你到底要不要降?”,这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为诸葛公而死!”就这样,几百人被公然行刑,全部站成一排,当着下一个人的面,问上一个人“是否愿意投降?”,若有不愿意者,就地砍头,血流成河。

但这几百个士兵面对这样血腥场面的威胁,不为所动。司马昭斩完之后,才发现无一人选择苟且偷生。无论生死,这些人最终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忠心,永远臣服于诸葛诞将军的麾下。

结语

有关诸葛诞和将士们的这段历史故事发生在久远的过去,包括诸葛诞本人在内的全军覆没,而跟随他的亲信谋士也无一幸存,这样一件悲壮的事情仍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不得不说,诸葛诞的个人魅力是有目共睹的,否则几百士兵怎会为他宁死不降?

忠义之事,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归属感。它不是简单的奉献,是基于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和崇敬。

忠兵悍将,关于他们的故事向来是自古以来被传颂得最多的,而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忠义”这件事上以笔墨为其着色,用文字记录历史,最终才能让后来的人对曾经的时代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申雷.三国寿春之战新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5-9.DOI:10.16246/j.cnki.51-1674/c.2020.05.002.

[2]陆弃,Nazario罗尼.诸葛家族到底布了多大一个局?[J].环球人文地理,2018(01):100-103.

[3]王永平.略论诸葛诞与琅邪诸葛氏“姓族”形成之关系[J].文史哲,2005(04):82-87.DOI:10.16346/j.cnki.37-1101/c.2005.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