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充分展示我市民生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9月份启动了滁州市第七届“民生杯”好新闻好图片大赛,经过征稿、初评、复评、定评等环节,现在活动已经圆满结束啦!

用笔触记录民生百态

用光影定格幸福画面

在这里精选了部分获奖作品

一张张精彩瞬间的定格

一个个呼之欲出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获奖“好新闻”精选(部分作品)

# 一等奖作品

天长:办好实事惠民生解开“心锁暖民心

一场场党史宣讲发人深省让群众凝聚共识,一声声庄重宣誓感人肺腑让干部砥砺初心,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落地让百姓喜笑颜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天长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把小事做好、实事做实,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据统计,天长市近1600个基层党组织、3万余名党员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里,让党史学习教育充满泥土气息和民生温度。

面对面,察民情,解急难愁盼

“沟渠过水畅通了,今年打水栽秧再也不用发愁了。村里又干了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不久前,地处白塔河畔的广陵街道长亭村农田水利小型疏浚工程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机声隆隆,铁臂挥舞,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该村党组织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目标,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上报工程计划,村“两委”、监督委员会和协商委员会实地走访考察、测量,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要求,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实施了河道清淤、塌方修复和沟渠衬砌等农田小型水利工程,推动了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彻底解决。这是天长市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办实事第一步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市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延伸。

什么是群众反映集中的普遍性问题?如何纾解民生难点?怎样解决好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意见呼声在群众中,办法经验也在群众中。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天长市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科学决策、务实举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民生问题征集大走访”活动,利用会议征集、网络渠道和市长热线等,将群众诉求事项分流处置,并建立任务台账和工作清单,逐条逐项分解落实、跟踪督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围绕该市“113”发展战略,共收集涉及环境治理、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建设等实事项目650多件,其中涉及范围广、受益面积大的56个项目纳入《天长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重点办理,涉及内容既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又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扎实绘就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路线图”。

心贴心,惠民生,解民之所忧

前不久,该市广陵街道天馨花园居民正在热议个别业主停车位私装地锁被拆除一事。停车位紧张一直是老旧小区的一大“难题”,个别居民却频出“奇招”——在公共空间私装地锁,虽然方便了自己,却侵占了本就稀缺紧张的公共资源,影响了小区文明形象,更是增加了安全隐患。

天长市街道综合执法队接到群众反映问题的电话后,随即组织相关执法力量持续深入小区、居民家中,开展民法典、物业法等宣讲活动,张贴拆除地锁通知,告知完成时限,并联合市城管执法局、交管大队对问题小区私设的地桩、地锁进行拆除,将停车位归还给全体业主,赢得了小区群众的点赞。

地锁拆除了,但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里,解开群众的“心锁”,根本上还是要解决停车难问题。该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精细化管理现有停车资源的基础上,在万家福菜市场路段划出可以停放20分钟的“绿色泊位”,不仅方便了市民临时停车,也减少违停和路面拥堵的现象,让市民的出行更方便、更舒心。与此同时,该市还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相结合,在广陵东路、千秋幼儿园和仁和北路等地块建设生态停车场,在实现了让绿于民的同时,又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心城区停车需求,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天长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群众最关心的难事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办好民生实事中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实打实,顺民意,建长效机制

“我在征求意见表上划的都是满意。小区改造是我们多年的心愿,感谢住建局和街道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个心愿!”6月中旬,在天长市石梁中路的原水泥厂家属区,拿到征求意见表,想到多年夙愿将要实现,小区居民张师傅高兴地说道。

该水泥厂家属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2幢砖混楼房,45户居民,因建设体量小,市场化物业企业不愿意进驻服务,加之建设年代久远,企业改制后,目前处于失修、失管状态,存在房屋漏水、外墙脱落、下水堵塞和道路破损等一系列问题。今年5月中旬,广陵街道为将这项民生工程做好做实,超前谋划,开展改造前的调查摸底和意见征求,并计划安排公益性“领航物业”进驻,为小区提供兜底基础服务。

为确保公正、公平、公开,该街道邀请天长市公证处全程参与居民小区改造意愿收集等事项。通过摸排,最终确定水泥厂家属区等 8个小区纳入2022年度老旧小区改造范围,预计惠及居民约560户。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出现的新起点。广陵街道从体制机制入手,着力把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举措转化为制度性成果,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物业兜底服务,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该市检察院开展“贴心”服务,深入镇街开展菜单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133名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进行了专题法治培训,各校围绕校园安全、防范校园欺凌等开展主题法治课;司法局组织开展送法进企、进校、进村、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活动41件次,围绕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和热点问题,优化5项公证便民服务措施,完善4项法律援助惠民制度,创新皖苏接边6县(市、区)社区矫正刑事执行无缝对接工作机制……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学习党史下真功,为民办事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我们把解决问题作为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志,抓好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稳定等工作,着力提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该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 二等奖作品

