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小说还是传记,描写一个人高大伟岸常用“身长九尺”来形容,放到现在足足有三米高。

然而古时的度量单位却与当今大相径庭,传说中身长九尺的武圣关羽实际有多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长惊人的二圣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被冠以圣人称号的名士。分别是文圣孔子,谋圣张良,以及武圣关羽。在史家的妙笔下,这三人都生得仪表堂堂,相貌伟岸。

其中孔子和关羽的身高格外突出,前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九尺六寸。先秦时期一尺就20厘米左右,这么算下来,孔圣人应当是一个身高超过一米九的山东大汉。

如此魁梧挺拔,与孔子斯文儒雅的形象略有违和,更像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身材。如此雄壮威武,在那个平均身高一米六几的时代屈指可数。

怪不得即使到了西汉,太史公还能从浩如星海的先秦史料中找到关于孔子身高的记载。

到了东汉末年,在零星的记载中,一尺的长度增加了3厘米左右。

然而三国时期是一个乱世,烽烟四起,史料极难保存,很难得知确切的尺寸长度。史学家根据东汉的情况推断,关羽的身高大概在2.07米左右。

这个数字十分惊人,即使是营养水平较高的今天,身高超过两米都得称作巨人,而且这种身高常和下垂体的病变联系在一起,导致各种生理或精神疾病,人们常说的傻大个就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姚明这种身体素质和身高都拔尖的巨人少之又少。

试想一下,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身长超过两米的关羽,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在当时的人看来,该是多么的气势凌人。

汉尺揭露身高真相

曹操墓被发掘之后,专家根据墓中遗物推断曹操只有一米五五左右。史书记载他曾经跟关羽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关羽颇为欣赏。如果关羽真的身长2米,两人并肩而走该是多么滑稽的场面。

学术界争论不休,很多人对于关羽身长两米的结论表示怀疑。但这些疑虑却随着一个考古发现而产生动摇。

东汉晚期荒淫无度的桓灵二帝之一,汉桓帝墓在洛阳被发现,除了出土的一些珍贵文物之外,考古人员还意外发现了一根与墓中陈设格格不入的“木棍”。经过考证,这个不起眼的东西竟然是东汉标准的“尺”。

这个汉尺通长约23.7厘米,与史学家估计的23厘米相差无几。而且由于这把汉尺出土于帝陵之中,因而具有极高的真实性。考古专家终于利用实物资料破解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难题。

依照汉尺的度量,专家之前的估计竟然还保守了,关羽的身高竟然超过了两米一。与他武圣的称号倒也契合。

不是身高而是气节高

然而在争论关羽身高之时,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关羽身高九尺的记载,并不是出自官方史书,而是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此书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并未亲历遥远的三国时代,虽然他是在史书《三国志》的基础上编撰此书,还参考了多位大家的注解,但是所写的毕竟只是小说,文学性仍然最为突出。

更何况罗贯中本身对于三国时代也有明显的倾向,小说中对于诸葛亮、刘备、赵云等大加赞扬,甚至将周瑜的功绩也算在了诸葛亮的头上。书中的大部分记载,只能当做参考。

就算是《三国志》,本身也不能作为信史来看,作者陈寿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书中有明显的褒刘贬曹的倾向,很多内容都没有被考证。不像《史记》那样公正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偏向巴蜀集团,那么就难免对蜀将多加溢美之词,关羽身高九尺可能也是一种美好的赞誉。

古人常常喜欢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就算是可信度极高的《史记》也不乏这些“心思”。

对于张良和孔子这类受儒家和西汉皇权推崇的人物,书中用尽赞词,称张良“妇人好女”,用美丽的女子来形容张良的俊美。

而对于成就千古帝业的秦始皇,却形容他鹰鼻,哑声,胸如鸡肋,面貌甚是丑陋。然而秦始皇的母亲是一等一的美人,父亲异人也被吕不韦夸赞“奇货可居”,深得华阳夫人喜爱。

有如此优良的基因,又身材高大,秦始皇又怎么会貌相丑陋呢?

人民对历史名人的评价基本都是出于朴素的感情,这种评价往往不够客观,甚至受时代所局限,但却反映了这个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如西汉开国皇后吕雉,即使到了今天,民间仍然对她多是贬低,认为她心狠手辣、谋权篡位,可恶至极,然而却忽略了她在西汉立国中所作的贡献。

刘邦起兵之前,她代夫入狱,楚汉战争时,被项羽押为人质,立国后为民减免赋税,对内稳定政局,对外谋和匈奴。政绩卓越,太史公甚至将她计入帝王本纪当中。

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女人,民间只看到她黑暗的一面,而忘记她发光时有多么的耀眼。究其原因,正如王立群老师所说的那样“牝鸡司晨”,封建社会见不得女人掌权罢了。

而关羽恰恰符合民间对侠义之士的想象。人们称他为武圣,并不仅仅因为他高超的武艺,更重要的是他的高风亮节、忠肝义胆。

从最初的的桃园三结义,关羽就将忠义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把青龙偃月刀,一匹赤兔马,红脸长髯,在战场上几经厮杀,就连枭雄曹操都被他的勇武所折服。

面对曹操的多次诱惑,他未有半点动摇。败走麦城后,宁死不屈,最后惨死他人之手,却死而无憾。只因一次承诺,便奔走终生,忠贞不二。正如他所说的一样:“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

这样一个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义士,在百姓心中,必然无比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