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1年4月13日,《解放军报》突然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题目叫做《穿军装的英雄,你们在哪里?》

原来,在两个月前,在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上,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抢劫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制服歹徒的,正是当时在休假的军人们。

事后,这些军人们被陆续找到,唯独一个人成了例外。
这个人名叫卢加胜,是他们第一时间知道的军人的名字,却也是他们最后一个才找到的人。

卢加胜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导致卢加胜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被发现?而他又是因为怎样的契机,让人们发现了这件英勇事迹?

一群匪徒忽然闯进火车中抢劫,列车乘警急召集休假军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急。

2001年2月11日,刚过春节半个月不久,各地都开始了“返工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的火车站,突然出现了一群手持刀械的匪徒,他们迅速地冲出了安检,上了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

当时,他们骂骂咧咧地占领座位。

有乘务员请求他们将座位让给买票的人,他们便挥刀恐吓。

并且堂而皇之地向其他乘客索取了几十元的“座位费”,变相勒索。

而乘客们在刀械的威胁下,被迫掏出钱来,不多时这些劫匪便洗劫了过千元。

匪徒一共76人,他们霸占了4、5号车厢,共216个座位。

以他们为首的老大叫做“大块头”,满嘴酒气。

在这危急的时刻,列车乘警赶紧去其他车厢寻找可以帮助的人。

他在列车上找到了二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军人、武警。

他们互不相识,但此刻,却组成了一个新的队伍,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车上的所有人。

然而,当时他们正处于休假期间,手上没有任何武器,而且人数也只有匪徒的三分之一。

这使得他们陷入了僵局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量过后,他们认为不能贸然行动,由于对方手上有武器,触怒他们,也许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但是如果迟迟不行动,整个列车都会被匪徒所钳制。

当时,列车已经驶出了成都,向武昌进发。

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得解决这件事情。

这时,一个一米六左右、满脸稚气的军人愤怒地一拍桌子,对在场的所有军人说:“要把他们给全抓了才行!”

卢加胜

年轻军人的话,鼓舞了在场的其他人。

他们思前想后,既然不能力敌,那便智取。

擒贼先擒王,先把他们的头头给制服了。

为制服歹徒用诱计仍寡不敌众,关键时刻年轻军人力挽狂澜

于是乘警找了“大块头”过来,好声好气地告诉他:“你有什么要求,到餐车来我们慢慢聊。”

大块头带着两个手下,跟着乘警进了餐车。

他们的刀上都有鲜血,煞气很重。

刚进餐车,大块头就发现了里面有穿着军装的人,瞬间察觉到了不对。

那个小个子年轻军人,先发制人,瞬间将餐桌的腿给掰了下来,上前制服了头目。

卢加胜(中)

之后,他们又用了同样的方式,制服了一部分匪徒。

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匪徒在另一节车厢,人数较多,必须去寻找外部支援。

众人决定选一个地点,在中途停下,由增援部门派来的部队一起围剿剩余的匪徒。

列车刚停下不久,匪徒们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开始四处逃窜。

那年轻气盛的小个子军人,立即发现了不对,第一时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打算上前去抡住那个匪徒。

但由于身高原因,年轻军人没有掌控好火候,被匪徒躲了过去,还咬了他的右手。

紧接着,他身后的匪徒迅速上前,朝他补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加胜(中)

年轻军人连忙一闪,却还是被砍中,尖刀在他的额头留下了一个四厘米长的口子,霎时间鲜血直流。

年轻军人一边流血,一边和歹徒们殊死搏斗。

历经3个小时,最终76名匪徒无一漏网,全数抓获。

警方在他们那里一共收缴了凶器高达232件。

群众们纷纷喊道:“解放军好!”

多处重伤扭送医院却突然失踪,苦寻多年终因巧合发现他

事后,受伤的年轻军人被送到了武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

除了额头和右手,他的小腿也遭遇了砍伤,处于失血过多的危急时刻。

他们从他的行李中找到了一张证件,这才得知这位力挽狂澜的年轻军人叫做卢加胜。

卢加胜(右)

然而没想到的是,10天后,卢加胜在伤势没有完全治愈的情况下,自己支付了7800元的住院费,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了医院。

当时,由于这起事件十分恶劣,加上人民警察、军人以寡敌众,打败匪徒,非常激动人心,所以全国诸多媒体都大肆报道此事。

为了尽快找到英雄军人们,广州军区和武汉铁路分局组成了专门的调查小组,不远千里地去追踪调查。

可除了得知卢加胜的姓名之外,其余一无所获。

这个小伙子宛若人间蒸发一样,就此消失在了公众视野里。

一晃六年过去。

2007年,时任师政委的白吕,前往南京军区的连队视察工作。

白吕

突然,人群中的一个小伙子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小伙子额头处,有一道4厘米长的疤痕,这不禁让白吕有些生疑。

当时,白吕并没有将事情和六年前的列车劫案联系在一起,他只是担心这个疤痕后面的故事会有些复杂。

“卢加胜,是不是打架了?”