定远县西卅店镇:脱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

天朗气清,阳光明媚,薛荣家庭农场内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着草莓幼苗管理,西瓜整枝、施肥洒水,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景象。薛荣家庭农场坐落在西卅店镇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金山滴水现代农业示范园内,距S311省道约500米。

意外变故兴盛之家境遇贫困

4年前,薛荣和村里的其他大多数妇女一样,平日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料理料理家务。家里的生计全靠丈夫杨伟在几个简易大棚内种植草莓、西瓜来维持,家庭以外的事情也全交由丈夫打理。

2015年年初的一天,丈夫杨伟回到家里告诉薛荣:“家门口的农业园已经是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了,园区内土地也都整理的非常漂亮,我们为何不借势来把我们的草莓种植经营规模扩大呢?”经过夫妻俩一番商量之后,决定说干就干,就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发展草莓、西瓜种植。

可是一番预算下来,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这么多钱,到哪筹集呢?”夫妻俩犯了难。通过亲戚朋友和银行贷款,资金筹集的差不多了,创业之路就此开始。

2015年12月23日晚上,丈夫杨伟因活动板房内电路故障,引发火灾,带走了他年轻的生命。草莓园还没有收回成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几十万元的债务,陷入贫困。家中大儿子还在读初中,小儿子才刚刚出生4个多月,年近七十的婆婆也年老体衰,不堪丧失独子之痛,薛荣的眼前一片黑暗。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2016年正是各项民生工程政策落实之年,西卅店镇党委政府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按照程序将薛荣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干部多次上门,与薛荣交流,询问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支持,共同商讨接下来该如何发展。了解情况后,结合我省出台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单书记迅速帮助联系当地农村商业银行开展评级、授信,并根据其实际资金需求,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最高额度5万元。在各方的关怀与帮助下,薛荣渐渐走出伤痛,全身心投入到家庭农场的发展中去。

扶智扶志共圆脱贫梦

人勤地不懒。通过不断钻研种植技术、提高瓜果品质,薛荣的种植技术提升了,质量和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家庭农场内种植草莓37个棚,品种为红颜,该品种具有生长能力强、结果时间长、产量高、品质优的优势。一般在8月底直接采购幼苗栽种,11月份可上市,初期批发价格20-30元不等,可持续供应至第二年4月底下市。主要销往合肥长丰等地,有部分销往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经过精心管理,每棚草莓产量达6000斤,可实现净利润4000元/棚。今年为节约成本,薛荣正在利用6个大棚实验自主育苗。

家庭农场内种植大棚西瓜主要品种有早佳8424、东方明珠。早佳8424具有皮薄,汁多、甘甜、爽口的优点,再加上个头适中,近年来成为西瓜中的“王牌”,深得人们喜爱。东方明珠具有早熟、口感好、产量高的优势。一般12月份进行育苗,2月初栽种,5月底上市,因上市早,批发价格可达1-1.5元,主要销往凤阳、明光、南京等周边县市,并有很多采购商上门采购。今年已种植西瓜20个大棚,预计每棚产量约6000-7000斤,可实现纯收益3000元/棚。

“一枝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现在薛荣家庭农场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成为贫困户自身发展创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不仅自身发展,顺利在2017年底实现脱贫,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更是带动贫困户就业,与薛荣一道抱团取暖,共同脱贫。薛荣家庭农场内目前吸纳当地20名村民务工,其中贫困户6人。村民务工每天可收入约80元,月可稳定增收1500-2500元。有3户贫困户表示,他们先跟着薛荣干一段时间,等学习掌握了技术,他们也要自主发展产业,创业致富。

扶贫路上产业先行,薛荣家庭农场的发展就是“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发展模式上“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典型,在当地已经成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创业致富的的模范,是脱贫路上当之无愧的巾帼之星。

# 三等奖作品

托起幸福“夕阳红”

——滁阳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见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早便耳闻琅琊区滁阳社区有个街道养老中心创办得颇有特色,于是在细雨绵绵的2021年10月13日上午,笔者跟随滁州市红十字会走进该中心采访,并参加在这里开展的“庆重阳 喜洋洋慰问活动”。

