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江好吃好玩的优惠套餐团购活动,尽在之江汇商城

编者按:今天,之江未来社区的整体设计中标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布了之江未来社区规划层面的最新信息。之江未来社区是我省首批未来社区之一,总投资额245亿,总建筑面积150万方,是仅次于亚运村未来社区的未来社区项目。

之形合一 众享交互

项目名称| 之江未来社区

项目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度假村

建筑面积| 1,500,000㎡

设计年份| 2020年

设计单位|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背景

杭州之江板块背依连绵青山,前临浩瀚大江,一直以来因为处于上风上水的位置而被视为养生福地。规划充分尊重之江地区的山水和生态,以“旅游休闲门户地、文化创意大平台、生态示范秀美地”为目标愿景,提出构建设施完善、自给自足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

之江未来社区,是杭州适应未来发展山水营城的新模式,是杭州认识、探索和实践双未来(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与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的肇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总平面图

▲ 整体鸟瞰图

设计理念

一个城市、一个社区或一条街巷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它能创造多少财富,提供多少便利,也体现在多大程度上能为不同社群之间的交流提供支持。我们憧憬之江未来社区是一个“之形合一、众享交互”的未来社区。

▲ 设计理念

方案特色

功能有机复合

地块整体形成以商办、居住、公共配套等功能为主的复合功能区。沿江涵路和碧波路两条区域主干路结合地铁集中布置TOD商务中心,居住建筑布置于基地南侧,公共配套布置于基地中心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功能有机复合

区域串联互通

北侧引进北塘河景观资源到地块内部,打造滨水商业商务街区,形成休闲商业活力轴线。南侧连接西南侧的浙一医院、银泰城与东面的极地海洋体验式艺术中心和美丽的钱塘江景,并将之江文化中心通过步行环廊串接起来。几个空间轴线的联系组成了之江公共中心的核心,打造空间轴线上重要的对景与视觉焦点。

▲ 区域串联互通

▲ 城市时光轴线

▲ 滨水商业轴

现代江南里坊

汲取传统江南村落意向,践行“小街区、密路网”理念。以传统邻里的街巷尺度、互融共享社区广场,结合围合式院落布局,打造“现代江南里坊”。网络编织,纵横交错,上下交叠。形成虚实相生,层次分明的空间拓扑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现代江南里坊效果-现代江南里坊组团

▲ 现代江南里坊效果-内庭院透视图

▲ 现代江南里坊效果-绿化阳台透视图

众享交互服务

休闲商业活力带和未来数字时光带徐徐展开,邻近布置商业商办组团、人才公寓组团、现代江南里坊街区组团、教育培训组团,落实9+N场景在社区中的体现,众创未来。

▲ 功能布局分析

▲ 整体鸟瞰图

新式社区地标

引入多层次景观内院和屋顶花园,形成合院式建筑群落,围绕两个地铁站点,采用TOD模式进行较高强度的建设,形成由北向南高度趋降的分布态势。重点强调社区内之江未来之门为社区地标点、空间秩序控制点和形象之门,整体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多变的城市地标综合体。

▲ 剖面分析图

▲ 城市之门-沿街半鸟瞰图

活力链条架构

规划中央功能服务纽带,为两条活力链条,北侧为创新商业活力链;南侧为生态宜居活力链,意在居住单元布置一条以共享、服务、邻里为核心的生活链。活力链条与未来时光轴交相辉映,形成未来社区联通外部,激活内部的共享交互纽带,整体形成社区二带二链的空间架构。最终将地块形意结合,将之字蕴涵于场地之中,形成一个具有之江独特标识的未来社区。

▲活力链条架构

▲ 之字架构-规划架构

特色场景

建筑场景

通过提取杭州传统城市特色的街、门、园空间要素,连接过去与未来,意在延续诗画江南之人文底蕴,呈现一幅山水如画的之江未来社区景象。以TOD商务中心、创新商务办公、白领公寓、未来之门以及滨河文创街形成港湾型城市绿地, 其四周建筑高度逐渐向其跌落,形成较好的围合感、归属感。环形步道将各地块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本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TOD区块

▲ 城市活力轴半鸟瞰

▲ 商办建筑

▲ 住宅建筑

▲ 九年一贯制学校

▲ 邻里中心

创业场景

本案以孵化与成长为主的创新产业特点,人才公寓滨水而居,以优美的风景激发创新,规划采用院落围合布局,引水入院,通过错层退台,空中连廊、大平台缓坡与底层架构等手段,极大提高创新交互的时空密度,双创空间位于创新活力带南端,通过堆叠的方式,营造生动活泼错落有致的群体空间。创业空间采用1+X模式,在分别满足服务初创孵化企业,成长型企业等各种企业类型的同时,进行多极弹性灵活的空间分配模式,适应未来复合型创业空间的成长需要。

▲ 创业需求分析

▲ 创业全周期覆盖

▲ 人才公寓

交通场景

之江未来社区将是未来无人驾驶多维交通系统的完美实验场,轨道交通连接地下车库的共享通道,在负二层可抵达内部交通系统,规划创新车辆入户模式。道路断面实现动态优化,依托地铁站点,实现轨道、共享非机动车无缝接驳,整合地下一层空间,引入城市天井,优化地下步行体验。地面落实小街区,构建友好街巷,地上结合天街系统,最终形成多维一体的慢行体系。智慧物流、天街系统以及信息云台,构建从地下20米到地上100米的多维交通体系。

▲ 未来交通分析

▲ 未来交通剖面

▲ 多维交通效果

N场景体系

N场景满足的是地块未来永续不变兼容未来可见,留白未来不定,留有足够的弹性。设置架空层,车库采光井,交通的串联模糊化-1、1、2层空间。

▲ 空中绿道

项目主持| 许世文、裘云丹

建筑团队| 黄昊雨、王海波、陈莉霞、朱晓阳、姚 治、李 迅、陈骏祎、金 涛、左红伟、许晓东、刘文钊、夏哲聃

规划团队| 张贤都、韩佳妮、陈舒一郎、冯诗研

- END-

✍️编辑/小楠

来源/美丽西湖

主编/ 小全

律师 / 郑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