卢加胜笑了笑,没有解释。

后来在白吕的追问下,年轻小伙终于架不住,将六年前的事情悉数和盘托出。

原来他就是卢加胜,那个当年一直找不到踪迹的年轻军人。

而他当年之所以一直没有被人找到踪迹,原因很简单,他出院后,马上就去参加了四个月的海上封闭训练,自然什么消息都无法流通。

这也是他为什么着急出院的原因。

而另一个让人们无法发现他做过英勇事迹的原因,则是因为卢加胜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过这件事。

小伙从未宣扬此事错过了升迁,问起缘由皆被其精神感动

在卢加胜离开医院,参加训练回来之后,许多人都开始慢慢淡忘了这件劫案。

卢加胜也不曾主动提起。

而当别人问起他额头上的伤疤是怎么来的,他都说是回老家的时候,砍柴不小心磕到的。

这六年来,没有一个战友知道,他就是别人苦寻的英雄。

卢加胜(中)

当时留下的伤口,给卢加胜的军旅生涯造成了影响。

他右手手掌上的咬伤,伤到神经,使得他的手指无法灵活使用。

而他的右眼也因为被袭击,导致视力下降。但他依旧没有任何怨恨。

卢加胜曾经有过两次提干的机会,但他也没有将这件事情上报上去,与提干一事缘悭一面。

而当时与他一同在列车上奋斗的军警们,有的获得了一等功,有的成了全国道德模范,有的成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候选人,他们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

甚至,在事后人们发现了他是当年的英雄之后,不想让他受委屈,想要给他评伤评残,他却摆摆手婉言拒绝,称“不想给组织、给政府添麻烦”。

别人问及他,为何只字不提有关于六年前的英雄事迹,卢加胜的回答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这是军人职责的分内事,只是在履行职责时受了伤,这不是让组织照顾的资本,更不意味着应该得到什么荣誉。”

有人说他这样“傻”,除了伤疤之外什么都没有捞到,但是卢加胜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的妻子陶燕曾经问过他一模一样的问题。

卢加胜和妻子

而卢加胜却反问她:“你现在幸福吗?”

陶燕回答:“我很幸福。”

卢加胜也回答:“我也很幸福。”

卢加胜的弦外之音即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只要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情,那么便是值得的。

其默默付出的精神发扬在每个角落,工作能力突出引同事称赞

卢加胜的付出精神不仅体现在这件事上,还体现在了他日常的军队生活中。

在被人发现是英雄之前,卢加胜其实在部队里,就有很大的名气。

他的名气来源于他在装甲车上的过硬水平。

卢加胜(右)

作为一名技术兵,卢加胜不仅精通各种装备的修理、装配等工作,还有一项绝活。

那便是听声辩“位”。

一次,一个士兵开着一辆装甲车经过的时候,突然被卢加胜叫停,原来卢加胜听到车的运行声音有些不对劲。

士兵前去检查,果然发现了问题所在。

驾驶员拍着他的肩膀赞叹道:“老兄,你真神了!”

卢加胜就此在军队里声名鹊起。

他不仅参与了多部技术学习的教案的编撰,还发明革新了15件训练器材。

卢加胜

他手下教出来的了许多优秀的士兵,有23名班长、15名专业骨干、7名大学生。

卢加胜可以称得上是又能武、又能文。

而他之所以工作成绩如此突出,正是和他默默付出的精神离不开关系。

2003年的一次海上训练,卢加胜担任抢修保障队队长。

当时有一辆装甲车出了故障,无法运行。

他大汗淋漓地抢修了许久,依旧没有任何改善。

最终,他只能去请工厂的师傅来解决这个问题。

卢加胜

通过这件事,卢加胜意识到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于是他一个人默默地努力训练,争取不再发生这种事情,拖组织的后腿。

卢加胜的努力有了回报。

不仅战友们都对他投来了赞赏的目光,也荣获了“百名优秀士官”、“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爱军精武标兵”等称号,以及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在之后,卢加胜更是荣获了“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见义勇为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卢加胜在转业后,接受政府安排,去了浙江人大的行政接待处工作,也向同事们宣扬爱党爱民、默默奉献的精神。

卢加胜发表讲话

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卢加胜和其他军警们挺身而出;面对荣誉时,卢加胜默默转身离开,不愿过分宣扬。

他的经历,十分跌宕起伏,非常传奇;他的精神,更值得人们去敬佩、学习。

参考文献:

1.纯芦.英雄无悔——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卢加胜[J].曲艺,2011(05):50-51.

2.彭杰.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N]. 南充日报,2010-03-17(003).DOI:10.28587/n.cnki.nncbr.2010.0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