该中心坐落在琅琊区银山路615号。是2020年由区民政局和滁阳街道办事处为“托起幸福‘夕阳红’,根据《滁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共同筹建运营的。一年多来,在民生工程的阳光哺育下,基本健全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智慧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如今在逐步完善,正向好的方向阔步迈进。

一走进该中心,阵阵温馨和谐的气息扑面而来。尽管规模不大,小巧玲珑,约500平方米,但各个养老区域、服务功能却一应俱全,还有一支西方寺医院派驻的医疗小分队。这里室内室外规划统一,清洁整齐。已入住的12位老人和社区来的老人,有的在品茶聊天,有的在打牌下棋,有的在健身区运动,有的则在小花园内观赏盛开的一串红、万寿菊、鸡冠花……

中心主任汤宗华告诉我们:“国家制定的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康复医疗为一体的大格局服务模式非常棒,特受老人欢迎。且各级组织还经常不断地来此送温暖、送健康、送欢乐,这不,今天红十字会就送来了代表吉祥的99床羽绒被,西方寺医院送来义诊及健康讲座。”

据了解,在各级组织的支持倡导下,这里还探索开展了“日间托老”新模式,也就是“托老所”,白天老人有社区街道人员或志愿者,把老人送过来,吃饭、休息、洗浴、娱乐锻炼、看病都在这里,早早吃过晚饭后再送回家,循环往复。“在这里得到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享受到日间各种照料,今逢盛世,使我们这些独居、空巢老人不再孤单。”这是今天来参加活动的部分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干部的一致心声。

此后笔者又探问一位来自浙江舟山的82岁的樊荣老太太:“您老人家为何大老远地跑到滁州来养老?”她神清气爽地说:“滁州好啊!我过去就在滁州当教师,退休后才回舟山的。现在儿女都到国外去了,老伴也‘走’了,去年疫情一缓和,我就来这里,事实证明来对了哦!儿女们也特别放心。”

活动和采访结束,临行时,一阵“人生最美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阵年的酒……”歌声传入耳际,在此,祝愿天下的老年人,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健康长寿,越来越幸福!

# 优秀奖作品

滁州市“四字诀”聚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日,滁州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强化资金保障、制定优惠政策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助力构建中医药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3537张,中医类别医师1658人,安徽省名中医5人,安徽省基层名中医13人;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11个,省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41个。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和凤阳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全市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33%,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强”政策支撑。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先后出台了《滁州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工作意见》,并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县市区年度绩效考核。

“建”医疗体系。发挥龙头带领作用,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全椒县中医院、来安县中医院及南谯区6个乡镇卫生院组建中医院城市医联体,在市域内牵头组建滁州市骨伤科专科联盟;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建设,建立中医院县域医共体6个、建成中医馆109家,努力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统一配置中医诊疗服务设备、统一规划建设中医诊疗区、统一优化中医就诊与理疗服务流程;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目前已审批中医诊所85个(其中备案制中医诊所8个),中医门诊部5个,社会办中医医院3个,其他民营医院均开设有独立中医科。

“育”高专人才。依托各县(市)中医院,对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开展“西学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对辖区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适宜技术指导,2020年累计开展培训40余场,培训人员达800余人;通过农村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计划培养中医人才20人;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院均制定中医类别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其中明光市对特殊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5万--30万元的安家补助。

“提”服务能力。指导凤阳县、来安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推广“银针行动”全覆盖,积极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开展基层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集中培训和跟班轮训,组织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竞赛;家庭医生团队深入居民家中,向居民宣传讲解中医药知识,并为0-36个月儿童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县(市、区)卫健委统一建设辖区中医馆,形成统一的中医药服务风格;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宣传活动,2021年以来,共开展专场宣传15次,发放资料9800余份,义诊1000余人次。

获奖“好图片”精选(部分作品)

# 一等奖作品

*增强民生福祉 共创美好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鹅致富路

*“四带一自”施官镇茭白产业

*明光市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

# 二等奖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富“花”开

*多彩田野

*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又见“市花”丰收景

# 三等奖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运动会

*农民喜摘芡实

*春华秋实馈勤人

*美好乡村牧羊归

# 优秀奖作品

*美丽新村庄

*致富果实挂满树枝

*滨河安置房

*四好农村路

# 人气奖作品

*助残义诊进社区

*新建成的“四好农村路”

*校舍改造 美术室中绘民生

*聋儿语训让孩子听到有声世界